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本身很好理解,火搬三次以後就會熄滅,人搬三次以後就會變窮。相信稍微有點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俗語是有道理的,不管火有多旺,經過多次移動以後,就需要長時間等待,才能夠燒旺,甚至有可能熄滅;不管家庭有多富裕,經過多次搬家以後,總會遺失大量的東西,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變得一貧如洗。因此不管是燒火,還是生活,都需要踏踏實實的從一個地方做起,不要見異思遷,總想著換地方去生活學習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社會“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這句俗語是非常適用的,俗語經過了大量的實踐被總結出來,能夠給予人們生活一定的指導。這句俗語具有兩個特性:一是結果的偶然性,搬家和搬火​都是一種行為,行為的發出必然就會出現偶然性,出現越搬越旺、越搬越有錢的概率也會出現;二是條件性,搬火​和搬家的結果都要考慮一定的條件,比如另一處火堆是否有乾柴、家庭經濟是否富裕等情況。簡單來說,俗語本身並不適用於所有條件,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出現的必然條件。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代社會中,搬火​這種行為基本極少發生了,不再進行討論,只就搬家進行簡單分析。搬家過程中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搬家過程中必然會丟棄大量的東西,不免有財物丟失,對搬家的人來說多少是損失,且到達新家以後需要長時間的適應期,對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都會造成損耗;二是搬家其實就意味著大的異動,有可能意味著要更換工地地區或者更換城市,對新的工作或者城市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適應。搬家意味著生活和工作區域的轉移,生活中的問題和成本也會因此出現。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記得小時候就曾聽到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故事大致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擁有良好的讀書環境因此多次搬家,展現孟子母親對孟子讀書學習環境的重視。按照俗語中的說法,孟子家應該是越來越窮,但實際並非如此,孟子因為擁有了良好的讀書環境,再加上自身的天賦和努力,成了儒家學派的重要人物。現代社會中,人們越發追求生活過程中的居住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要不然農村地區也不會把考上大學看得如此重要。如果你居住的環境確實影響到生活,絲毫不要猶豫,儘快搬離是最好的打算。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事皆有定數和規律,事事也皆有偶然,這其實就是哲學中提到的規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俗語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經驗的總結,更像是生活哲學的歸納,既然是規律就離不開普遍和特殊。火搬三次以後沒熄滅,你不能說這個規律不成立,畢竟大多數情況下火​都熄滅了;家搬三次以後越來越富,你不能說越搬越窮不符合規律,畢竟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財物丟失。不管怎樣,火要等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再去引燃別的火堆,等新火堆旺起來以後再去熄滅舊的火堆,這叫做兩手準備,防患於未然;搬家要謹防出現財物丟失,這叫螞蟻肉再少都是肉,不要讓自己的財富偷偷流失和貶值。

農村有句俗語:“火搬三次息,人搬三次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作者:西方游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