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來源:單仕堂小兒推拿

一說到吃飯,很多人會想,往飯菜里加點什麼能健脾呢?眾所周知的比如蓮子,大棗,山藥,南瓜,小米,這些確實有健脾的作用,但藥力較弱,肯定不像健脾的黃芪一樣能很快起效,非此,它們就不是人儘可吃的食物了,如果你想用它們來健脾,最好的辦法是常吃,甚至作為你飯桌上的主食。

事實上,即便就是平常的食物,飯菜,只要是好消化的,一般都有健脾作用,或者說,都是在健脾。因為中醫的脾,包括消化吸收功能,健脾就是幫助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換句話說,如果你減少了消耗,節約了脾氣,也就從另一個角度健脾了。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糧食為啥排行第一?

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按照食物類型分,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第一,糧食是最好消化的。


因為它們吃進去之後,胃腸的排空時間比蛋白質和脂肪的都要短, 過去生活不好的時候,人因為飯菜沒有油水,蛋白質脂肪都不足,所以特別能吃,吃幾個饅頭也還是餓,就是因為蛋白質和脂肪的排空時間都比碳水化合物長,單純的糧食吃進去之後,很快胃就排空了,重新迴歸到“飢腸”狀態。

食物熱效應


其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低。任何食物的消化,都是要消耗身體能量的,消耗的這些熱量被稱為“食物熱效應”。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如果吃的是高蛋白的,消化它的能量消耗,相當於食物本身所含能量的30%,而糧食,碳水化合物則只有5%-6%, 所以,我們很容易被紅燒肉吃撐著,吃得不消化,卻很少因為吃饅頭不消化,就是因為饅頭比肉的“熱效應”低,消化饅頭比消化紅燒肉要節能,這個節能,節約的就是脾氣。

中醫很早以前就明確提出“五穀為養”的飲食概念,我們如果一週不吃菜、肉、水果,會覺得饞,但是如果一週不吃飯,身體就會受不了,所以這個五穀為養,養的是我們的生命,是不可動搖的根本。


中醫在治療脾虛的時候,也常用到炒過的五穀,比如炒谷芽,炒麥芽等入藥,因為炒過的五穀更容易消化,它們的“食物熱效應”更低。也就是說,吃進去的炒谷芽,炒麥芽,只需要拿出一小點熱量還維持消化,剩餘的絕大部分,都變成了身體的能量蓄積,久而久之,能量蓄積就充足了。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一個能量充足的人,肯定不會輕易疲勞,肌肉也會有力氣,他們也就不容易脾虛,這也就是五穀能健脾的原理,因為它們容易消化。

烹調方式



除了食物的不同,食物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同樣是糧食 ,炸饅頭片肯定比饅頭或者比烤饅頭不容易消化,因為加入了脂肪,脂肪的胃腸排空時間比單純的碳水化合物要長,為了幫助它排空,胃腸就要多做工,就要浪費脾氣。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食物的軟硬,含水量多少也很重要,死麵的,固體的,比如硬麵餅,餃子,就不如饅頭包子能健脾,因為前者更需要胃腸的深加工,連牙咬著都費勁 ,更何況胃的研磨了。

如果從節約脾氣上看,糧食比魚肉蛋奶更容易消化,主食中的饅頭,包子,麵包比米飯容易消化,米飯又優於餃子、硬麵。蒸蛋羹比煮雞蛋容易消化,肉末,肉糜比肉塊,清蒸的比煎炸的,酸奶比鮮奶容易消化。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幫孩子健脾


所以,一個脾虛的孩子,或者希望通過日常的吃飯來健脾的人,在“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樣飲食結構前提下,儘量選擇它們之中容易消化的,無論是從食物性質上,還是從烹飪方式上,而且持之以恆地形成習慣,就已經是在健脾了。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