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作者:甲勾

上一篇提到了如何找出那些消耗掉我們精力的灰色時間,不知道大家手機的APP還有幾頁呢?(有沒有給奇點偶遇設提醒啊?)不過我時間好像還是不夠用啊,總是覺得一天一眨眼就過去了。

網上充斥著時間管理的內容,甚至有的工作的頭銜就是:時間管理專家,四處給人培訓上課。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里面最大的陷阱:多任務能力又叫多線程

多線程和碎片化時間

多線程

說到多線程,像甲勾這樣的玩家肯定第一個想到的是星際爭霸選手那變態的多線空投能力。但其實多線程大師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他們就是廚房裡我們的父母,或者另一半,或者就是你自己。

燒一道菜,可能是一個廚藝問題。而燒一桌菜,就變成一個統籌學問題。食材的準備,火候的控制,每道菜嚴格的烹飪順序和長短不一的時間。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燒出一桌熱騰騰同時上桌的菜,沒有實踐過的人是無法理解其中奧妙的。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很不幸的是,除了燒菜,我們身邊可以多線程同時進行的事還真的是很少。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足夠的手(都剁光了)。而燒一桌菜可以多線程進行,也恰恰是因為有很多步驟是不需要人工干預的。直到多核處理器的出現,即使是電腦也只是多任務的排序切換的偽多線程。

人有情緒狀態,狀態切換遠遠比不上電腦,很多研究表明,多線程會很大程度影響智力和效率,這裡不多展開,只總結一下結論

  1. 人無法進行真正的並行多任務,而只是大量單任務的分割和切換。

  2. 每次切換之間,單任務的頭尾都需要一段轉換期來適應變化,造成效率低下。

  3. 大量的切換造成注意力下降,因為切換本身就是分散單任務注意力的行為。

  4. 信息獲取的深度過淺,無法有效構建為自身知識。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試圖同時做好幾件事會坑死你沒商量

碎片化時間

手機的使用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任務行為。點開朋友圈回覆幾句點幾下贊,回到群裡說幾句話,切到淘寶放點東西進購物車,切去遊戲裡刷一盤清下體力,打開大眾點評看看中午吃什麼,打開高德地圖看看路怎麼走,打開天氣預報看看週末天氣怎麼樣。。。好了,剛才那句回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回去看看吧。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夜深人靜,浪費了一天的負罪感

長時間處於這種碎片化的狀態下,大腦非常容易疲勞,注意力也難以集中,這時候當你點開一篇滿滿乾貨,可以真的有效擴展自己知識的文章的時候,卻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消化它。大腦會自動選擇自我修復與放鬆的模式 -- 刷更多的朋友圈。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是朋友圈的鍋?還是碎片化時間的鍋呢?

甲勾這裡放出幾條小貼士,可以有效幫助你重組自己的時間,逃離手機大量並行任務的魔圈

  1. 把“順便”這個詞從腦海裡趕走,當因為一件事打開一個APP的時候,不要因為突然的念頭或者屏幕推送做任何多餘的事,就算感興趣,也等完成前面的事再回來做 -- 90%的人不會回來了因為它根本不重要。

  2. 為手機裡和手機外都安排一件可以讓你專注的事。當你思維陷入無意識自由遊走而要開始盲目任務切換的時候,這件事就是指路明燈。它可以是一篇長文,一個學習視頻,一本書,或者一個玩具。

  3. 在開始之前就對結束有大致的概念。有始有終,便是一件任務。在開始前就大致知道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然後在達到之前不要分心切換到別的事上去。

不可能的任務?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坑爹啊?從而有人就消極厭世進而認為莊子也是消極厭世。這種理解其實是很膚淺的。回到我們的主題,這段話其實啟發我們,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期望是無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去滿足無限的期望,怎麼可能做得到呢?所以下面就談一下期望值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要規劃自己的時間,首先要了解自己有多少時間。要有自己的理想,首先要清楚自己有多少資源去實現這些理想。三分鐘熱度,不是因為什麼自控力或者恆心,而是因為期望產出與現實資源產生了偏差

