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在我不到一歲時,姥爺就去世了,所有有關他的一切,都是道聽途說於媽媽,有一些故事,媽媽則是道聽途說於她的奶奶。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白鹿原的白嘉軒娶了六個媳婦,姥爺比他少兩個,十年間娶了四個媳婦,生了十一個娃兒。


第一個媳婦,過門一年多點,生女兒時難產離世,留下一個女兒。為了有人照顧小女兒,很快娶了第二個媳婦,但沒想到過門才半年多,就因為傷寒和繼女先後離世。


接連的不幸,讓姥爺每日長吁短嘆。為了讓姥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外曾祖母又為姥爺張羅了第三個媳婦,就是我的姥姥。


其實姥姥不能算是外曾祖母張羅的結果,確切說是緣分把姥爺和姥姥湊到了一起。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那是1931年,軍閥戰爭剛結束不久。身為店鋪老闆的太姥爺在採購貨物回北平途中遇到打劫的土匪,正求饒過程中,我的姥爺和他的朋友恰好路過同樣路段。更巧的是,打劫的土匪頭目和姥爺是本家,剛出五服,是比姥爺大幾歲的同輩人。在沒當土匪前,因生活貧苦曾得到過姥爺的資助。


雖然素昧平生,但姥爺幫太姥爺求了情,請那個本家土匪高抬貴手,放人一馬。


打劫中被相熟的人遇見,又有過恩情,就沒了氣勢。所以太姥爺因此逃過一劫,僅付了很少的錢就過了關。


太姥爺由此感恩,和姥爺攀談起來,又都是回族人,更添了親切。


太姥爺回北平後不久,就託媒人上了門,要把姥姥許配給姥爺,以謝救命之恩。


其實,據媽媽講,姥爺和姥姥並不是很般配。姥姥從小長在北平,唸了很多年的書,是有新思想的女人。而姥爺從小長在農村,不過讀過幾年私塾。


姥姥是家裡的小女兒,上面有兩個哥哥,家裡一直是做生意的,據媽媽說,太姥姥家有藥鋪、縫衣鋪、還有茶莊,是有錢人家,所以姥姥是嬌生慣養長大的。因為亂七八糟的歲月,太姥爺一直不放心女兒出嫁,結果一不小心,姥姥就成了大齡剩女,二十九歲了,還沒有許配人家。


有思想的太姥爺覺得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裡,農村比城市要安全得多,而且打聽到姥爺家的家境很好,就決定把女兒嫁到農村,過安穩生活。


據媽媽說,她的奶奶家曾是地主來著,後來因為奶奶年輕守寡,靠家產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裡養大兩個兒子,又逢多年的戰亂,資產水平才下降了。但也因此得福,解放後被劃成了富農。


那年姥爺二十六歲,姥姥比姥爺大三歲,外曾祖母很高興,因為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而且,姥爺已有的兩次婚姻都很不幸,外曾祖母覺得,換個大地方的姑娘,換個風水,就能壓得住,改了運氣。


於是,姥爺和姥姥就在雙方長輩的滿意中,結合成了夫妻。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姥爺和姥姥在一起生活了八年,生了三個孩子,大舅,我的媽媽,還有二舅。在我的媽媽兩歲,二舅差兩天百天時,姥姥突發疾病,離開了人世。


據媽媽講,姥姥在離去前除了偶爾說頭痛,並沒有別的病兆。離去的那個晚上,因為太姥姥從北平來,準備慶祝二舅的百天,姥姥很是興奮,還一邊和太姥姥聊家常,一邊給二舅做百天要穿的衣服,很晚才睡。半夜起夜時,卻一頭栽倒在地,再沒醒來。


現在想來,姥姥應該是高齡產子,休息不當,血壓升高,又過於興奮和勞累,導致了腦出血吧!


所以,人過中年,一定要注意健康啊!


姥姥突然離世,對姥爺的打擊很大,媽媽聽她的奶奶說,姥爺精神恍惚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恢復正常。


三個孩子,大舅五歲,留在家中,媽媽被她的姥姥帶到北平的姥家,小嬰兒二舅過繼了姥爺的弟弟,二姥爺那時結婚好多年了,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據媽媽說,外曾祖母告訴她,姥姥是個很聰明的人,會裁衣,能繡花,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比姥爺寫的字漂亮得多,還打得一手好算盤,姥爺就是跟姥姥學會的打算盤,後來解放後憑著能打算盤,會記帳,成了供銷社的會計。


但是姥姥不會做飯,每次烙餅都能烙糊。那時兄弟都是在一起生活不分家的,所以做飯的事兒就只能是二姥姥的活。怕二姥姥心生不平,姥姥每隔一段時間就做衣服送給二姥姥,還教二姥姥的女兒識字,所以妯娌的感情很好。也多虧了二姥姥的精心照料,還是小小嬰兒就失去母親的二舅才能長大成人。


姥姥去世兩年後,姥爺又成了親,娶了比他小了整整十四歲的繼姥姥。


據媽媽說,繼姥姥也是不情願嫁給姥爺的,是被她的父親強迫的。


繼姥姥的父親是姥爺家的長工,姓韓,因為覺得姥爺家的人好,家境也好,所以一心把女兒嫁過來。


媽媽給我講了她從奶奶那聽過的故事。據說繼姥姥的父親是個很調皮的人,當時姥爺家裡有兩個長工,但每年農忙時,人手不夠的,需要僱用短工。繼姥姥的父親是工頭的角色,由他安排農務事宜。但他總是在吃飯時搗亂。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一)


那時做工是由主人家供應飯食的,為了照顧人不同的口味兒,總是同時準備米飯和麵食。

每次吃飯前,韓太爺總是先去廚房逛一圈,發現如果米飯少,就讓做活的工人們都吃米飯,如果烙餅少,就讓多吃餅,然後等著飯食不夠了,主人家出來道歉,他就哈哈大笑。

媽媽給我講的故事,很是顛覆了我關於地主剝削農民的印象,感覺媽媽是對地主階級進行了美化吧。


因著多年打工的經歷,在姥爺再次成為單身時,韓太爺主動找到了外曾祖母,表示要把女兒嫁過來。


但繼姥姥對於要嫁給一個比自己大那麼多歲的男人,是不喜歡的,所以就使勁地要東西,但是外曾祖母滿足了她的一切要求,讓她沒有理由不嫁過來。


繼姥姥與姥爺成為夫妻後,為姥爺生育了七個孩子,分別是大舅、二舅、三舅、老姨、四舅、五舅和老舅。最小的老舅只比我的大姐大了一歲多點。


姥爺的人生後半段有了一個大家庭,也有了更多精彩的、幸或不幸的故事。

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