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19世紀希臘獨立運動靈魂城市邁索隆吉


邁索隆吉(Missolonghi),一個國人相對陌生的名字,如今只是希臘中西部一座數萬人口的小城。論規模,論歷史文化積澱,它自然無法與雅典或塞薩洛尼基相提並論,但在19世紀20年代風起雲湧的希臘獨立戰爭中,邁索隆吉卻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堪稱希臘人起義的靈魂城市。

1821年5月20日,邁索隆吉正式加入了希臘人的大起義,並憑藉其驍勇頑強成為了希臘中部的獨立橋頭堡之一,獨立運動中誕生的臨時政權“希臘中西部議會”也設立於此。樹大招風,邁索隆吉在1822年和1823年遭到了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兩度圍攻。雖然兵力居於劣勢,但邁索隆吉軍民成功擊退了強敵,名聲大噪。1823年,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勳爵也來到希臘支援希臘人的獨立戰爭,最終於1824年4月病逝於邁索隆吉——當地至今保存著內藏拜倫心臟的墓地和紀念雕像。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除了拜倫這位世界級名人,希臘獨立運動中的民族英雄馬科斯·波扎利斯 (Markos Botsaris,1788-1823)在突襲土耳其營地頭部中彈身亡後,也埋葬於邁索隆吉。1823年,拜倫也正是在波扎利斯墳前宣誓投身於希臘獨立運動。邁索隆吉不僅具有軍事上的重要價值,對希臘人而言,還蘊含著精神上的鼓舞力量,也難怪會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經過2年的沉澱後,奧斯曼帝國終於在1825年捲土重來,對邁索隆吉發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慘烈大圍攻。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中彈犧牲的馬科斯·波扎利斯

第三次邁索隆吉大圍攻


1825年春,奧斯曼帝國大軍再度集結,準備攻打邁索隆吉。先前的兩次失敗已經令蘇丹馬哈茂德二世顏面盡失,因此他向本次行動的總指揮雷西德·穆罕默德(Reşid Mehmed,1780-1836)帕夏下達了“不成功則成仁”的死命令。雷西德·穆罕默德是19世紀初期奧斯曼帝國傑出的將領和政治家,其蒙受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不過,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可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整體實力尚存,而馬哈茂德二世在19世紀奧斯曼帝國各君主中也算得上優秀,被譽為開明君主。實力對比上,土耳其較之希臘依然佔優。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


雷西德·穆罕默德麾下有一支2萬人的軍隊,此外,他後來還得到了埃及名將易卜拉欣帕夏(Ibrahim Pasha,1789-1848)及其率領的1.5萬埃及軍隊的增援。易卜拉欣是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埃及阿里王朝奠基人,埃及實質上的統治者,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軍事、經濟、政治改革,剷除當地馬穆魯克勢力,令埃及脫離了奧斯曼帝國掌控,其後代統治埃及直至1953年)的養子和主要助手。易卜拉欣重用法國軍官,在埃及訓練了一支新式軍隊。在馬哈茂德二世請求下,穆罕默德·阿里派遣他率軍前往希臘鎮壓當地獨立運動。易卜拉欣連戰連捷,可謂希臘起義軍的勁敵。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和3.5萬人的奧斯曼帝國軍相比,邁索隆吉守軍只有區區5000人。所幸的是,邁索隆吉的地形易守難攻——它位於帕特雷灣北岸狹長的地岬上,被瀉湖圍繞,瀉湖上的幾座島嶼扼住了通往城市的咽喉要道,其東部陸地則是大片溼地,不利於大兵團展開進攻。城市本身只有稍顯寒酸的土牆,但開戰前一位希臘工程師大幅強化了城防。他設計興建了多達17座稜堡(並用許多歷史名人,如富蘭克林、奧蘭治親王,為它們命名),並配置了48門火炮和4門臼炮。這些工事彼此還能構成三角形的交叉火力,以給予來敵儘可能的最大殺傷。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邁索隆吉地形

