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對中國人來說,其實,失業是近二十多年的“新鮮事”。在1996年以前,工作是包分配的,上至大學生下至中學生都可以被分配到工作,不管是好工作還是壞工作,起碼都不用擔心失業。至於廣大的農村,有地種就行,不存在失業這一說。1996年,國家進一步深化“不包分配”政策,對之前“包分配”的“鐵飯碗”設立了嚴格的准入門檻,這一年“包分配”制度被正式取消。人們必須依靠自己、依靠關係才能找到工作。既然“鐵飯碗”沒了,人們就有可能會面臨失業的境況。近期,在因疫情影響失業的情況下,人們自救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並且以記筆記的形式,分享自己失業後的感受、自救的方式等等。“失業筆記”在網絡引起熱議,圍觀的人或出謀劃策或加油打氣或投來同情的目光。

失業問題關係民生,網絡成為了充滿焦慮的失業人群一個比較便捷的抒發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舒緩社會壓力。從那些最艱難的民生訴求中,我們也能看到更真實的底層生存現狀,也為社會公共政策的制定、各階層利益的平衡之道、更有效的就業援助提供了最客觀的參考。因此,認真研讀他們的心聲,再去思考解決之道,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一、那些出圈的失業筆記;

其實,“失業筆記”已經存在很久,幾乎在論壇、博客剛剛興起的年代就已經誕生。如今,人們的失業筆記主要發佈在58同城中的部落版塊,其他地方比如豆瓣、抖音、新浪微博等等只要能夠記錄的,都有“失業筆記”的存在。

(一)有人從碼頭工人幹到足浴主管,從燒烤店幹到內保,還擺過地攤、幹過燒烤。直到乾的他人生迷茫,“往後不知道做什麼了”;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二)對一些失業者來說,已經失去了挑選的資格,只要是工作就能成為救命稻草,哪怕這份工作還不知底細;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三)有人雖然因年齡超限找不到工作,但是積極樂觀的;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四)也有很多人表示快要活不下去了;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五)也有母親中風、兒子殘疾、父親和哥哥早已去世家境悲慘到只要是工作就行,哪怕是殯儀館;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六)也有失業幾個月的工人們回到深圳打工,成群結隊睡在街邊的垃圾桶旁,只為省去的僅僅是30塊一天的房費;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七)就連00後也開始為失業後的找工作發愁了;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八)對於一些人,體面是從衣櫃裡挑一套昂貴得體的正裝,但對於一些人,體面卻是在僅有的幾件衣服裡挑一件最好的,是肉疼花掉幾十買套化妝品;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九)有的人雖然不用養家,但也遭遇了困境,正準備回家務農;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十)還有人身為家庭頂樑柱,一天的收入連自己的開銷都沒辦法滿足;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十一)找工作被騙的也不在少數;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二、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也發生過“失業潮”,那時的人們如何自救?

說起自救,就不得不聊聊98大下崗了,上至高層領導,下到普通工人總共數千萬人失業,開始在生存線上掙扎,他們自救的方式有些至今依然被沿用。

1999年春晚,有個黃宏主演的小品,叫《打氣兒》,黃宏演一位和父親一樣的下崗職工,有句臺詞是:“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這句話在當時不知道觸痛了多少人的心,甚至連黃宏也附帶的被厭惡上了;此外,那一代人裡面因《從頭再來》這首歌厭惡劉歡的也不少,原因就是1998年的下崗潮。

1998年前後,大量公有制企業或倒閉或重組,工人被裁撤形成“下崗潮”。這次“下崗潮”是必然的,當時國有經濟佔據絕對地位,然而由於管理落後等諸多原因一直效率低下,甚至負債運營,再加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後帶來的巨大沖擊,國有經濟讓出主導地位是大勢所趨,而在此過程中,裁員形成的下崗潮也是無法避免的。雖然從個人和家庭角度來看,下崗是痛苦的。但從大的經濟形式來看,數千萬下崗工人自謀生路,除了在短時間內就為市場提供了大量高素質的熟練工人,進一步確立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他們各種各樣的自救方式,還極大地刺激了市場經濟的多樣性和繁榮。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一)高學歷下崗幹部自救方式;

在當時,稀缺的大專、本科等高學歷的畢業生是能夠直接成為廠裡的幹部的。當然,這些人在下崗潮裡仍然避免不了下崗的命運。不過這類人起點高、腦子活、社會關係廣泛,一般在下崗後也能得到很好地發展。

