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為命,父子修來一世情


相依為命,父子修來一世情

我的爺爺奶奶膝下育有三子,但最終長大成人的僅有父親一人,奶奶在父親三歲時染病去世。

爺爺兄弟兩個,大哥英年早逝,從爺爺到父親可謂三代單傳。

爺爺靠著祖上留下的門面房,開了一家類似現在拉麵館的小餐館。爺爺含辛茹苦的把父親拉扯長大成人。

因為各種原因小餐館也開不下去,作為解放後定義的城市小手工業者的成份,沒有田可以種,爺爺只能變賣僅有的幾間房產,跌跌撞撞的供著父親上了師範學校。

父親畢業後終於成為“吃公家飯”的人,爺爺這才不用辛苦去給人打零工掙錢養家餬口。

父親的收入雖說不多,但父子兩人的溫飽還能勉強解決。

父親上班後,也是兢兢業業,埋頭苦幹,二十多歲就當上我們所在鎮某村小學的校長。

爺爺覺得該操辦父親的婚事了!可是父親以工作理有由推脫,其實上過學接受現代教育的父親,怎麼會讓爺爺包辦婚姻呢?

但爺爺就父親這麼一個兒子,爺爺一意孤行找媒婆給父親物色媳婦。父親不動聲色的和母親悄悄的談著戀愛。

母親認識父親是在鎮上的教育系統交流會上認識的。母親比父親小兩歲,母親初中畢業趕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就沒繼續上學。後來回家當了“民辦教師”。

後來,他倆的事情“紙包不住火”,爺爺還是知道了。

母親當時在我們鎮上也是一個“傳奇人物”,“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中母親因為家在農村,就近下鄉。

母親的幹勁據說“她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背麥垛,小夥子背兩捆,她也背兩捆,她掙的工分永遠是最多的。

就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鐵姑娘”,爺爺一聽嚇一跳,而且母親是“民辦教師”還是農村戶口,父親是“公辦教師”大小是個小學校長。很明顯的“門不當戶不對”。

最關鍵的是母親的父親,我的姥爺以前是過名黨的上尉連長,據說是“平津戰役”起義的傅作義部隊中的。姥爺的大哥是個少將師長,被安排坐飛機去了太灣。可憐我的姥爺轉業後因為“海外關係”被疏散到了大西北。

作為“根紅苗正”的父親,一個入黨三年有大好前程的有為青年,怎麼能找一個有“海外關係”有歷史問題的“前國民黨連長”的女兒。

凡經歷過那段特殊年代的人,或者研究過大部分人避而不談的那段歷史的人,都明白這種“成份”上的差別,造成了多少“勞燕分飛”。

爺爺畢竟是經歷大風大浪的老人,知道這樣的婚姻對父親來說弊大於利,母親的“成份”回拖累父親的進步,母親的戶口會使子女出生就註定是農村戶口。這些都不幸被言中。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母親這邊,雖然姥爺欣賞父親的一表人才,可是,父親家裡的窮也是遠近聞名的,沒媽的孩子冬天從來沒有穿過一雙不露腳趾頭的鞋。在別人眼裡爺爺就是好吃懶做的“破落戶”少爺,和餘華的《活著》裡的阿貴相似,是個敗家子。

姥爺也怕母親跟著父親受苦,經歷了各種“運動”的老軍人,看著壯志凌雲的父親,還是覺得找個本分的莊家漢比較靠譜。

有文化的人太可怕。因為挖掘他“黑歷史”的人都是文化人,往死了批鬥他的也都是讀書的學生娃。如果沒有那些文化人,他在外人面前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一個莊戶人。

可是兩家的家長都沒有想到,我父母親在偉大的愛情力量的充實下,不顧各種壓力,在各自單位開出介紹信去縣民政局登記結婚了。

姥爺那裡看到“木已成舟”,畢竟姥爺也是上過軍校的人,想想只要母親倖福也就不再阻攔了!

可是爺爺卻放出狠話,不承認這門親事,不會讓父母親結婚的。

母親說她提著點心去看望未來的老公公,卻被掃到出門,點心也被扔了出來。一向心高氣傲的母親那受過這樣的氣,哭著跑回了家。

相依為命,父子修來一世情

雖然事實的阻力很大,但是我勇敢的父母還是舉行了結婚儀式。爺爺被父親連哄帶騙的送到父親的遠房姑媽家,就這樣父親和母親結婚了。

結婚的時候,父親已經調到了鎮上當小學校長,學校安排了一間宿舍當他們的新房。十天以後,當爺爺被父親接回來以後,得知父親已經結婚。他去學校鬧了幾次,又是找鎮長書記,最後被鎮裡的老書記好好的“教育”了一番才停止了折騰。

老書記就說了一句話,你這樣弄,不怕你兒子丟了“公家飯”,人家老方的的女兒差啥,不久嫌人家是“民辦教師”嗎?那是遲早要轉正的,戶口的事情也要慢慢來嗎。

因為害怕影響父親的前程,爺爺停止了“上訪”,默認了婚事。但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讓父親心痛不已。一邊是相依為命的老爹,一邊是執子之手的愛妻,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父親雖然結婚了,但是每月總是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資給爺爺作為生活費,包括有了我們兄妹三人以後,一直不會在錢上讓爺爺覺得緊張。

