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上海两个家长替娃出头约架,结果一方拿U型锁打得另一方头破血流

“狠三狠四侬不买账,

那明天校门口见!”

“不是看不起你,

你不来的话考虑后果。”

这不是上海版的“古惑仔”,而是真实的上海小学家长约架。

国庆节前,在上海杨浦区某小学的家长群里,其中一名小学生的父亲张某因为儿子疑似在校被打,在家长群内率先发难:“陈爸,你是不是没吃过苦头!”

被点名的“陈爸”反驳称,自己儿子确实打了对方三下,但起因是对方做操踢了自己儿子屁股。“陈爸”还不甘示弱地表示:“口气这么大,你说,我随你。”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随后两人争吵升级,火药味渐浓,并约定第二天早上在校门口见。

争吵中,两名孩子的妈妈也加入“战局”:

“张妈”@“陈爸”称,“前几天我儿子去倒个水,你儿子就绊他一跤,回来说膝盖疼。我们想孩子顽皮也算了,今天又主动挑事,不能光听自己孩子的,要去调查调查的。“

“陈妈”则@“张妈”:“麻烦加下你微信,确认下情况!”

形势愈演愈烈,其他学生家长纷纷在微信群内劝架,希望平息纠纷。然而第二天一早在学校门口,“陈爸”仍用U形锁敲破了张某的头,后者鲜血直流当即被送进了医院。

两个孩子都是男生,这个年龄段孩子活泼好动,互相之间打闹一下,引发了一点小摩擦。学校心理老师将分别和两名小男孩谈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谁知发生了这样的剧情。

现在的教育不再像老一辈那样要孩子小心谨慎,吃亏是福,我们更希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两位家长的起因可以理解,都是护着孩子,但是处理的方式令人意外,而更意外的是,孩子在国庆节后,手拉着手和好了。

所以,打架要谨慎,打赢了坐牢,打输了住医院。

儿子刚上一年级,每天回家都说被同学打了

今年儿子开始上一年级了,刚刚过去了一个月,小学与幼儿园有非常多的不同,对于家长来说主要是课业多了,老师的监管少了。对于孩子来说,更多伙伴更多玩的机会更少的监管。

我期盼中儿子放学后是拿起书本,说“妈妈我要做作业了”,或者是跟我聊一聊课本的知识,哪些会哪些不会,实在不行就跟我说说学校里有趣的事情。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妈妈今天***打我了。”“妈妈今天***踢我肚子。”“妈妈今天***和***合起来抓我。”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起初,因为我在开学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知道一年级新生,特别是男孩子一定会打打闹闹,他们之间的吵闹有可能是孩子之间的游戏。

直到有一天,我“崩盘”了,“焦虑了”。

那天下午,我去接孩子放学,因为我来的晚,等待中的儿子和同班同学玩得火热,我一副“我懂我懂”的“开明老母亲”姿势,静静地在门口观看他们追啊跑啊,我心里想起儿子前一天晚上说的一年级的目标——“妈妈,我可能当不了第一名,不过我想当班里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他们玩得如此开心,看来很受欢迎,我心里很自豪很得意。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然而不到五分钟,刚刚还在一起追追跑跑的几个小朋友,突然变成几个小男孩围攻我儿子,几个小个子把儿子按在地上“摩擦”,我心里很不开心,但是还是没有上前制止。稍过一会,事态变成了,有个小朋友把儿子的鞋子脱下来扔得远远的。

这要是以前,我心里的那个小男孩肯定是要哭鼻子的,我又等了五分钟,才走进去接儿子,我心里有点想要去训那几个“调皮鬼”,想要为儿子“伸张正义”。我在想我倒要看看儿子一会怎么告状,怎么让我收拾那几个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谁知,发觉我到来的儿子抓起书包,穿起鞋子,眼里一丝不安,拉着我就要走,他没有告状,我直接走到刚刚“戏弄”他的小朋友面前,蹲下来,摆起架子准备询问,但是当我问儿子,“这是你同学吗,他叫什么名字?”

