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有寶媽跟我說寶寶11個月了,之前一直都是自己帶。最近寶媽上班就讓孩子奶奶來到身邊帶孩子,己經有半個月了。但是每次孩子看到媽媽下班都哭得稀里嘩啦。

媽媽懷胎十月,寶寶己經完全習慣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出世後,寶寶通過聽熟悉的心跳、吃母乳和聞媽媽的味道來獲取安全感。

0一3歲的寶寶獲取安全感主要來自媽媽。看到媽媽哭得稀里嘩啦是寶寶看到媽媽而高興,並且用哭來獲取媽媽的注意。這個很正常的哦。

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奶奶帶半個月了孩子還是不能適應,一直哭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更渴望媽媽給予的安全感與關愛。寶寶見到媽媽就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 排除尿溼、飢餓、生病,其實寶寶哭是更渴望媽媽的關愛。
  • 寶寶如果從小吃母乳,熟悉了媽媽的味道和心跳聲,知道媽媽最心疼他,在媽媽面前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洩感情。這並不是孩子心情不好哦,是邀請媽媽擁抱呢。
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 需要媽媽陪伴,上班族媽媽平時都是早出晚歸,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所以寶寶看到媽媽就哭並不是孩子不高興喲。是想要媽媽陪伴自己,陪自己一起玩,想多待在媽媽身邊。

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認為理解孩子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希望,當你拍拍他或摸摸他的頭,他們就會領會其中的善意,同時也為他們打開了愛的大門。媽媽必須同時餵養孩子的身體和精神,且精神上的需求更重於身體的需要。

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寶寶出現這些現象我們寶媽需要做的

  • 把自己的“行蹤”跟孩子說,因為孩子有分離焦慮,孩子還不理解離開與消失的區別。不知道媽媽是否還回來,把自己去那什麼時候會回家跟孩子說明白。讓孩子知道你只是暫時離開,還會回來而不是消失了。
  •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生氣,不要壓制孩子情緒的表達,接納他情緒的發洩。讓孩子把情緒完整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
  • 媽媽不在家,跟奶奶或其他人很乖,並不是孩子長大了,而是孩子對除了媽媽外的其他人沒有足夠的信任,怕被罵。所以不敢哭、不敢挑戰他人的底線。媽媽一回家,孩子所有的委屈瞬間爆發,希望從中得到安撫。這時媽媽可以擁抱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輕拍孩子後背哄孩子入睡。
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看到媽媽就哭得稀里嘩啦的?


孩子在媽媽面前總是撒嬌或者看到媽媽就哭是因為無理由地信任媽媽、依賴媽媽的表現,寶媽們不要覺得煩,孩子依賴我們就那麼幾年,孩子總會長大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長不會重來。讓我們好好享受那幾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