同樣住在小鎮,父親再忙,天天也要去看看爺爺,有時候,母親從孃家拉的米麵讓我的兩個舅舅給爺爺送去,雖然心裡有疙瘩,但母親還是悄悄讓人給爺爺送瓜果蔬菜。

當有了我們兄妹三人以後,爺爺不再逢人就罵父親不孝,因為我父母親給他養育了三個孫子。

我家還在小鎮上時,每天天一亮,我一出門就會看到爺爺在外面等著我,因為父母親忙工作,哥哥姐姐和我年齡差的比較大,他們都上學去了,看管我的任務就交給了爺爺。

我天天待在爺爺家,有時“樂不思蜀”好幾天都不回家,其實有爺爺帶我,父母親沒有了後顧之憂,爺爺呢,這麼多年終於可以體會下天倫之樂。

後來,我五歲左右父親去長安去上大學,母親工作調動,哥哥姐姐要上中學,我們舉家搬到了縣城。

當時,母親的單位還沒有給分房子,哥哥姐姐分別借住在父親的朋友同事家,母親天天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從小鎮到縣城上班,每天來回兩個小時。爺爺又變成一個人孤獨的生活。

父親上了半年學,突然學校給媽媽發來病危通知書,在那個靠電報和書信通訊的年月。

母親猶如自己的天突然塌了,在縣教育局的幫助下,母親帶著我踏上了去長安的列車,母親安頓了哥哥姐姐,叮囑了舅舅們照顧好爺爺。

最終爺爺知道了父親的事情,哭鬧著也要去長安,畢竟年紀大行動不便,我的小舅陪著我的姥爺帶著爺爺的重託也踏上了去長安的列車。

父親逢凶化吉,大難不死,姥爺也在長安尋到失散多年的兄弟。給家裡打電報告知了平安。我們在長安一待就是半年。

兩年後,父親畢業,我們一家人在縣城團聚,父親要接爺爺來縣城,可是爺爺放不下小鎮僅有的幾間老屋,他說,他那也不去,就要守著老屋,父親也沒有辦法,也只能每週帶我們兄弟姐弟三人每週末回去照看他。

隨著年齡的增大,爺爺每年冬天都要感冒,因為要輸液,所以父親每天忙完單位的事情就匆匆趕回小鎮,而我整個小學的寒暑假都是在爺爺家度過的。

因為要照顧爺爺,我十歲就學會了做飯洗衣,甚至一度因為爺爺經常有病準備長大以後當醫生,不過我的哥哥實現了這一理想。

後來爺爺實在是生活不能自理了,父親把爺爺接到了縣城,哥哥已經結婚,主動要求把爺爺接到他家。因為他是醫生,更懂得護理。

於是父親一天去哥哥家三次,我和姐姐一天去兩次,當時我已經上高中了,父親也年過半百了。

爺爺由於器官衰竭已經被搶救過好幾次,每一次大夫都說這樣延長生命實在沒有意義,可是父親說,我老爹就我一個兒子,就算砸鍋賣鐵,我也要救老爹。

記得有一次,給爺爺輸血,一天就花光了父親一個月的工資,因為爺爺沒工作,沒有醫療保險,住院全部是自費,我悄悄聽到了母親的嘆息,爺爺住院的這幾個月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

哥哥瞞著父親,給爺爺輸了三次他自己的血,這樣也省了不少錢,生完小孩不久的姐姐也拿來了她家的存摺。

可是這一切努力也沒有挽留住爺爺的腳步,最後那幾天,爺爺突然說想吃餃子,爺爺從小胎裡素,是一個居士,姐姐忙回去和嫂子包了二十幾個素餃子給爺爺送來。

爺爺吃了五六個餃子,問父親今天為啥沒來,姐姐說這幾天教育局開會,父親特別忙,爺爺說,他忙就不要來回跑了,也一把年紀了。

是啊!爺爺送救護車的時候,每次都是父親背起骨瘦如柴的爺爺,從來不讓我們兄妹三人去背爺爺,是不是想到了他小時候爺爺揹他的情景。

爺爺吃完餃子,和姐姐聊了聊他的重孫子,就說累了,要睡一會。於是換班讓舅舅晚上照看爺爺。

誰知第二天凌晨,爺爺在睡夢中安詳的走了。當我被父親從學校叫出來的時候,才發現紅著眼睛的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你爺爺去了,父親仰著頭經量不讓眼淚流出來!

可是,我已經不管不顧,瘋了似的奔向醫院,看著爺爺安靜的躺在那裡,姐姐已經泣不成聲,哥哥背過臉去默默地流著淚,我跪在爺爺的床頭,瘋狂地搖著他的身體,一遍又一遍的呼喊著,爺爺,你醒一醒啊!

門口父親已經癱坐在椅子上,嘴裡嘟囔著,我成孤兒了!那一刻我從未忘記,一個人失魂落魄,生無可戀,失去親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而今父親也步入古稀之年,我也為人父母,方知父母不易,百善孝為先,願天下兒女都孝敬父母!願天下父母都能安度晚年!

相依為命,父子修來一世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