雷西德·穆罕默德瞭解邁索隆吉,意識到無法一蹴而就。他採取了相對穩妥的策略:除了2萬人的部隊,他還裹挾了約4000人的希臘奴隸,便命令後者開始圍繞城市修建塹壕。在土耳其軍掩護下,最終,塹壕抵近至距離城牆僅100碼。然而,土耳其大軍深入希臘境內,補給線過於漫長,並且不斷遭到希臘義軍的騷擾。雷西德帕夏飽嘗彈藥(尤其是炮彈)匱乏之苦,空有兵力上的優勢,卻無法提供足夠火力一次性擊毀城防。即使土軍在某個地段有所突破,也會立即遭到守軍的強力反擊。土軍撤退後,邁索隆吉軍民(甚至包括婦孺)便連夜展開搶修。第二天清早土軍捲土重來時,往往發現昨日的“戰果”已蕩然無存。戰事陷入了膠著。


到了1825年夏天,土耳其人改變了戰術。他們在城外修建起一座土山,山頂架放大炮,居高臨下,轟擊邁索隆吉,而守軍則難以有效反擊。希臘人被迫放棄了城外一些堡壘,但他們及時於撤退前,在堡壘後方挖掘了第二道壕溝,這成功阻止了土軍乘勢向城內突進。土耳其人的土山對邁索隆吉威脅很大,守軍一次又一次發起亡命反攻,終於在9月用炸藥成功摧毀了土丘。希臘人甚至將剩下的泥土搬回城內,用於修補城牆。


土軍也曾試圖通過地道和地雷攻破城防。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地道戰與反地道戰。事實證明,希臘工兵不僅專業素養略勝一籌,在智謀方面更是處於上風。希臘人曾經挖掘一條地道直抵土耳其營地,隨後用一枚較小的炸彈炸出一個大洞。土耳其人以為希臘人會通過這條地道對營地發動奇襲,在地洞四周集結重兵,準備來個“甕中捉鱉”。出人意料的是,土耳其人沒有等到預期中蜂擁而出的希臘起義軍,反而是第二枚更大當量的炸彈。第二枚炸彈在密集人群之下起爆,掀起了腥風血雨,給土耳其人造成了極為慘烈的傷亡。據一名希臘倖存者後來回憶說,衝擊波將大量頭顱、斷肢拋向半空,戰線兩側敵我雙方身上都沾滿了血汙甚至內臟……


邁索隆吉守軍的英勇頑強、詭計多端超過了雷西德帕夏的預期。他也曾試圖用圍困封鎖的方式令守軍因飢餓投降。但希臘海軍在1825年尚擁有部分制海權,而邁索隆吉作為港口城市能從海上獲得補給,圍困並未奏效。似乎,土耳其人將第三次鎩羽而歸了。


1825年年底,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響應土耳其蘇丹的要求,派遣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率領一支135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登陸希臘,協助奧斯曼帝國鎮壓希臘獨立。這深刻改變了邁索隆吉守軍的命運。易卜拉欣帕夏領導其虎狼之師,一路北上,所向披靡,並於1826年1月加入了對邁索隆吉的圍攻。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易卜拉欣帕夏進攻邁索隆吉

英國駐保護國伊奧尼亞群島合眾國(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英國取得了位於希臘西岸伊奧尼亞群島的統治權,併成立了一個保護國,1864年,英國將伊奧尼亞群島移交希臘王國)的高級專員弗雷德裡克·亞當將軍嘗試調停,呼籲雙方停戰,可惜他的和平努力失敗了。雙方都認為局勢對己方有利:希臘海軍司令安德烈亞斯·沃科仍能持續為邁索隆吉輸送補給;而土耳其軍則得到了埃及軍隊的強力增援。

易卜拉欣帕夏帶來的不僅是生力軍,更關鍵的是大量的炮彈。他剛加入戰場,便發動了持續三天的炮擊,埃及軍隊共發射超過8500發炮彈,給邁索隆吉的希臘工事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守軍士氣依然高昂,男女老幼並肩戰鬥,在殘酷的巷戰中驚險地將埃及軍隊擊退。邁索隆吉總算是保住了。