儿子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小声说:“呃,我不认识他,走吧,妈妈,我们回家。”

可是刚刚几秒钟前,这个同学才刚刚把他的鞋子扔掉。

等到我们回家后,我跟儿子聊天,我说起我看见的情况,和他刚刚回答的情况,聊起我的疑惑,儿子的回答是:“我不想说那个同学的名字,我怕你骂他。”

嗯,是的,这样看来,儿子真的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是一个心思很细腻,很善良很温暖的人。

我又自己在心里一阵感动。

但是到了晚上吃饭时,儿子聊天下午数学课下课,有同学要脱他裤子,还有一个同学打了他两巴掌,我再三确认是不是无缘无故时,儿子很笃定地回复“是”。(现在想想可能他不是很明白“无缘无故”这个词的意思。)

想起下午被人推倒压住,想起他每天回家脏兮兮的衣服裤子,想起他每天回来都说有人打他,我心里“校园欺凌”的画面一幕一幕地播放,我的情绪开始有点不受控制,直接在班级群里@班主任还有两位同学的家长,虽然语气用得很客气,虽然是想弄清楚事实,但是脑子里已经开始计算了一千零一种教训对方的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在我收到对方家长的回复,还有老师的核查之前我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询问儿子,有没有被欺凌,开始告诉他,“必须打回去”,告诉他不能被欺负。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为自己的激动失控感到十分的害羞。

原来,儿子说的那两个打他的孩子是女同学,他说的打架,其实是你来我往的打闹,而且那两位同学家长也立刻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他们当然站在自己的视角描述,但是中和四个人还原了大概的场景,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欺凌”,而是4个人下课期间,从厕所回教室路上的一路追逐。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老师告诉你做为家长应该怎么还原事实

一波情绪激动之后,我赶紧找班主任还原事实真相,一边赶紧找身边做小学老师的朋友倾诉。朋友经验丰富,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了,跟我说了一个方法,可以快速的还原孩子被打情景的方法,我总结了一下: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言语引导,是不是被欺负,是不是你先动手。

其次,让孩子描述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个过程当中,事情的起因因为每个人的视觉不一样,孩子也会在起因这个点上和事实有出入,或者不是最初的那个点。比如被打的人会觉得起因是对方动手打自己,而打人的人会觉得起因是“你刚刚瞧不起我。”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最后,是让孩子演示一下他所说的那个场景,如果是打人,让他演示一下角度,部位,还有力度。有时候这些操作下来你就能判断是普通“打闹”还是需要交涉的“打架”。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预防校园欺凌

身边的朋友在讨论孩子被欺负时,有的人会说“我家孩子经常被人欺负,还不还手,看得我牙痒都想揍他。”就是,“

你在学校,只能欺负别人不能被人欺负,要是打架,打架打赢了,我去替你道歉,要是打输了,回家我还会再揍你一顿。”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也有一些家长会认为“小孩子嘛,打打闹闹,一会就和好了,”但是随着今年来报道的各种校园欺凌事件后,很多家长都沉默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乖巧懂事总是为别人着想,也有的蛮横无理导致总是去欺负那些看起来很弱小的人。

而我认为,有种情况家长会忽略的,就是小孩子在家长面前和在学校可能是两种状态,可能你认为孩子在你面前非常乖巧,而实际上,孩子只是在家长的权威高压下乖巧。

作为家长,紧张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最主要的焦虑是担心校园欺凌。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总说被打,父母这样做可以还原事实经过

预防校园欺凌是孩子的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也是学校和社会必须重视的部分。作为家长,在平日的教育中,既不能总是让孩子忍让,比如“你是大的,让下小的。”或者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就质问孩子“为什么他们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当然也不能像文章开头的家长那样冲动,武力解决,或者鼓励孩子武力解决。因为等他们长大了,不可能都武力解决一切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是他们去处理事情,处理冲突的一个学习过程。

结语

当孩子说被欺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地和孩子沟通,并且正确引导孩子去处理这件事情,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别人或者孩子,我们现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方式,态度,就是孩子未来解决问题,解决冲突的能力。

关注我,我是西柚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带娃路上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