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有沒有人知道,誰是當今身價“最貴”的在世女藝術家呢?

2017年度在世女藝術家拍賣銷售總和榜中,草間彌生以1億美元榮登榜首。這個概念相當於,你要抽中7次中國錦鯉,才能抵上她一年裡作品拍出的價格!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INFINITY-NETS 1959》


上面這幅草間彌的畫作在年初拍出了13,884,200rmb。密恐患者們表示不服:一堆密密麻麻的點咋就那麼貴?

告訴你一個秘密:這幅畫可不是你想當然的那樣,用圓點畫出來的!而是先將背景覆蓋上明黃色,再用黑色畫出有弧度的短曲線。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它們近看是一個個點,遠看則能顯現出圓點組成的新的局部。畫面精密複雜,但草間彌生卻能不打草稿直接下筆。

所以對於這位大家固有印象裡的“怪婆婆”,大家又是否真的瞭解她和她的作品呢?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近年來草間彌生一下成了各大博物館、展會的流量擔當,她的個展所到之處必定引起無數人排隊等候。簡直就是藝術界的“終極網紅”!

不會欣賞草間的作品?別怕,其實看懂她的作品很簡單,可以將其手法歸納為“重複”、“覆蓋”和“消融”。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接下來就帶你一口氣學會欣賞這些天價圓點,包你密恐去無蹤,裝b更出眾!碾壓一票只會盲目跟風、拍照打卡的路人!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重複×萬物


開頭提到的畫屬於草間彌生的經典系列——《無限的網》,這些畫表現出一張張無限延伸波動的網,整體就像一幅不斷重複著圓點的作品,包含著靜態的律動感。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在草間彌生的藝術裡,有一個創作手法很重要:

重複,不斷地重複

強烈建議你記住“重複”這個詞,因為它不但是看懂草間彌生,還是看懂當代藝術關鍵鑰匙。

中國當代藝術大佬徐冰給過藝術菜鳥一個竅門:“如果你作品做不好,就把它放大幾倍;如果放大不了,就把它重複一千遍;如果重複不了一千遍,就把它塗成紅顏色;如果還不成,就把燈光搞得搶眼點。”

這個說法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不失為一個方法論。重複在草間彌生的藝術裡無處不在,但這個手法並非她獨創。

在1943年左右,一個名叫波洛克的美國藝術家,畫啥都畫不好(教他的老師說他根本畫不了寫實主義)。

於是他下了個狠心,打算破壞掉傳統“架上繪畫的一切”——將巨大無比的畫布攤在地上,來回走動,潑灑顏料。要畫的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波洛克《一體 第31號》


但後來的評論家們卻都很買賬,認為波洛克的畫有美感,很震撼。事後,波洛克總結自己的藝術經驗,他認為他畫中很重要一個美感就來源於“重複”。

如果畫一根線條不行,那就畫一百根,一千根,一萬根,美感會在不斷的重複之中浮現出來。(密恐患者們再次抗議)

草間彌生除了在《無限的網》裡重複使用圓點外,她的其他畫作也保持著一樣的風格。用重複的圓組成萬物,用重複的元素表達世界。她的重複裡帶有節奏與韻律,給人無限延伸的空間感,又不失統一的體系。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不斷的重複帶來循環的錯覺,分解了世界,再統一了世界。萬物合一,既是無限,也歸於零。


魯迅在《秋夜》裡寫過:“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小時候的我們總吐槽這是句廢話,看了幾遍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沒法get到意義。

也許要越長大越積累,才能感受到 “重複”的美。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覆蓋×圓點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這件《維納斯–被無限網所抹殺的維納斯雕像》,以4,957,000港元刷新了草間彌生雕塑作品的最高成交價世界拍賣紀錄。


它才不是一個起雞皮疙瘩的斷臂維納斯!草間彌生將圓點覆蓋在我們所熟悉的維納斯肖像上,把立體的雕塑融入到二次元的背景中,操控觀者視覺。

往萬物上覆蓋圓點——這也是草間的經典手法之一。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為什麼選擇圓點來組成萬物呢?

其實在草間十歲的時候,就被確診患有神經性視覺障礙精神分裂症。她眼中的世界會突然扭曲起來,隨即湧出密密麻麻的圓點和花紋,遮蓋在眼前。

看東西自帶馬賽克!這麼神奇的超能力當然不能被浪費。

於是年幼的草間開始將眼中的世界畫了出來,正是因為不停歇地畫出這些畫,小草間開始有了勇氣面對自己不正常的一面,與怪誕世界的圓點結交成友,蔡康永溫柔地稱她“在兩個世界裡來回顧盼”。

如此大膽地揮灑圓點為元素,草間彌生算第一人。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神奇的是在18世紀之前,世界上還沒人利用圓點進行設計。直到19世紀,一種名為“波爾卡舞”的舞蹈風靡歐美大陸。舞者們經常圍成圈跳著小圓圈舞,於是有人把圓圈的靈感運用到了舞裙上,因此產生了“波爾卡圓點”。

順便提一句,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甩蔥歌》就是一首波爾卡舞曲!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可惜密恐患者年年有,圓點圖案一開始並沒得到太多認可。不規則排列的點讓人聯想到了瘟疫、麻風病,視其為低俗的下流社會產物

有些喜歡波點花紋的名流,也只敢悄悄地穿波點內衣、泳衣過過癮。19世紀中期,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波爾卡圓點終於迎來第一波熱潮,開啟了“波點時尚”,草間也自稱是“波爾卡圓點”的狂熱粉絲。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曾出過一本插畫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書中的配圖盡顯她的風格,像是用Ctrl+H把物品都替換成了圓點。她眼裡的世界是如此地超現實,就像愛麗絲猛然掉進了仙境——只不過是重金屬版的仙境罷了。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覆蓋×圓點


吸引無數少女的夢幻仙境來啦!轉發至朋友圈集贊滿66即可免費獲得門票一張......

