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應該日元走強,甚至替代美元,為什麼沒有?

小衛醫生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無異於給國際資本投資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個穩賺不賠的保險。“廣場協議”後近5年時間裡,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雖然當時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但國內高昂的房價使得擁有自己的住房變成普通日本國民遙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開始施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雖然戳破了泡沫經濟,但股價和地價短期內下跌50%左右,銀行形成大量壞賬,日本經濟進入十幾年的衰退期。



那年深冬



Beepbug


因為啊,日本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國家。

為什麼這麼說呢?國內資源少,所以原料要外購,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也要外銷。

這樣的國家如果沒有過多幹預,在和平年代也能生活得很好。但偏偏日本是在在和平年代也籠罩在美國陰影下的國家!

日本的經濟單純靠國內是撐不起來的,所以命脈是外貿!那怎麼針對日本呢?

很簡單,讓日元升值!

日元升值打擊面最廣的是外貿,因為你出口的產品的成本一定是上升的。

(人工、土地等成本都是用日元標價的,但是日元升值等於對外成本飆升)

成本上升—出口價值上升—東西賣不出去—打擊出口貿易

這是第一階段

日本出口企業關停—股市、房地產成為資金蓄水池—股市房市價格飆升—經濟泡沫化

這是第二階段

引爆泡沫—摧毀大批企業—經濟循環被斬斷

這是第三階段

那日本有沒有可能反制呢?

有機會,投資當時的低成本國家,用日元升值這個優勢降低成本,雖然當時日本政府也有這樣操作,雖然力度不大,但看得出日本政府看也是到了危機。

但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放任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瘋漲,放任產業空心化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