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霍雨佳

兩年前的今天,2017年2月12日,我國“兩彈一星”元勳、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新民溘然長逝,享年102歲。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資料照片)

在航天領域,他與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為中國“航天四老”。從東風一號導彈,到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從放飛東方紅一號衛星,到擔任載人航天工程首席顧問,中國航天事業從未少過任老的身影。他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被航天人親切地譽為 “總總師”。

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只持續了不到1小時。沒有領導致悼詞,沒有鮮花的海洋,唯一的環節就是瞻仰遺體。但卻有超過2000人趕來現場,隊伍綿延上百米,從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一直排到了公墓門口。

從1949年留學歸國,到2017年溘然長逝,任新民將他一生中60多年的時間,全部貢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

與錢學森一見如故

開啟“航天人生”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年輕時的畫面。(截屏自電視畫面)

任新民出生於1915年12月5日,是安徽省寧國市人。1945年,他赴美留學,1948年,任新民成為了美國布法羅大學第一位聘任的中國講師。儘管在國外擁有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但任新民一刻也沒有忘記“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初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個月後,他破除重重阻礙,如願歸國。

歸國後,他先是在南京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工作。沒多久,他接到一封電報邀請,參與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成立工作,並負責講授固體火箭課程。就這樣,一封電報讓他與航天結緣。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資料圖)

在那裡,他與錢學森初次相見,在對中國能否造出自己的火箭、導彈的問題上,錢老脫口而出:“外國人能造出來的,中國人也能,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這句話任新民記了一輩子。

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兩人一見如故,錢學森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的“航天人生”。

蓋沙取暖、衝入濃煙

為了火箭他甘冒生命危險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1988年,任新民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測試現場指揮發射。

當蘇聯成功發射世界首顆人造衛星,毛主席審時度勢,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不久,我國的人造衛星計劃正式啟動,任老擔任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總負責人。當時,中國工業一窮二白,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但任老毅然挑起了重擔,憑著鐵一般的意志,帶領大家攻克了一道道關卡,迎接勝利的曙光。箇中困難和艱辛,我們難以想象。

一次,在使用遙測彈測試發動機性能時,彈頭未落入預定彈著點。時間緊急,任老心急如焚。他帶領大家,在茫茫大漠苦尋彈頭殘骸。年近花甲的他,拄著柺杖,和年輕的戰士一樣,白天翻越一個個沙丘,夜裡和同事把沙子燒熱,蓋到身上取暖。到了第5天,終於找齊了所有殘骸。查出故障原因,成功排除了問題隱患。

1983年,“長征三號”第一次全系統試車,儀器艙突然著火。任新民沒等警報解除,頂著濃煙和消防設施噴射的水柱,直接爬上了試車臺,希望通過著火點查明原因。此時的他一心想著火箭,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

一雙布鞋丈量天空的高度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資料圖)

渾身掛滿勳章的任新民是樸素的“任老頭”,總是穿著領子磨破的中山裝,鼻樑上的鏡架褪色了,“像個老工人、老農民”。

生活中,他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穿得也極為樸素。走進商場,店員都不愛搭理他。有一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大門外,警衛把任新民攔下來,誤以為是附近閒逛而至的村民老漢。還有一次,他穿著一條前後都是補丁的褲子,準備去參加國宴。

據身邊的人回憶,所裡大大小小的分析彙報會、總結會,只要接到秘書通知,任新民都會騎著“全所最破”“一點光亮都看不到”的自行車,準時到場。會後所裡想留他吃點好的,他只要一碗麵條。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外在極為樸素的人,在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個里程碑和功勳簿上,都留下了腳印。他那雙總是穿著布鞋的腳,幾乎從不在第一現場缺席。他穿著一雙布鞋,丈量著天空的高度。

80多歲的他還在爬發射塔架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資料圖)

任新民是什麼時候離開一線的,沒人能準確說出。

快80歲的時候,任新民還在爬發射塔架;快90歲的時候,“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每一次發射,他都到場觀看;直到95歲高齡時,只要人在北京,他依然參加某所研究氫氧發動機的每一次試車。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在病床邊為“長征五號”題寫贈言。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發射成功。任新民連飯都沒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第二天,任新民在航天中心醫院的病榻旁提筆寫道:“祝賀長征五號首飛成功。”2017年1月4日,他再次提筆,寫下“長五火箭永保成功”。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贈言。

他是老一代航天人中唯一看到長征五號升空的人,2017年2月12日,任老與世長辭。他曾說過:“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這句平凡的話語,是他人生最真實的寫照。

80歲還在爬發射塔架,為航天奉獻一生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資料圖)

有的人活著是一面旗幟,離去了是一座豐碑。任新民就是這樣的人。他一生無怨無悔、無私無畏,他求真務實、樸實厚道。他以敦實而絢麗的業績與貢獻昭示後人,他的名字將永載中國航天史冊。

今天,我們懷念他!

(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