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被誤解千年的俗語,你理解對了嗎?

每當聽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很多人都理解為“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 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來理解,其實,這種解釋,與原話的本來意義是完全違背的。

一句被誤解千年的俗語,你理解對了嗎?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春秋時期成書的《禮記》,這句話的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自秦漢以來,“上”“下”二字,意作鄙視和重視之意,但於對“上”“下”的認識不全,常將它們誤解。其實“上”“下”還有尊卑之意,原意應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是平民,就將他們排除在文明社會之外。這句話其實是與後世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脈相承的。

一句被誤解千年的俗語,你理解對了嗎?

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講《三字經》中也有講到這句話,錢文忠教授認為“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上”是“優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話意思是:士大夫也不會量刑上受到優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禮儀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