易卜拉欣強攻不成,經過戰場分析,他明智地決定轉而採取圍困策略。而要讓圍困成功,則必須首先攻佔海灣中希臘人駐守的多個小島。雖然守軍殊死抵抗,但在埃及軍隊壓倒性的火力優勢面前,這些小島一個接一個淪陷了。1826年3月中旬,奧斯曼帝國終於切斷了邁索隆吉的海上補給線,將希臘起義軍逼上了絕路。

至此,易卜拉欣對邁索隆吉發出了最後通牒——立即開城投降,希臘人可選擇改宗或被變賣為奴隸,但可保住性命。希臘人斷然拒絕,表示要戰至一兵一卒。

易卜拉欣帕夏、雷西德帕夏旋即發動了總攻。雖然聲勢浩大,但效果卻不理想。城外能夠展開兵力的空地十分泥濘,不利於大兵團機動,造成了土軍一片混亂。而熟悉地形的希臘狙擊手則乘機刺殺土軍重要目標。易卜拉欣的得力干將侯賽因貝伊被當場擊斃,甚至連主帥雷西德帕夏也掛了彩。希臘人再度漂亮地奏凱,但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經過長達一年的圍攻,海上補給被切斷後,邁索隆吉出現了嚴重的饑饉。希臘人吃光了所能找到的一切牲畜,甚至貓狗、老鼠和海藻。每天都有人因飢餓和疾病而倒下。希臘守軍領袖經過集體會議後,決定險中求勝——展開突圍。此時城中共有約9000人口,7000人尚可行動,其中3500人是具有戰鬥力的男子。他們決定通過一場聲東擊西的“自殺衝鋒”,吸引土軍主力,從而為其餘老弱婦孺打開一條逃生之路。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邁索隆吉守軍最後的突圍

不幸的是,希臘人的突圍計劃通過逃兵之口傳入了易卜拉欣帕夏耳中。1826年4月22日深夜,月黑風高,希臘人偷偷拉起了城門吊橋,填平了壕溝,發起了突襲。然而,計劃並不順利。負責牽制敵人的將領卡賴斯卡基斯並沒有按時行動。更加不幸的是,當希臘人主力出城後,烏雲突然散開,清澈的月光讓他們在敵人面前一覽無餘,而卡賴斯卡基斯依舊沒有出現在指定位置。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希臘人硬著頭皮前進,卻很快陷入了土耳其軍與埃及軍的埋伏中。槍炮聲大作,月光下的希臘人成為了活靶。希臘守軍崩潰了。他們四散逃亡。一部分人逃回城內,很多人跌入壕溝,更多地則死於土軍屠刀之下。城內有系統的抵抗消失了。土軍乘勢蜂擁而入,開始燒殺劫掠,邁索隆吉陷入一片火海,處處都傳來婦女的慘叫和垂死者的哀鳴。很多希臘人選擇點燃火藥,和敵軍同歸於盡。第二天早晨,邁索隆吉完全落入了易卜拉欣帕夏、雷西德帕夏手中。他們出動騎兵,對少數突圍的希臘人展開了追擊。最終,9000軍民,只有1000人逃出生天。土耳其人在城牆擺放了整整3000顆守軍頭顱,倖存者則變賣為奴,很多人被帶到了遙遠的埃及。


誠然,希臘人蒙受了一場軍事災難。奧斯曼帝國似乎取得了最終勝利。但是,邁索隆吉人的英勇頑強鼓舞了他們的希臘同胞。而土耳其入城後慘絕人寰的暴行,很快傳到了歐洲各國,激起了西方民眾普遍的憤慨與同情。邁索隆吉的淪陷是一根導火索,它促使基督教大國下定決心,支持希臘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鬥爭。法國偉大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1826年的名作《邁索隆吉廢墟上的希臘人》正是這種情緒與民意的體現。

易卜拉欣帕夏軍事上的好運很快到達了頂峰。英、法、俄三國罕見地攜起手來,共同出兵干預。有了邁索隆吉蝴蝶翅膀的扇動,才有了1827年決定希臘獨立命運的納瓦里諾海戰。希臘獨立之後,邁索隆吉鳳凰涅槃,得到了重建和新生,並被希臘人公認為自己民族獨立的“聖城”(Hiera Polis)。


希臘獨立戰爭中的悲歌:1825年血戰邁索隆吉

邁索隆吉廢墟上的希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