比如,在知乎上就有網友分享他的下崗經歷。這位網友1988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東北某國營軍工廠,1998年下崗。但是他早就看出了危機,自學了編程,1993年通過程序員水平考試,95年在中層幹部改選時辦理停薪留職,並通過社會招聘進入了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從程序員幹起,工資是在工廠時的五倍,第二年漲到十倍。98年回工廠辦理了下崗,辦好失業證的他還領了兩年大概四千塊左右的失業救濟金。

而他同單位的幹部們和在他的同學中,很多人的去向也都不錯,一部分出國發展,去的國家也都是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一部分留在國內的,有的進入當地的私企,一部分南下,去往廣州、深圳發展,不管怎麼樣都很快得到了企業重用。

(二)技術工人下崗後的自救方式;

技術工人下崗後,雖然條件比不上幹部們。但是畢竟有技術在身且工作多年小有積蓄,再加上沒有貸款壓力。可選擇的選項就多了,膽子大的,可以選擇自己出資創業,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在那一時期創建的,也可以南下東南沿海地區進入私企打工;膽子小、積蓄少的也可以在本地私營企業找到一份技術工作,也可以自己接點零散的技術活。總之,在當時,中國市場經濟剛剛進入快車道,到處都需要人才,只要能及時轉變心態、肯努力,大概都能夠過得去,區別在於過的好不好。

(三)普通工人下崗後的自救方式;

作為普通工人,下崗後的境況無疑是最差的,甚至連農民都不如。起碼農民還有地可以種不怕餓死,他們下崗後收入來源被斷,又無一技傍身,雖然下崗後國家也會安排技能培訓,最終效果也不好說,短期內如果沒有想辦法找到活計維生,真有可能坐吃山空最後餓死,不乏一時想不開或者急用錢卻無能為力,最終一了百了的。當然很多及時轉變觀念積極應對的人,當年很多都放下架子,去街頭擺起了小攤,賣小吃、賣菜、賣衣服等等,他們在當時成為城市管理者最頭疼的問題,於是城管應運而生;還有做些臨時工作的,比如蹬三輪、開出租載客,在建築工地打散工,南下深圳、廣州打工,腦子活的還做起了“倒爺”;總之,雖然生活沒有在國企時安逸,但只要肯努力總不至於活不下去,甚至收入比下崗前更多;最後還有一類人,他們下崗前就喜歡不走正道,下崗後徹底淪為犯罪分子的生力軍,直接促成了2004年的嚴打。

三、當下失業群體還有哪些自救方式;

當下這代人沒有經歷過“包分配”,進入社會就是依靠自己找工作,面對失業時對比沒有前輩人那麼強烈,再加上有各種娛樂手段來緩壓,以及網絡社會薰陶後普遍具有的自嘲精神,此外還可以在網絡上以筆記的形式來分享釋壓,綜合下來這代人在面對失業時的抗壓能力要比前輩人強。因時代的發展,新行業不斷產生,除了延續前輩們擺攤、開店等自救手段以外,也看到了他們較於前輩人更為多樣化的“自救”方式。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一)直播帶貨;

疫情讓直播電商成為風口,各地也都看到了直播電商給當地經濟帶來的直觀影響,紛紛圍繞落戶、補貼、獎勵等方面出臺措施,培養直播團隊來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推銷當地特產,其中一些地方政府還直播團隊培養向失業人員傾斜。比如,哈爾濱為了緩解穩崗就業壓力,帶動哈爾濱市網絡經濟快速發展,哈爾濱舉辦一系列免費公益培訓電商主播、直播帶貨等活動。此次活動在哈爾濱區域進行免費電商直播培訓,培訓層次等級分設初級、中級、高級專業課程,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每個級別培訓結束後,根據學員的成績和需求,為其安排在淘寶等知名平臺上的實踐課程。培訓合格者將獲得由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一頒發《職業培訓證書》。下一步哈爾濱還將陸續舉辦多期公益培訓活動,力爭在哈爾濱區域培訓網絡打造直播達人10000名、網絡主播1000名,幫助失業下崗人員增強電商直播技能。

此外,一些入場直播電商的平臺,比如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也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來培養自己的直播團隊。

在各地政府和各大直播電商平臺的大力扶持的情況下,失業者選擇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自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許就會像網約車剛剛崛起時的網約車司機一樣,賺的盆滿缽滿,甚至成為下一個李佳琪、薇婭也不是不可能。

