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與美》太宰治悲觀、壓抑的筆觸下,是對生與美的極度渴望


自殺是厭棄自己、放棄生活的象徵麼?

也許並不是。

巴恩斯通認為:想到自殺只是希望活下去的標誌,甚至我經常想到的錯誤的自殺,正是一種對於更充實、更美好的生活的極度渴求。

人們想到太宰治就會想到抑鬱、灰沉、自殺這樣的詞彙,認為他是厭生求死的人。但在太宰治的喪和陰鬱的表象之下也許正是對生活的更加充實、對活的更加美好的極度渴望。

在他的短篇小說集《關於愛與美》中就可以看到這種熱烈的生之渴望,體會到衝破文字表象對抑鬱、有自殺傾向的讀者的寬慰,他在告訴每一個身處囫圇的讀者——總有人愛你,請把這一剎那堅持下去,請一定要活著。

下面選其中我最喜歡的3篇小說——《秋風記》、《新樹的話語》與《花燭》——進行分析,來探究太宰治悲觀、絕望的語言下隱含的噴薄欲出的希望與渴求。

01 《秋風記》:總有人能理解你的古怪,堅持把這一剎那過完吧

一個30歲仍自稱少年,每天把自殺掛在嘴邊的落魄作家,每天在想些什麼?

就連一朵花我也沒辦法好好愛護。只是聞一聞那朦朧的花香,這我忍不住。我總會像狂風一樣折下這朵花,放在手心裡,揪下花瓣,揉成一團。眼淚就這樣不聽控制地流下來,把花塞進嘴裡,一點點嚼爛,再吐出來,踩在木屐下碾碎。就這樣,我拿自己一點兒辦法都沒有。我想殺了自己。

每天都在想這些離奇又絕望的語言,還抱怨關愛自己的鄰居姐姐:“K你對我光鮮背後的那些愚蠢的努力一無所知。”

通過上面的話語可以看出《秋風記》的主角的古怪與不合常理之處,但他這樣不合世俗,掙扎於自殺沼澤裡的怪胎,仍然有一個人在愛著他,在他一心尋死時陪他踏上尋求死亡的路徑,並把他拉回到生的光輝中。


這本小說集是太宰治結婚後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也許是愛人帶給了他希望,所以他才能透過悲傷的文字傳達出他內心真正的期盼的信念——無論你是誰,你在想些什麼,總有人願意愛你,所以請你千萬要把這個剎那堅持下去。


《關於愛與美》太宰治悲觀、壓抑的筆觸下,是對生與美的極度渴望


02《新樹的話語》偶然能夠造就美,從偶然相遇者的身上汲取活著的勇氣


《新樹的話語》主角是個社恐的失敗作家,在聽到郵遞員把自己誤認為他人的哥哥時,他說:

一個全不相識的人竟開口對我說:“哥呀,真的好久不見啊。”真是令人作嘔,一股子溫溫熱熱,黏黏糊糊的作態,連喜劇都算不上,是愚蠢,廉價。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毫不期待甚至極度厭惡的的相遇卻給了他繼續生活的動力。偶然能夠造就美,新認識的乳母的兒子和女兒在他封閉的思想中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看到了心靈痛苦之外的現實苦難,也讓他看到了遭遇一切後仍堅定的走向前方的熱烈激情。


太宰治在本篇的最後對此刻處於幸福中的人說:

你們是幸福的,是大大的勝利。所以要更加地,更加地幸福下去。同時希望此刻不幸福的人能夠暗暗地鼓起勇氣。


最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是在路上遇到可愛的孩子。前幾天看到一個戴著豬豬口罩的小女孩,因為好奇便多看了幾眼,小女孩不覺得我古怪,反而大方的跟我揮手打招呼,可能還附贈了一個大大的微笑。當時我也像主角一樣,內心湧起對自我的厭惡,為自己曾經困於情緒的漩渦而羞恥,但繼而則從女孩的友好中感到了一股勇氣——因為世間太多美好,而不懼怕遭遇醜惡的勇氣。


《關於愛與美》太宰治悲觀、壓抑的筆觸下,是對生與美的極度渴望


03《花燭》開放式的結局是他給予我們的生之渴望

太宰治在這篇小說中塑造了一個複雜的中年男性角色——他會收留無家可歸的思考者,會為客人的微小成功感到慶幸,會為自己地主的出身而慚愧,他對他人善良、無私,對自己卻苛刻又殘忍,認為自己的人生一無是處,只是等待死亡的殉道者。

與前面的兩個小說相同,這篇中對男爵小新來說,也有一個從混沌中把他拉出來的拯救者——舊日裡他的女僕阿富,現在是炙手可熱的女明星。

也許你一直奉獻的人並不理解也不感激你的付出,反而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而那個沒得到你實質性幫助的卻能道出關於你人生的真相,看似離的遠,卻更加理解你,阿富之於男爵就是這樣的存在。

阿富說:

小新,你一直都在做好事。可不要害羞,要自信。就算是要理直氣壯地要人給你道謝,那也是應該的。小新,不管怎麼樣,你都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知道的,我生在這樣一個汙濁的世界,這些事情,我都懂。

太宰治說他希望故事中的兩人可以有相視一笑的新婚之夜,但小說的結局卻是開放性的,只說明瞭男爵不再於絕望中放逐自己,而是選擇開始了新的生活,開始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關於愛與美》太宰治悲觀、壓抑的筆觸下,是對生與美的極度渴望


這樣留白的結尾給了讀者發揮自己想象的空間,好像讀者可以任意用自己的想象描繪出她願意看到的結局。但結局的留白並非是這一篇的特例,幾乎每一篇小說都結束於一個情緒穩定下來的平常日子,沒有家庭團圓,也沒有婚姻圓滿,以走上熱愛生命的路徑的第一步為結局,而不關注主人公最後走向何處。

也許這種留白裡寄託的是太宰治對讀者的期盼,好像在說:故事中的人有什麼樣的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境是否改變,你也踏上渴望生的路途吧,我們在那裡再相遇


你以為世間無人愛你,但存在著能夠理解你關於自殺與死亡迷思的K,存在著雖無親緣關係但卻毫不吝嗇向你播撒熱情與寬慰的弟弟,存在著某個未知的愛人,在你前行路上的某個交叉路口等待你,包容你,拯救你,只要你敢邁出那一步,你就可以擁有愛也可以擁有美。

再不濟你也可以像博爾赫斯一樣勸誡自己:

我多次想到過自殺,但是每一次我都把它推遲了,我告訴自己,有什麼好憂慮的呢,既然我有自殺這件強大的武器,而同時我又從未使用過它,至少我覺得我從未使用過它。

好不容易才有了機會來人世走了一遭,又為何急著踏入虛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