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說到吳三桂這個人,估計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好話,他本來是大明戍守山海關的重要疆良,可是在大明最需要他的時候卻幡然倒戈,投降了李自成建立的大順;後來又在大順掌權最需要他的時候轉而剃髮降清,引清兵入關,然後自己躍馬橫槍從山海關一路打到了緬甸,把南明的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榔給勒死在昆明,為大清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在他享受這漢人第一異姓王的美譽,過著自己獨立王國般的日子時,事情卻又發生了360度的大轉彎。公元1673年,吳三桂再一次舉起反清的大旗,挑動了三藩之亂,搞得大清烏煙瘴氣,最後還在湖南建立了一個“周”朝,沒過多久就在一片唾罵聲中命赴黃泉。這樣反覆無常的人生經歷,顯然很難獲得大家的正面評價,就連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都對他憎惡萬分,在作品中以“殺鬼同盟”加以諷刺(龜諧音吳三桂的“桂”),那真是歷史上的吳三桂真就是這麼沒成色嗎?至少不全是這麼回事。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吳三桂祖籍江南高郵,明朝大將祖大壽的外甥,他的父親是當時的錦州總兵吳襄,有這樣的家庭環境,他自然也不會太差,自幼習武,精於騎射等等早就已經是家常便飯,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中了武舉,跟著自己的老爹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公元1639年的時候,吳三桂已經從一個小小的普通兵卒成為人人豔羨的遼東總兵,後來山海關一帶的形勢越發緊張,1643年9月,清軍繞過寧遠,打下後所,前屯衛,中前所等地,也就是一個星期的功夫,除了吳三桂戍守的寧遠城以外,其他的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吳三桂正在撓頭的時候,北京城那邊又出事了。闖王李自成帶領著他的一百多萬農民軍浩然北上,搞得崇禎措手不及,為了確保京都萬無一失,他決定把吳三桂從前線調回來解決燃眉之急。可就在他到達玉田(今河北唐山)的時候,卻得到了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自縊殉國的消息,吳三桂瞬間就腦子發懵,不知道怎麼辦了。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李自成的勸降信,大概意思很簡單,明朝已經滅亡了,你再負隅頑抗也沒什麼意義,還是乖乖投降吧,這樣的話還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云云。吳三桂當時也很糾結,雖然他明白李自成的軍事實力不一定有多強,他能夠打下北京完全是因為崇禎首尾不能相顧,可畢竟他是漢族,再一個自己的妻兒老小還在人李自成手裡攥著呢,在這種複雜心態的驅使下,吳三桂背叛了大明,投降了大順政權。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投降之後的吳三桂還是重操舊業,原因很簡單,這大順政權也面臨著大清的武力威脅,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線對抗大清已經多年,基本上沒出過什麼大問題,把他放到那兒是再合適不過了,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吳三桂自己也是非常滿意。可沒想到好景不長,事情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因還是在李自成沒有長遠規劃上面,他當土匪的時候可以混過一天算一天,誰有錢就搶誰,搶完了就跑,反正這大明已經爛透了,也沒人會去追究他的責任。後來為了贏得老百姓的信任,乾脆就宣佈“均田免糧”,所有人都不用交稅,老百信早就被崇禎的苛捐雜稅給逼的活不下去了,現在一聽來了這麼個主,立馬歡呼雀躍:“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就這麼的,李自成聚集了百萬大軍開進了北京城。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進了北京之後,李自成並沒有什麼長遠打算,還沿襲以前的那一套:“既然答應了百姓不讓他們交稅,那就只能從有錢人手裡拿錢了!至於手下兄弟們搶個糧食,偶爾發洩一下什麼的,就更好理解了!”結果吳三桂一家都難逃厄運,首先是他老爹,由於吳三桂的特殊身份,李自成手下的人手下就把他列為重點搜刮對象之一,剛開始還客客氣氣的,讓他捐點兒銀子出來,後來就成了逼迫,到最後變成了吊起來打。可憐的吳襄,被打的奄奄一息,搞到最後還是兩個字—— 沒錢!至於他的女人陳圓圓就更不用說了,那麼惹人眼球,李自成手下這幫人肯定不會放過她,結果劉宗敏搶了先,給他戴了一頂綠帽子。吳三桂受不了了:“我忍辱負重不就是為了保全家人嗎?現在家人都保全不了,投靠你還有什麼意思?”直接就反了。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他在山海關一扯旗,李自成自然就要帶兵收拾他,為了避免自己兩面受敵,他不得已答應了多爾袞的條件,剃髮降清,引清兵入關,然後自己為了在新主子面前得寵,帶頭把南明給滅了。因為功勞太大,最後被封為大清第一異姓王——平西王,世守雲南。本來這日子過得挺好,什麼事都自己做主,大清還得好吃好喝地待著,可沒想到後來還是出事了,而這事情的根由,就是源於吳三桂和大清之間那種非正常狀態下的合作。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吳三桂當時為了保住自己而投靠大清,他對於大清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忠誠,而大清為了能夠讓他老實待著,就不斷許以高官厚祿,其實雙方之間都是隔著一層膜,吳三桂心裡很明白,要想安穩度日,只有讓自己的力量足以和大清抗衡一條路,所以他不斷地跟清廷要糧要餉擴充軍備。可這麼一來,勢必激起雙方的矛盾,這個矛盾到了康熙時期達到了臨界點,最後康熙毅然決定削藩,吳三桂一看自己要挨刀子了,只能造反,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以一隅之力抵抗全國。由於康熙被吳三桂表面上的忠順給矇蔽,也就樂呵呵地滿足他各項條件,絕想不到他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後造反,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來,康熙逐漸進入戰爭狀態,跟吳三桂的軍隊僵持上了,為了能夠快速取得勝利,也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吳三桂在公元1674年的時候一改以前“反清復明”的做法,自己稱帝,改為昭武元年。這樣一來搞得自己眾叛親離,很多部將轉而都投了大清了,就這麼的,吳三桂連帶軍事失利再加上心情抑鬱,很快就病死到湖南了。

堂堂大清藩王,死後卻只能葬入他人祖墳,原因讓人唏噓!

吳三桂死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為了避免自己的祖父遭清廷報復毀墳,就把他偷偷地葬貴州省一個叫馬家寨吳姓祖墳裡,這樣既能遮人耳目,又能夠確保他永享香火。直到300年後,當地居民才發現這裡有一座氣勢,格局都不一樣的墓,不禁感到好奇,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多方驗證,才確定這就是一代藩王吳三桂的墓葬。想想他這曲折離奇的一輩子,也實在是讓人慨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