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古人經驗現在受用嗎?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古人經驗現在受用嗎?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不發達,大部分男子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成為家中經濟的主要來源。因為是家中經濟的主要來源,因此確定了男子在家中絕對的權威地位和管理地位。所以很多古代治家格言都是站在男子的視角上:丈夫該如何與妻子相處,父親該如何管教孩子。而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相關的俗語,在古人關於如何處理家庭矛盾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讓人頗感玩味: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

所謂“飯前不訓子”,指的是當子女犯有錯誤的時候,如果需要教育,不要選擇在飯前這段時間。在我國古代,由於人民的思想較為落後,很多家長管理子女的方案以簡單粗暴為主——比如著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典型。因此古代普通百姓限於文化、見識的侷限,對子女的管教,大多建立在棍棒交加言語訓斥的基礎上。如果在吃飯前對子女進行一番棍棒交加的教育,無疑會耽誤子女用餐,導致身體發育受到影響。並且,子女在遭受暴力管教後,心態必然是充滿憤恨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吃飯,也會對胃造成損害。因此,古人不提倡在吃飯前教訓子女。

再說“睡前不訓妻”則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這是源於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指的是當丈夫與妻子產生矛盾後,不要在睡前產生衝突。因為在夜間,人的情緒波動會較大,在這種時候和妻子發生衝突,難免會導致妻子在憤憤不平但又無處發作的狀態下度過一夜,與之相伴的是失眠。對於女人來說,失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健康。

此外,由於在晚上,人的大腦都會出現腦疲勞狀態,其典型代表就是大腦思維陷入極端,喜歡鑽牛角尖。如果丈夫的言語過於激烈,很可能會讓妻子在受到刺激後,在丈夫睡著後的時間裡,做出一些較為極端的事情來:比如明清時候的小說中,就有過大量此類的敘述,《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前妻當時的丈夫告訴她:姜太公輔佐周王完成伐紂大業,已經位極人臣,還有了封國。馬氏聞聽這話以後,始終想不開,最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懸樑自盡——馬氏丈夫的話並非教訓,尚且會讓馬氏想不開,更不用說刺激性言語。因此,古人不提倡在睡前提起影響夫妻和睦的事情。

當下,男女已經平等,這種情況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在教育子女方面,人們也逐漸傾向於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以前的“暴力”方式也在逐漸被淘汰,法律上也有了明確的的規定。但是,不論是家長對子女講道理,還是夫妻之間的矛盾,都應該在合適、恰當的時候,儘量避免飯前和睡前這些時間來做這些影響情緒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