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海底的推理大師

傑克·福翠爾(Jacques Futrelle,1875—1912) 1875年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父親是大學教師,自幼便在充滿文藝氣息的環境中長大。18歲離開學校進入《亞特蘭大日報》工作,曾短暫在《波士頓郵報》任職,後返回《亞特蘭大日報》撰寫體育專欄。福翠爾1895年結婚後遷居紐約,再遷居馬薩諸塞州,並展開他的寫作生活。


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海底的推理大師


福翠爾筆下的偵探是一位有著貴族血統的古怪教授,名叫奧古斯塔斯·S·F·X·範·杜森。範·杜森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學術頭銜,包括哲學博士、法學博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醫學博士、牙科碩士等等。他個子矮小,雙肩瘦削且下垂,剔得溜光的面頰在大多數時間裡顯得非常蒼白。由於經常觀察和閱讀,範·杜森的眼睛總是眯著,一副厚厚的眼睛總是擋在這對水藍色的眼睛之前。範·杜森有著超乎尋常高而寬的額頭,頭上滿是濃密而蓬亂的黃髮。他被媒體稱為“思考機器”,而“思考機器”運轉起來就不會停下來。


1905年,福翠爾第一篇“思考機器”系列故事發表,並在《波士頓美國人》雜誌上連載,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三號牢房》。在故事中,範·杜森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成功逃離了戒備森嚴的牢房。這是一個經典的不可能犯罪,也是全世界讀者最熟悉的“思考機器”系列故事。福翠爾因此名聲大噪,小說還向讀者挑戰,最合理的解答可以獲得一百美元獎金。


1912年1月,已經世界聞名的福翠爾同妻子來到英國,與出版商洽談作品的出版事宜。會談很順利,兩人購買了4月回美國的船票。但不幸的是,這艘船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


福翠爾夫婦遭遇了泰坦尼克號的冰山悲劇,福翠爾將妻子推上救生船,但是自己卻拒絕上船,要求先救其他人,自己和七篇沒有發表的小說沉入大西洋。


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海底的推理大師


一起來了解下《十三號牢房》的故事。


飯桌上,範杜森和另外兩位教授打賭,思維無所不能。為了證明這個斷論,他自己要求被關進最森嚴的監獄單間,被最殘酷的監獄長監視,就這樣三天之內,他會如何逃出去呢?如果是《肖申克救贖》裡安迪靠毅力,《越獄》裡米勒靠文身,那書中的範杜森完全靠智慧了。


《十三號牢房》還包括幾個精彩的故事。神秘的跑車在深夜疾馳,女演員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匕首刺穿心臟,富家女為何深夜在酒店蒙面等待?一夜之間,銀行被劫,兇手是身藏鉅款的銀行行長,還是美貌風韻的美女秘書?


古宅、深夜、發光的鬼影……到底是冤死的亡魂,還是貪婪的人性?


看這個瘦小的黃髮老頭,解決一樁樁懸案。


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海底的推理大師

【書名】十三號牢房The Problem of Cell 13

【作者】【美】傑克•福翠爾[MOU1] Jacques Futrelle

【譯者】鄒月心 未晚遲慶立 趙珊珊

【責任編輯】趙樂


作者簡介

這個傑克•福翠爾筆下所謂的“思考機器”,個子矮小、臉色蒼白,頂著一頭濃密蓬亂的黃髮、厚厚的鏡片底下有一雙水藍色的慧眼、擁有十多個榮譽頭銜的天才教授範杜森,深信理性邏輯思考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推理難題,他的口頭禪是2+2=4、特點是粗魯沒有禮貌,長處是在你一頭霧水的時候總能一語道破真相。《十三號牢房》講述被囚禁在死牢的教授在幾乎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怎樣逃離。[MOU1] 傑克·福翠爾共創作了五十篇以“思考機器”範杜森教授為主人公的短篇推理小說。這些作品構思巧妙、佈局離奇、解答高明。體現了傑克·福翠爾高超的推理創作天賦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故事中的範杜森教授擁有天才的大腦、敏銳的直覺和精湛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解決任何費解的謎團。被譽為“美國的福爾摩斯”。傑克·福翠爾的思考機器探案系列作品代表著短篇黃金時代的最高水平,詮釋著推理小說“解謎至上”這一最本質、最純粹的樂趣,其中如《逃出十三號牢房》等名作,幾乎入選了所有推理小說的推薦書單,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一。


精彩節選


奧古斯塔斯·S·F·X·範·杜森在自己輝煌燦爛的研究生涯裡,成功將字母表裡有,而他名字裡沒有的字母一個個贏了回來。這些字母均因榮譽而得,在他的名字後方依次排開。於是,若將範·杜森的名字與所獲頭銜全都湊在一起,那將會是個了不起的景觀。他是哲學博士,法學博士,皇家學會會員,他還是醫學博士以及牙科碩士。不僅如此,範·杜森教授還在國外各種教育、科研機構的評選下,獲得過不少其他稱號——不過他一般對此秘而不宣。


