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進入冬天,不少茶友都開始煮茶喝。而不少人也在疑惑茶葉既然不能久泡,又為什麼可以煮呢?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為什麼茶不能泡太多次數?


對於茶葉不能泡太多次數的原因,大多數人可能只單純覺得茶葉泡太久會索然無味,但其中的道理遠不止如此。


茶葉中含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經愉快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養分物資。


這些養分物質能析出多少,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係。


養分物質的析出速度與茶葉外形有關。通常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養分物質析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茶葉一般在四泡後有益成分析出得差不多,茶湯的香氣逐漸低沉,滋味淡薄,但茶葉中苦澀成分也將逐步析出,故口感較差,再泡意義不大。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為什麼有的茶可以煮?


茶葉不可久泡,但有的茶卻可以煮,而且茶湯的滋味比泡的更好,這是因為茶葉中不同物質的沸點不同。


泡茶的水一般在80-100度,這時候茶葉中的溶於水的物質是低沸點物質,煮茶的時候,茶葉中的高沸點物質才會釋放,這時候的茶湯會變得更加香醇。


此外,英國科學家發現,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壺煮茶可以讓茶葉釋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質,抗癌效果更好。


煮茶還可以使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因、茶色素等物質充分釋放出來,提神、消脂、預防疾病等功效都能得到更大的發揮,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煮茶的歷史是很悠久的


據考證,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後變為生葉煮飲,形成比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


唐宋時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葉碾成碎末,製成茶團,飲用時把茶搗碎,加入蔥、姜、桔子皮、薄荷、棗和鹽等調料一起煎煮。


還有把茶葉碾成碎末,羅細,然後沖水將茶末點成糊狀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煮茶的方法繁瑣,喝起來失去了茶葉的本味。


宋元以後,改煮茶為泡茶,不加入調料,人們嚐到了茶的清香。


明清以後,盛行泡茶,而且喜歡飲蓋碗茶。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煮茶常見煮法?


一是喝過十多道後再拿來煮,二是不經沖泡直接就煮。二者用量不同,滋味上也不一樣。


第一種方式,若是喝過十道後再把茶葉放入煮茶器中煮茶。這種方式煮茶,更要求茶葉底質棒,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臺地茶,則寡淡或澀麻。


第二種方式,若是未經沖泡直接煮來,則茶氣更烈,滋味更醇,當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


具體比例可以根據你手上茶葉不同慢慢摸索調整,原則是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濃影響口感,不像泡茶可以調整出湯時間等方式來補救茶量過多。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最常見、最適合煮的茶?


最常見、最適合煮的茶:老白茶、老普洱、老黑茶。


若是喝過十道後要煮的老白茶或者老普洱,更要求茶葉底質棒,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臺地茶,則寡淡或澀麻。大樹的普洱煮起來,有濃濃的棗香,這是平時沖泡中難以體會到的。陳年的白茶煮起來,有濃濃的藥香,這要比平時沖泡濃郁得多。


如果有紅棗和老陳皮,可以加入少許:半顆紅棗或一指甲蓋的老陳皮加入壺中共煮,以上兩個東東補血理氣實乃養生佳品,但不宜放過多,否則奪茶之美味也。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還有什麼茶可以煮?


除了老白茶、老普洱或老黑茶,其他茶類之中,當然還有巖茶,最好是正巖茶,或者是老叢水仙。


在武夷山,最常見的則是拿名叢白雞冠慢慢熬煮。南宋白玉蟾真人的一首詩中寫到“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巖茶的巖骨厚韻,煮才見長。


奇丹或鐵羅漢,若先以大火再以文火煮開,則香氣四溢,茶的俠骨深情,快慰人心。你如果一直對“巖骨”一詞不曾有體悟,則當開湯煮茶。以正宗建盞,一如千年前的奢逸時光,雅意無間。不煮,無以暢衷腸。對於正巖之茶,如果不曾體驗煮茶之樂,則當引為茶人之深憾矣。


除了人們深為迷戀的巖茶與普洱,每類茶也有底質甚好的,特別是野生紅茶,更堪一煮。我試過宜興的野生紅茶,武當山的高山紅茶或桐木關的老叢紅茶,皆可入壺,一煮為快。茶味更烈,香氣稠密,當是一大樂事。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煮茶用冷水還是熱水?


建議用沸水投茶更好。


在煮茶時,先把水煮沸,再投入事先備好的幹茶,只要等水再沸騰就能喝了。對於品質好的有年份的老茶來說,內含物質的釋放是很快的,一般而言,這些內含物質只要和沸水接觸十幾秒就能漸漸釋出,時間越長,溶出越多,茶湯的滋味就會越甘醇。另外如果在水沸騰之後投茶,便於控制煮茶的濃度,避免出現茶湯過於苦澀的情況。


那麼如果在冷水時就把茶放入開始慢慢煎,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冷水投茶,就是在冷水狀態下就煮茶。在冷水逐漸加熱最終變成沸水的這個過程中,茶都是在不斷釋放其內在物質,這樣會讓茶葉變得非常柔軟,茶湯變濃,容易變得苦澀。若是用冷水煮陳年的老茶,那滋味容易偏濃烈,不如熱水煮茶那般綿柔,滋味甘醇。


《茶經》中有“五之煮”一章,說到燒水和煮茶的方法,其關鍵是要掌握好“三沸”。


“沸如魚目,微有聲”為第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第二沸。“翻波鼓浪”為第三沸。


用陸羽老師的理論來說,水在第二沸的時候先舀出一勺水,然後投茶,等再沸騰之時,把剛剛那勺水再倒入煮水器中止沸,此時即可分湯品飲了。


此理論,在如今一樣適用。一般我們在看到壺裡的水沸時,就可以倒入準備好煮的茶葉。等到壺裡的水似波浪一般翻滾時,就可以關閉電源,再靜置一會,即可倒出茶湯品嚐。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煮茶注意事項?


1、老茶,純厚的茶更適合,不是所有茶皆宜煮;


2、煮茶不易時間過長,以免滋味過於濃烈,苦澀;


3、更好的方法是把茶先用普通泡茶方式,泡幾道後再煮更宜;


4、信得過,安全衛生的茶更適合煮飲。


茶葉能煮,卻不適合久泡


其實無論泡茶還是煮茶,只要掌握了科學正確的方法,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就已經達到了我們喝茶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