(二)網絡兼職;

雖然網絡兼職陷阱很多,就像前文所說那樣,很多人都被網絡兼職騙過,以至於很多人現在一想到網絡兼職就與騙子掛鉤。其實,在網絡兼職中受騙的大多是淘寶刷單等違規行為,其行為本身就違規騙子可操作的空間自然也就大了。總之,尋找網絡兼職不能直接與某個人對接而是找平臺,不能做不合規則的,做能夠光明正大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且證照齊全的。起碼,平臺特別是正規的平臺它想要騙人成本也比某個人來得高,自然可信度也就很高。另外還要有個清醒認知就是,找兼職是為了自救的,凡是還沒見到錢就要求往裡面投錢的基本不靠譜。總的來說,就是摒棄那種不勞而獲或者低付出高回報的項目,以下這些網絡兼職和相關的網站,都是比較靠譜的,基本涵蓋了各類人群。

1、出賣技能類;

從古至今,有一技之長總能活下去,現在網絡發達,很多技能也能夠通過網絡兼職平臺進行更快、更好的變現。比如PPT、小程序製作、平面設計、翻譯、配音、文案,插畫,策劃,攝影等等,甚至Word、Excel做的好,也能兼職賺錢,也就是說出賣技能類是被動的,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形成具體的產品。

嚴格來說各大直播平臺的娛樂主播、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創作者等也屬於該類,不同於上述兼職那樣通過技能形成具體產品再出賣,他們之間賣出的就是技能,比如唱歌、跳舞、脫口秀等等。

2、出售知識類;

與出賣技能類,能夠提供具體的產品不同,出售知識類,出售的產品就是各種各樣的知識、經驗、觀點。比如:(1)知識分享類,將原創知識內容以不同的文檔格式上傳到百度經驗、百度文庫、豆丁文庫、360doc個人圖書館等知識庫中,然後根據內容的深度和專業程度等設置不同的價格以供他人下載,每次下載內容上傳者都會獲得提成。還可以通過各種自媒體端口、專業的供稿網站等將一些有時效性的文章主動散播出去。此外小說寫手也歸屬於該類目,他們將形成的文學作品上傳相應網站,以獲取報酬;

(2)知識問答類,百度知道、悟空問答、芝麻問答、微博問答、知了問答、分答、在行、千聊、飯糰、知識星球、付費QQ群、付費社群等,在其中回答相應的問題,以獲得不同的報酬;

(3)教學類,這次疫情讓線上教育火了一把,也讓更多的人瞭解了在線教育行業,當然,教學類不單單指的是基礎學科的教育、培訓,它還包含了特長培養、平面設計、計算機、PPT製作、寫作技巧、營銷策略、項目管理、企業運營等。

3、電商類;

電商入門門檻低,渠道也很多比如淘寶、京東、拼多多、鹹魚、微商等,相較於實體店投入也較小,再加上現在很多平臺對於新手期的店鋪都有扶持計劃,失業後又一時不知道做什麼的,其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自救手段。

4、出賣體力類;

這裡的出賣體力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搬運、建築等苦力活。而是指依託互聯網手段找到的不需要消耗腦力,更多的是消耗體力的工作。比如送外賣、送快遞、同城配送、網約車、問卷調查、商業推廣、網推代理、陪玩陪聊、有償互助等等。

(三)返鄉創業;

與98年“失業潮”不同,當時失業的主要是沒有土地的工人群體,現在失業人員中有很多都是來自農村,失業後,離開機會越來越少的城市返回待開發的農村創業也是很好的選擇。首先,返鄉創業政府有扶持;其次,風土人情都很熟悉,可以減少前期準備工作的成本;再次,農村創業運營成本低;最後,從大城市返鄉,創業者的眼界有所開闊,也積累了一定資源,對創業有所裨益,這些因素,都加強了返鄉創業的成功率。近幾年,返鄉創業人數連年登高,國家發改委官網2019年6月消息,全國返鄉創業人員已超過800萬人,也湧現出了很多返鄉創業的成功案例,從普通的打工者一躍成為農民企業家。

