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两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一体化发展是没有行政壁垒、政策高度协同的发展,而不是“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发展,也不是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上达到同一水平的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旨在使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进而更大程度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更加合理的分工,凝聚更加强大的合力。

利益分享。牢固树立“一体化”的意识,解决各地区“台面上握手、台面下踢脚”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要害便是形成利益分享机制。在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的过程中,在园区共建、飞地经济、总部集团、重组并购、项目合作、技术入股、企业迁建、招商引资等过程中,针对对市场主体较强激励、且地方政府有较大自主权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地方分成部分,建立税收分享机制,创新产值的统计和核算体系,在制度层面突破局部利益和传统思维,让相关各方共享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标准统一。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区域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财产登记、跨境贸易、纳税等事项上,进一步推出企业感受度高的改革举措,确立统一的的市场准入政策和负面清单,推动检测、计量和标准的互认,推进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要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努力将本区域打造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企业唱戏。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既需要政府搭台,也需要企业唱戏。要打破地理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不仅要发挥好国家战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引领作用,也要发挥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作用,激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一方面要调整国有企业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另一方面要在投融资机制、回报机制、经营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方面探索“破冰”,为民营企业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旨在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加强党的领导。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和发展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一切要从区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进行探索和突破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发挥好多层次工作机制的实效,构建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形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的生动局面,进而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地冲破地方的小利益、实现国家的大利益。

形成双向补偿。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基于特定发展廊道的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为此,要形成双向的补偿制度。一方面,要形成针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制度。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产业、人才、资金等多种补偿,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针对优势区域的补偿制度。要加快土地管理等制度改革,使建设用地等重要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倾斜。在国土空间规划、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更多由省级政府统筹负责的战略,使优势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作用。

合力科技攻关。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一个关键便是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科技攻关,尽快取得突破,提高高水平科技供给能力,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应当注意到,科技攻关的不同环节在现实中并不必然分布在同一城市甚至同一省份。各地方在投入、试验、发明、披露、评估、保护、熟化、营销、转让、应用、生产、销售、收益等科技创新环节的比较优势是不一样的。这需要集合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力量,构建起长三角区域合力科技攻关的新型载体。比如,在中心城市设立“科创飞地”,负责成果孵化,或深加工;在周边城市设立“产业飞地”,负责成果产业化,或初级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