範·杜森教授的外表與他的頭銜一樣引人注目。他身材苗條,瘦削的肩膀有些學究氣的下垂,刮淨鬍鬚的臉龐略顯蒼白,正是他常年閉關久坐的生活的明證。範·杜森教授總是眯起眼睛看人,令人生畏——一副盤算著瑣事的樣子——可人們若是能透過厚厚的鏡片,看清他的眼睛時,便會發現那不過是兩道水藍色的細縫。眼睛上方,是範·杜森教授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那是道又高又寬的眉毛,有著異乎尋常的高度和寬度,一頭濃密的黃髮蓋在腦袋上,緊挨著眉毛。在以上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範·杜森教授生出了一種古怪而近乎怪誕的脾氣。


範·杜森教授有微薄的德裔血統。他有數代的祖先都在科學界享有盛名;於是,他也合乎情理地有了個聰明的腦袋。範·杜森教授首先是一位邏輯學家。他活了快半個世紀,卻至少花了整整三十五年來證明為什麼除了一些二加二會等於三或等於五的特殊情況外,二加二是等於四的。一般說來,範·杜森教授也認同一個廣為大眾所信的觀點,那就是:事情一旦開始了,就總得有個結果。他還能集中起從先輩那裡繼承來的精神力量,去解決一個給定的問題。還有一件意外地會讓人驚奇的事,範·杜森教授戴八碼的帽子。


全世界都約莫聽說過範·杜森教授是臺思考機器。這本是個新聞熱詞,用來形容他在國際象棋領域的非凡表現。範·杜森教授在那時為世人證明了一名象棋生手,也能憑藉具有必然性的邏輯力量,打敗一位畢生致力於象棋研究的冠軍。思考機器!用這一詞彙來形容他,也許比那些名譽頭銜更為恰當,因為範·杜森教授總是一週復一週,一月復一月地泡在他那間與世隔絕的小實驗室裡,思考一些足以讓其他學者以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想法。


思考機器偶爾也會有訪客,大多訪客都在學界享有盛譽。他們來此討論觀點,或是說服自己。一天晚上,兩位常客——查爾斯·蘭瑟姆博士和阿爾弗雷德·菲爾丁——來訪,以便討論幾個理論。理論的內容並不重要,暫且按下不表。


“這事兒絕不可能,”蘭瑟姆博士在談話途中斷然宣佈道。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思考機器用同樣堅決的態度大聲強調。他說起話來總是很急躁。“頭腦是萬物的主宰。倘若科學能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定會取得重大突破。”


“那飛船呢?”蘭瑟姆博士問。


“這倒也不是不可能,”思考機器主張道。“遲早會有人造出來的。我想自己來,但我很忙。”


蘭瑟姆博士寬容地笑了笑。


“以前就聽你說過這種話,”他說,“但這沒有任何意義。頭腦或許能夠主宰物質,可頭腦沒辦法化虛為實。有些東西可沒法兒光憑思考造出來,準確來說,是無論你再怎麼思考,它也不會憑空出現。”


“比如說?”思考機器質問道。


蘭瑟姆博士抽著煙,沉思了片刻。


“比如說監獄的牆,”蘭瑟姆博士回答,“沒人能夠光憑想象就出得了牢房。這要是能辦到,世上就不會有囚犯了。”


“人當然能憑藉頭腦和聰明才智離開牢房,這是一回事,”思考機器厲聲說道。


蘭瑟姆博士覺得有些好笑。


須臾之後,蘭瑟姆博士又開了口:“那我們假設有一間牢房,牢裡關押的全是被判了死刑的囚犯——這些人走投無路,死亡的恐懼令他們瘋狂,不惜抓住一切機會逃跑——若是你被關在這間牢房裡,你能逃走嗎?”


“當然,”思考機器宣佈道。


“當然,”菲爾丁先生說,此前一言不發的他也加入了這場討論,“你可以用炸藥炸燬牢房——但你現在是關在牢裡的囚犯,你可沒有炸藥。”


“不會有那種事,”思考機器說,“你可以像對待死刑犯一樣對待我,我一樣能逃出來。”


“這話的前提是你帶了逃生工具進去,”蘭瑟姆博士說。

思考機器面色一沉,湛藍色的眼睛裡閃顯出危險的光芒。


“那你把我關起來吧,關在哪兒都行,我隨時奉陪。只需給我留下必需的衣物,我一週之內就能逃出來,”他厲聲說道。


蘭瑟姆博士來了興致,坐直了身板。菲爾丁先生新點燃了一支雪茄。


“你是說,你光憑思考就能逃出來?”蘭瑟姆博士問。

“我會逃出來的,”回覆簡潔明瞭。

“你是認真的?”

“我當然是認真的。”

蘭瑟姆博士和菲爾丁先生沉默了許久。


“你願意試驗一下嗎?”菲爾丁先生終於開口問道。


“當然,”範·杜森教授說,聲音裡夾雜著一絲諷刺的意味,“為了讓人相信一些不那麼重要的真理,我還做過更愚蠢的事兒呢。”


他的語氣相當無禮,雙方都生出一股近似於憤怒的情緒。這確實是一件荒唐事,但範·杜森教授重申了自己的意願,並決心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