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西廂記》不僅是王實甫的代表作,而且是元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王實甫的成就與關漢卿比肩,他的作品全面的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傑出代表。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關於王實甫的評價有很多,像明代賈仲明在《凌波仙》說到“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代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不虛偽,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金聖嘆在《第六才子書》中批語,“有人來說《西廂記》是淫書,此人日後定墮拔舌地獄。何也?《西廂記》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王實甫除《西廂記》以外,還有《麗塘村》《破窯記》等雜劇14種。但為什麼在元曲四大家中沒有王實甫呢?原因主要有幾種,第一個原因就是王實甫的詞一般認為過“豔”,文詞感情色彩強烈,與以情節取勝的其他雜劇不同,有些非主流;第二是《西廂記》一出現就被列為禁書,因為作品中明確表示了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包辦婚姻和等級制度的思想,所以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第三是“元曲四大家”不是我們今天給命名的,而是明清時期就約定俗成的,如果今天定,王實甫一定會被列入其中。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西廂記》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最早來源於唐傳奇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寫的是寒門書生張君瑞對沒落貴族小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作品當中張生的形象熱衷於功名利祿,不敢反抗封建家長,人物形象令人生厭。但當時有人贊成張生的做法,寫文章稱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於“補過”,這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上,美化張生。到了清代,董解元根據《鶯鶯傳》創作長篇說唱文學《西廂記諸宮調》,史稱《董西廂》。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董西廂》是中國文學史當中最長的韻文作品之一,它包括了14個宮調和193套書,有些像我們說的長篇敘事詩。《董西廂》代表了宋金時代說唱文學的最高水平。雖然取材於《鶯鶯傳》,但是在主題思想、情節安排和人物性格方面,都做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獨創性的新作。作品主人公張生,人物形象仍然不夠光輝,雖然有才氣但很酸,偶爾還庸俗不堪。比如他與鶯鶯約會不成時,想要與紅娘做夫妻,這樣的情節會影響張生的形象。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元雜劇《西廂記》在情節上與《董西廂》相差無幾,但主題更加突出,衝突更激烈,語言更優美,人物性格更鮮明,人物形象更光輝。作品中張生才華出眾,風流倜儻,豁達開朗,態度自然,從不嬌柔造作,從不賣弄斯文,也不是情場的常客,而且,在老夫人無理賴婚時,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精神。總之,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去掉了功名利祿面前的庸俗,封建家長面前的怯懦,突出了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對愛情的執著,體現了作者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理想。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西廂記》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打破了4折一楔子的傳統,擴展為五本二十一折,使多種宮調用韻廣泛多變,成為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深的作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