估計忠實讀者看到這裡一定挺奇怪的,怎麼甲勾突然開始灌雞湯不玩數據了。別急,你們要的數據這就來了(蛋丁尼奏凱!),讓我們來看看一個普通上班族的一天吧。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一天24小時,就算養生段子轉得再多很多人也是睡眠不足,算睡7小時,上班不加班算8小時,中等距離交通1小時來回,吃飯,這是大事,平均一下三餐連做帶弄算外出排隊一天2小時吧,然後帶娃/家務/陪老公老婆男女朋友加深感情胡亂墨跡一天最少也得1小時。好了這就是硬性的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花掉的時間,還剩多少呢?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相信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空餘時間會更少

好了,一天五小時,這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他不用加班,只需要陪孩子玩一小時,離家近,不參加什麼社交活動,一天的可支配時間。一週七天,雙休日只多計一天8小時(單身狗可能可以計16小時?)每週一共是43小時。

玩手遊

一個普通的“不肝”的手遊,每天清體力完成各種操作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而這差不多是打3盤王者榮耀的時間。每天一小時對手游來說實在是輕量得不能再輕量了。所以如果你在玩手遊,每款請扣掉一小時。如果你同時在玩三款,那對不起,你的一大半可支配時間已經沒了。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號稱最肝的手遊,反正我是沒玩過

讀書

一本普通的略微需要動動腦子的書算為350頁。普通中等閱讀速度50頁/小時,看完這樣一本書需要七小時。和很多人直覺相反,看書的確是很快的一件事,但是這個活動有一個很不好的缺點:有CD(冷卻時間)。大部分人以這個速度集中精力閱讀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而更多的人是在半小時左右。所以我們讀完這樣一本書大約需要一週。(每天看哦)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書非借不能讀也

才藝

現代人慢慢閒下來喜歡搞點提升生活逼格的事。插花,茶道,繪畫,書法,樂器,健身五花八門。熱衷此道的,每天也會佔用掉一小時左右時間。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生活改善,各種高逼格的玩意兒也是很花時間的

朋友圈

每個社交媒體至少會每天花掉你一小時的時間,如果是重度入駐的比如每個人的微信,一般4,5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當然這些使用很多是夾雜在別的事情比如交通或者吃飯裡的並不會佔用額外的時間,但是就像前面一段所說,朋友圈存在的最大作用就是把你的時間碎片化然後降低效率。如果甲勾寫這篇文章是邊刷朋友圈邊寫的話,可能給我十天也寫不完。如果你同時還有QQ,微博等等等等,那就祝你好運。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這遊戲我給差評的原因就是:遊戲裡你還要我刷朋友圈?

算這些有什麼用?

這些事實就構成了我們實際的資源。在實際生活中,不可逃避的現實就是我們的可支配時間有接近一半是必須從事閒事兒的。否則人就會慢慢陷入焦慮,壓抑,神經質等等一系列身心不健康的狀態。這時候玩手機也好,打牌搓麻將也好,甚至坐著發呆也好,都是這些閒事兒的外在體現,從古至今形式不同,但一直存在。

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期望。假設甲勾是個重度遊戲玩家,大部分可支配時間就拿來玩遊戲,如果我每天玩2小時遊戲,先不說已經基本用光了所有可支配時間,而是看看打完一個普通的100小時遊戲需要多久?50天。這也就是說,一年我如果每天2小時不停地玩,我只能玩七款遊戲。當然實際情況我不可能這麼玩,所以比較現實的就是一年玩3-4款遊戲。而如果沒有這些計算,我的期望是什麼?最少最少主要的類型年度最佳玩一下也得這麼十來款吧?

這就是在無形中不停地壓榨著我們的:期望值與現實的偏差。

我的時間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機的鍋嗎?(下)

其它事亦是如此,如果我通過計算,一年只能讀10本書,我還有什麼理由把我的閱讀時間花在粗枝濫造的作品上呢?而也不會有人今天練鋼琴,明天學書法,後天又要開始學園藝結果沒有一個能堅持。不是沒有恆心,而是時間不允許。

掌握自己時間的精髓,不是去想,我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這也是浪費時間那也是浪費時間。而是反過來,清楚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同時知道自己能分配出時間去幹。如果有很多願望,就需要排出優先級然後果斷取捨。莊子之意,殆的是以有涯隨無涯,而

以有涯隨有涯,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感謝閱讀,本文由“奇點偶遇”原創發表,歡迎關注。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