1、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村民邵小葉一直在外創業打拼,2010年,她回鄉創業,在宜秀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成立了一家輕紡織品公司,主營室內鞋出口貿易,全年訂單可達350萬雙,年產值7000萬元,帶動周邊160多人就業。不僅如此,邵小葉還在大龍山鎮百華社區流轉土地100畝,開發扶貧小菜園,分種植區、養殖區,按需分給貧困戶栽種蔬菜,養魚、養雞、養鴨,帶動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產增收奔小康。

2、四川納溪區渠壩鎮清涼村村民屈炳良早年曾外出打工,一個月工資也就兩三千元錢,離家很遠,生活很辛苦,但是學到了蘑菇種植技術,後來屈炳良發現清涼村氣候條件十分適合蘑菇生長,便辭職回家,搭建了5個大棚種植起了蘑菇。每天毛收入300餘元,除去成本,預計全年能帶來5萬元的純收入。

3、江西宜豐縣花橋鄉山口村80後農民胡敢,曾在外務工多年的胡敢前兩年返鄉籌資70萬元,租地35畝栽種特色葡萄、火龍果、哈密瓜及有機蔬菜等,2018年獲利8萬元。

4、寧夏鹽池縣郭佩先2015年從銀川返鄉創業,先後投入632萬元,經過4年打拼,500畝枸杞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初具規模,帶動近200人務工就業。

根據58同鎮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縣域創業報告》顯示,在縣域創業者中,男性佔比達71.1%。同時,縣域創業群體中48.0%年齡為26-35歲,30.9%的創業者年齡在36-45歲之間,45歲以上創業者僅佔約10%。可見,年輕人是創業主力軍。

“失業筆記”引熱議,這個時代還留給我們哪些自救方式?

從所在行業來看,縣域創業企業相對集中於第三產業,比如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這些行業與縣域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大部分屬於生活型服務業。尤其是,年輕人回到家鄉後,創業方向大多與電子商務相關,有的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特色產品,有的幫助鄉親們網購生活生產用品,有的承接本地的電商快遞服務等等。

綜上所述,失業筆記早已經在網絡中存在,而最近突然引發熱議的原因就在於,這次疫情所喚起的人們對於“失業”的焦慮,在看到“失業筆記”後,難免會產生共鳴將自己帶入進去。同時,也是基於對經濟下行崗位減少的擔憂,讓更多人更加關注失業筆記。其實,在打破“包分配”後,失業就已經成為各類職場人士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如何在失業後能夠找到一種合適的“自救”方式,也將成為全職場人需要共同思考問題,未雨綢繆最好。分類來看,失業自救的模式主要如下:

首先,門檻最低的就是從事送外賣、跑滴滴、發傳單等純體力工作,雖然工作很累,但好歹有收入能夠養活自己;

其次,擺地攤、做直播、網絡兼職等也是一種選擇,不過擺地攤需要有準確的產品定位,做直播要相當的營銷策略,網絡兼職要求有一技之長;

第三,如果略有積蓄的,失業後可以考慮轉行,比如做後勤做技術的,可以轉行去做銷售,如今經濟困難,各企業都需要大量的銷售人員來拓展市場,或許在經過初期的積累期後,掙得還要比之前更多;

第四,如果積蓄較多且壓力較小不著急找工作的,可以先觀察社會急需要什麼人才,然後去重新學習充實自身、提升技能,再去考慮找工作;

第五,現在人們對於食品健康和養生越來越重視,對來自農村的人來說,返鄉創業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以利用創業政策和自身眼界優勢進行有機農作物、中草藥、經濟作物等產品的種植、加工、銷售等。

總而言之,筆者建議把握一個基本點:在現行疫情下的就業環境中,不要過於挑工作,不管是什麼工作都先幹著,哪怕是如上文所說的副業工作——以更靈活的工作方式獲取基本的生存所需收入,然後靜觀形勢等待機會,一切總會慢慢好起來的。比起老一代所經歷的種種社會變遷,只要能夠轉變個人就業觀念,放下身段,現在畢竟不是戰爭動亂年代,國家也正不斷推出促就業、穩崗保民生、降稅等政策,加上中國經濟韌性和包容度很高,總歸是有生存機會的。

中國有句古話講得好:“自救者天助”!對自己和這個時代還是要有信心,特別是上文中那些在失業筆記裡顯得無助的人們,希望您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優勢,冷靜梳理自己到底還能幹點什麼,也許還是有機會的,最差,可以去擺攤或者做搬運之類的體力活。願天下沒有難找的工作,人人都能“各得其崗”。

(文/丁龍昌、周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