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捷克斯洛伐克駐哈爾濱領事館1919年2月建立,捷克政府任葛斯為遠東外交代表,駐哈爾濱。20年代初改設領事館於南崗東大直街71號,1930年後遷入現在的吉林街52號,後又遷址建築街(現銀行街西段)。領事先後為馬申達、赫尼。東大直街的老樓現已無存,原址位置現在是一家藥店,現存的舊址最廣為人知的是位於吉林街52號的“大鷹樓”。

現在,大鷹樓已是一座危樓,亟待修繕,可就像一位遲暮的美人,歲月的痕跡掩飾不住它本來的美麗。從大鷹樓留存至今的老照片看,這是一座二層巴洛克式建築,高蓋的門廊,高高的窗戶,完美地照亮了室內,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門窗採用實木材質,門把手用青銅鑄造。這座建築最有名的,是正面兩側窗戶上各畫有一隻山鷹,大鷹樓因此得名。大鷹樓為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近些年,呼籲保護大鷹樓的文章經常見諸報端,因為這座房子承載著老哈爾濱好幾段重要歷史。

“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1900年-1924年,猶太商人克羅爾宅邸

2020年8月23日,800架無人機升空,在哈爾濱地標建築防洪勝利紀念塔上空編隊造型,打出“為更好的哈爾濱乾杯”等字樣,上萬圍觀群眾發出歡呼和讚歎聲——哈爾濱啤酒,120歲了。

眾所周知,哈啤是由俄籍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創辦的,但是它的源頭卻並不止這一家。哈啤百年曆史,一直有捷克人的一席之地。“大鷹樓”的第一位主人、猶太商人克羅爾也為哈啤的誕生做出過重要貢獻。1932年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啤酒廠”後,一度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國人李介臣共營。

克羅爾是1900年由俄國來哈爾濱創業的,起初做過食品加工和油漆生意,也創辦過制粉廠、蠟燭廠、礦泉水廠和飲料廠。1905年,克羅爾和德國人科克曼合夥做起啤酒生意。哈爾濱城史研究者宋興文近年來致力於哈爾濱飲食歷史的研究,也收集了很多關於克羅爾當年啤酒廠的商標、酒瓶、廣告,從這些收藏可以看出,這家啤酒廠名字為“哈爾濱聯合啤酒飲料廠”,當時直譯為“梭忌奴”。其中一張酒標顯示,生產的啤酒類型是當年流行的“皮爾森”。生產啤酒的工廠在道外南馬路。

有報道稱,當年哈啤商標上的“六角聖星”就是為了證明工廠擁有克羅爾的猶太血統而標註。歷經多次轉讓重組後,最終併入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後改名為哈爾濱啤酒廠。1934年6月,日本人池田長康男等人在哈爾濱建立“大滿洲忽布麥酒株式會社”,隨後“梭忌奴”等3家啤酒廠被兼併,保持原廠名。1936年日商建立“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吞併了“大滿洲忽布麥酒株式會社”及其下屬各廠。“梭忌奴”在1940年代初停業。

克羅爾發財後,於1905年在吉林街蓋起這座豪華小樓,不但外觀精美,內部裝修也奢侈氣派:木質地板一寸多厚,頂棚的石膏花中間掛著一盞吊燈,牆壁貼著高檔壁布。一盞歐式落地燈旁擺放著帶有三面鏡子的梳妝檯,地上鋪著帶圖案的地毯。室外有正門和側門,上面各有一個露天陽臺。左側的設計非常適合搞聯歡,上面的圓弧形陽臺用來容納樂隊,下面的陽光大廳則供人們翩翩起舞。據說這是哈爾濱第一個陽光房。

城史專家李述笑去年12月訪問以色列期間,見到了以中友好協會主席約西·克萊因,他的媽媽向李述笑提起克羅爾,因為她是克羅爾的侄女,她的很多長輩至今安葬在哈爾濱皇山公墓,所以她很關心那裡的保護情況。

“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1931年-1942年,捷克斯洛伐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