打住!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如今號稱拍照聖地的燈光秀刷遍了朋友圈。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城市燈光秀的鼻祖竟然也是草間彌生的作品!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 無限鏡屋之“永恆消失的結果”(2009)


事實上早在1965年,草間彌生已做出了同樣的東西。利用大面鏡無限放大延伸空間,綴以許多小燈泡或小圓點,創作出了奇幻的裝置——無限鏡屋。讓那些後起之輩汗顏的是,幾十年來“無限鏡屋”系列不斷地更新,每樣作品都有新的亮點和寓意。

“無限鏡屋”系列自然成了最受參展者歡迎的拍照地點,少女心無法抑制地氾濫!連水果姐Katy Perry和女神Adele也都打卡上傳了ins,阿呆更是被特許取景拍了mv。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Adele 《When We Were Young》

講完了“重複”、“覆蓋”,現在我們來講講“消融”。

其實看完了前面的分析,有些人可能就想說:“不就是同一元素的無限重複嘛!”別驕傲,這只是表達方法,在後面支撐的創作理念才真正賺錢。

草間彌生這麼形容過自己的理念:

宇宙有無窮無盡的圓點。星星是圓點,我們都是圓點。你是一個點,我也是一個點。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2013)

例如鏡屋《數百萬光年外的靈魂》,在鏡子的圍繞下,上空佈滿了各種顏色的小燈泡,地面營造出水面的感覺,中間留出一個站臺供人站立。當人們置身於此,彷彿進入一個無垠空間,自己也幻化成一個點,漂浮星雲之中。

然而許多人只是忙著拍照,卻不清楚草間彌生創作“無限鏡屋”的理念。它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為了擺拍好看,而是貫徹了草間彌生一如既往的理念——“自我消融”。

在無限重複與延伸的環境裡,人類僅僅是小小一點,融入其中。所謂的個人迷戀瞭然無存。草間彌生只給每個鏡屋設定了40秒的參展時間,她希望參展者把精神集中於自己,切身體會“消融”的意義。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這個觀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蘇軾在《赤壁賦》裡所寫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碌碌一世,回頭發現自己終究只算是浩瀚宇宙中的蜉蝣罷了。

我們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不斷地成長,也不斷地變得自我。丟下個人迷戀,拋開擁有的東西,則將擁抱更完整的生命。

消融,就是“自我”到“無我”。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致親愛的草間婆婆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今年她已經89歲了。

她的一生很長,長到嚐遍了多個時期的苦難。


從小患病因而痴迷畫畫,青年時期因創作不被母親理解,被趕出家門後隻身前往美國,迎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早期作品

在美國,她開始大量地創作,名聲越來越高。在美國被稱“前衛女王”的同時,卻被自己的國家日本認為是恥辱——觀念保守的國人依舊無法接受草間彌生的作品。

那時她和大她25歲的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展開了一段長達10年的柏拉圖之戀。可惜對方是個典型的媽寶男,重媽輕女友。兩人分開多次,但又因難捨的羈絆重新在一起。

約瑟夫去世後,草間傷心欲絕,加重了疾病。步入中年的她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住進精神病院,主動接受治療。

在一生幻覺病痛的折磨下,她不是選擇“毀滅自我”,而是選擇“消融自我”——合萬物為一,提升了生命的維度。

她並沒放棄創作。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漸漸地開始理解草間的作品,開始領會她所傳達的觀念。終於,她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提到草間彌生,我們總是想到,一個穿著波點、滿臉皺紋、瞪著眼睛的怪婆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年輕時非常漂亮,並且是個典型溫婉的日本美女。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在美國期間,她常穿著和服出現在大眾視野,平靜地進行各種大膽而瘋狂的藝術。這樣的反差吸引了無數人。而現在,耄耋之年的她選擇戴上假髮,穿著鮮豔的波點服裝。

年輕的草間一副乖戾也蓋不住強大的氣場,如今的她更像用犀利的外表,來減輕歲月帶來的無力感。

她說她不想讓人們覺得她太老。曾經一段時間即使行動困難也堅持不在大眾面前坐輪椅。

她做到了。

因此當人們談到她時,只會想起她是一個有精神病的怪婆婆,難以想象她快要九十歲了。即便是今天,她也堅持每天從醫院趕到工作室作畫。

當我們談論一件無法理解的藝術品時,是否思考過自己的評判來得太過容易?

總以過於自我的角度去衡量藝術品的價值,忘了最重要的感受。

讀懂藝術,更應讀懂它的寓意以及背後的故事。

這更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八卦小分隊雖遲但到!草間彌生其實是個hin和藹的婆婆~

在日本某個節目裡,主持人忽然把婆婆草間婆婆cue起來跳舞。婆婆二話不說站起來就搖——

一口氣讀懂“最貴”草間彌生


與兇兇的外表比起來,這反差萌真的是很可愛了(捂嘴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