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二)

打麥場是我們的樂園。在村的北頭橫豎排列著四五個打麥場,大的有十幾畝,全村生產隊的小麥、穀子都在這裡打場涼嗮。秋過了,打麥場上堆滿麥秸、穀草。似蒙古包的麥秸垛幾十個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穀草垛一個個形似庵狀。麥秸垛穀草垛成了天然的掩體,因此這裡便是我們兒童最好的戰場。結伴玩耍的我們往往分成兩班,藏好後喊“一二”便開戰了。如果我看見了你,手指成八字形,“啪”一指,你便被斃身亡,退出戰場。哪班的人全退出了,哪班便輸了。一身土一身泥的,但所有的人心裡樂滋滋的,以至於耽誤了吃飯。我們還在這裡玩貓抓老鼠,狼吃羊羔等遊戲。冬天在這裡打雪仗堆雪人。總之童年的樂趣,一半是麥場給予的。

會說話的小喇叭使我們感到無限的神奇。童年所生活的西善應村,位於洹河中游,背依魏巍太行,前臨清清洹水,聽鳥聲清脆,觀魚躍淺水,令人心曠神怡。西善應村南北長四百餘米,東西寬約一百八十餘米。一條青石鋪就的道路貫穿南北。這條路既是村莊的中軸線,又是洹河上游村的交通要道。趕著驢騾牛馬的商販每天行進在這條路上,馬蹄聲滴答滴答地撞擊著石板路面,演奏著悅耳樂章;貨郎搖動撥浪鼓,吆喝著,引來大娘小童,他們紛紛拿出零錢、或找來一團頭髮,換取自己的所需之物;閒暇的老者,三三五五聚集於路的兩側,東家長西家短的嘮咯著。出工的走親的來往於石板路上,絡繹不絕。除到麥場找樂趣外,這喧囂熱鬧街市也是我們打磨時光的不二地方,看著南來北往做買做賣的趕路的,別有一番景象。我家住在北坎臺,離北小券近,記得有一天忽然從北小券飄來了音樂聲,瞅瞅哪哪也沒有人也沒有樂隊,趕去一探究竟,在券牆上靠頂的地方有一個圓圓的外鑲鐵殼,內有一凹下去的紙盆,原來音樂是從那裡傳出的,一會兒那裡也會說話,我感到太神奇了。每到吃過飯,村人便聚集到北小券,在那裡聽音樂聽唱戲,聽人說話。後來聽人說,那是喇叭丸。一段時間小小的我也迷上了聽喇叭。

童年記憶(二)

我的的童年吃的是糠菜,穿的是哥哥姐姐穿破又補的衣服,沒有過山車,一樣玩具都沒有。但我的童年是快樂的,童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