一戰期間,克羅爾破產,房子賣給了俄國政府。上世紀20年代初,克羅爾輾轉去了以色列。1924年5月31日,當時的國民政府與蘇聯建交。10月5日,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遷入新址並舉行懸掛國旗儀式。這座小樓從此成為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對於當年蘇聯領事館在哈爾濱的工作,哈爾濱城史研究者劉延年曾做過多年研究,他認為當年的領事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情報機關的作用。“第二任總領事吉謝廖夫真實身份是蘇軍軍事情報局的情報官,兩位副領事和證照部主任也均為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國外處特工,即後來的克格勃。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哈爾濱,和當時的香港、上海一樣,絕對是國際化大都市,人氣滿滿,文人雅士、紳士名媛、王公貴族、富商巨賈聚集於此,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驛站,也是冒險家的樂園、諜報人員的戰場。”

蘇聯領事館在這裡待了3年就遷走了。1931年,捷克斯洛伐克把領事館設在這座房子裡。說起來,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東歐小國與中東鐵路的淵源也很深厚。一戰後,捷克軍團在回國途中先與匈牙利人發生衝突,接著被反蘇俄的高爾察克軍隊利用,迅速佔領了遠東的一些城市和火車站,尤其是重鎮符拉迪沃斯託克。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在捷克軍隊保護下,把“全俄臨時政府”遷到符拉迪沃斯託克。當時的中國人把捷克斯洛伐克稱為赤赫斯拉克,並記載了赤赫軍在中東鐵路沿線的軍事活動。捷克軍團在民國政府要求下,不允許在鐵路沿線駐軍,但可借道在哈爾濱運送物資,運送軍需物品。期間也有過一些摩擦,因為中東鐵路工人罷工,捷克軍團司令蓋達發佈公告,要對罷工人員執行軍法審判,被北京政府抗議侵犯主權,這位蓋達司令就是捷克著名諷刺小說《好兵帥克》作者哈謝克的上司。1919年底,高爾察克政府倒臺,捷克軍團回國。回國的捷克軍團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獨立的重要力量。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經濟實力很強,二戰前曾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

1937年後,這裡成為731防疫給水部隊駐地。原731部隊隊員筱冢良雄指證,這裡曾是731部隊的聯絡站,被稱作731吉林街外務室。1938年3月,納粹德國佔領並拆分了捷克斯洛伐克領土,哈爾濱的捷克斯洛伐克領事館也被德國接收。1942年,捷克斯洛伐克領事館被偽滿洲國當局封閉,外交人員被驅逐出境。

“大鷹樓”,歲月打不敗的美麗

捷克領事館


老宅亟待換新顏

解放後,這裡劃撥到黑龍江省軍區名下,成為駐哈警備司令部高級軍官居所。最初居住3戶,後來擠進了17家,被間壁成一個個小屋,雕樑畫棟的頂棚被破壞,精美的門廊都被圍建起來用作廚房。由於周邊環境急劇惡化,大鷹樓成為老建築保護不力的典型。從市民黎鋼峰收藏的一張大鷹樓1988年舊照可以看出,大鷹樓周邊平房圍繞,漂亮的小樓被隱匿在街道深處,視覺上被一分為二。

不久前,本報記者來到大鷹樓實地考察。小樓被前面一棟房子擋住了四分之一,主樓破損嚴重,通身可見斷壁殘垣,裸露的電線也存在防火隱患。目前樓梯兩側均已被鐵絲網圍住,無法通往後側,兩個醒目的牌子寫著:“禁止停車,牆體脫落,行人繞行,後果自負。”

劉延年說,大鷹樓曾作為兩個國家在哈爾濱的領事館,在哈爾濱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它的保護和修繕十分必要。“政府曾經考慮把大鷹樓前面的那座小樓拆掉,讓大鷹樓露出全貌,同時將旁邊的吉林街54號、原馬子元住宅的圍牆拆掉,再加上大鷹樓後面的小樓一起組成一個小別墅群,從規劃上看會更和諧。”而對於大鷹樓的未來用途,宋興文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這裡成為哈爾濱啤酒博物館,因為捷克人對這座城市的啤酒文化影響很深遠。

劉延年說,政府是有保護大鷹樓的決心的。如今看上去有些落敗的大鷹樓,早晚會重新煥發出它曾經的光彩。

本報記者 王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