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最近,有很多家长向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各区馆主反映:我家孩子阅读量明明已经很大了,一周亲子阅读2本绘本书毫无压力,为什么理解力还是不行?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其实,琪琪想说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大量阅读并不能直接促成孩子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下韩国著名家庭学习指导师郑炯权老师的儿童“五行阅读法”,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在阅读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01

什么是五行阅读法?

这个被韩国学子奉为圭臬的学习指南的阅读方法,之所以叫“五行阅读法”,是因为五行相生、环环相扣。

掌握阅读的“五行”之法,深度体验阅读的过程,便会完成好阅读这项工作。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学习基础很重要,阅读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而言,尤其重要。

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不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还会将各种知识有效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行推论。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名列前茅。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能力的养成,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大概从四五岁开始,在小学阶段基本形成。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阅读能力没有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差,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反之,如果孩子已经具备阅读能力,这会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学习可能从此不再成为令家长头痛的事情。家长在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每天要抽出一些时间引导孩子读书。阅读不是简单盲目地“读”,而应是一种带有策略地“读”。

02

阅读之“金”=了解阅读经历

在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便是测评他们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直接决定基础学习能力。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绘本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妈妈或者爸爸牵着孩子的手,在书架前安静地选书。

这时,有许多家长的选书标准是自己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却把孩子的感受束之高阁。虽然孩子勉强接受,但无形之中,妈妈却充当了扼杀孩子读书兴趣的“刽子手”。

渐渐地,孩子离读书越来越远,并最终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因此,在选书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把握选书的“度”,既不能完全放手,不给予丝毫指点,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所读的书。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请先从了解孩子的阅读经历开始,应清楚孩子目前的阅读状态。阅读量的大小、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用何种方式在读、读过的内容中能记住多少等,都属于阅读状态的范畴。

阅读,也是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原理属于同源之水。要了解孩子的状态及目前所具备的能力,不要强迫或者急于说服孩子勉强读书,这样才能找到更为适合孩子的有效的读书指导方法。调查表明,学习成绩差且停滞不前的学生中,有78%是由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这些孩子从现在起每天阅读时间应保持在10 -30分钟。他们应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逐渐领会阅读的乐趣与重要性。

03

阅读之“木”= 亲子共读

对于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了解他们的词汇储备是必要的。芬兰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读报纸了。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当孩子很小还不具备足够的词汇储备,或者说还不能独立阅读的时候,为了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读给他们听(亲子共读),在读的过程中辅以小小的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成功地从亲子共读过渡到拼读以及自主阅读阶段。

这项亲子活动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要半途而废。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到小学,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即使升入初中,也可以继续共读。

如果结束共读的时间不适宜,孩子很可能只会选择读起来相对容易的书,甚至逐渐放弃阅读。

除此之外,共读还有一点好处,即训练孩子的听力,使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进而提升注意力。

某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每天安排十分钟的晨读时间。实行一段时间以来,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

老师非常苦恼,怎么办呢?冥思苦想之后,老师决定读给学生听。结果却超乎想象,学生逐渐喜欢倾听老师的声音,并专注于读书。即使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也逐渐喜欢读书了。

04

阅读之“水”= 反复阅读

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几本书只读一遍,不如反复阅读一本书。这样做,无论在理解的层面,还是在提升专注力方面都更加有效。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一旦接到孩子要求买参考书和习题集的指令,家长可谓义不容辞,多多益善。突然有一天打开孩子的书柜,也许发现某一本崭新的习题集还安然地躺在那里睡大觉。

即使孩子把每一本书都看过了,可效果如何呢?也许成绩依旧不怎么令人满意吧。与此类家长相比,有一类家长的行为更是令人担忧,看到孩子在反复看一本书,便加以指责,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

其实,家长也许并不十分清楚,反复阅读是一种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果您的孩子在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其实正在实践着阅读大师们的“秘笈”:百读百练。如果您想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请为您的孩子随身携带一本书,以使他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把书放在孩子能够顺手拿到的每一个角落,为孩子营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环境。

我相信,您的孩子会成为“读书迷”。如果您的孩子对阅读并不“感冒”,建议您选一本孩子喜欢并且内容通俗易懂的书,让他反复阅读。

05

阅读之“火”= 精读

这个又回到了开头很多家长提的问题了“明明自家孩子的阅读量很大了,为什么理解能力依旧很差呢?”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其实这就是由没有养成精读的习惯造成的。读书,不单是量和速度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家长们不要被孩子正在阅读的假象迷惑,要观察他是否在认真阅读,是否掌握了阅读的内容和细节,并重新引导孩子养成精读的习惯。读书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不要只停留在兴趣的培养上,阅读能力的提升才是最终目的。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精读呢?我认为是已经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并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孩子。对于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强迫是不可取的。应以使孩子具备读书的动机为前提。

与此同时,选择他们喜欢读的书,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予有力的支持。鼓励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一定要查词典,确认该词的准确意思。读完之后,让孩子与大家分享他认为的书中最精彩的内容,朗读一下或者写出来都是不错的选择。

阅读,速度固然重要,但仔细阅读后的体会更能撩动心弦。

06

阅读之“土”= 读书笔记

为了培养和巩固自我主导型学习能力,应该进行综合阅读的训练。应自己选择主题,并选择与此主题相关的各个类型的书进行阅读。

兰可琪干货 | 为什么孩子阅读量很大,理解能力却依旧很差?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错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聚集起来,简要地整理成“读书笔记”。

孩子们印象之中的读书笔记,通常被作为阅读的一种硬性要求,这也是孩子不愿阅读的理由之一。其实,读书笔记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更不是作业的代名词,更不应该成为阅读并不快乐的罪魁祸首。

制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确立自己喜欢的主题,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书,进行系列读书活动。

流程如下:确定读书计划,读完之后,进行作家虚拟采访,或给主人公写信、或靠想象续写后面的故事、或改写结果、或用新闻形式改写内容等。

当然,如果您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请不要着急,循序渐进,先记录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以培养读书兴趣,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概括书的主要内容、采访作者”的想法,边提出问题边找出答案,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会成为其与老师、家长及朋友分享图书意见的交流工具。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添加自己的感想或和师友之间的对话,更是锦上添花。如果能够把训练内容定期整理在文件夹中,其本身就会成为很好的读书作品集。

尽早开始阅读和自己未来目标相关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思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