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之前,在芒果衛視熱播的親子節目《童言有計》中,朱丹和應採兒槓上了。

朱丹說女兒剛滿一歲的時候,在朋友家彈了一下鋼琴,她當場錄了下來,發給一個做音樂的朋友看,朋友看完,說了句:“哎呦,你孩子真有天賦。”

朱丹聽後,特別開心,二話不說,立馬給一歲的女兒買了架鋼琴。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聽到朱丹的描述,虎媽應採兒急得當場痛批她:“錯了,大錯特錯。”

應採兒說,兒子Jasper也和她說過:“媽媽我想要學鋼琴。”

但應採兒一直沒給他買,而是告訴Jasper:“太貴了,家裡沒辦法買,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話,你要好好學,然後有一天生日會送給你。”

買一架鋼琴對應採兒來說,不算什麼,但應採兒還是以“鋼琴太貴”拒絕了兒子的要求。

應採兒覺得:如果她立刻答應兒子買一架鋼琴給他,這架鋼琴就會變得很廉價。因為輕易得到的往往不被珍惜,延遲滿足反而可以激發孩子更強烈的願望。

後來,Jasper勤學苦練,終於在一次生日中得到了嚮往已久的鋼琴。

李玫瑾教授說:沒有被拒絕過的孩子,容易被寵壞。孩子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予求予得,往往事與願違。

01 不會拒絕的愛是可怕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都是最自覺的,孩子還沒有開口,能給的都給了。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的吐槽:因為拒絕孩子暑假出國遊學,孩子竟然以自殺威脅。

這位父親覺得出國遊學意義不大,而且自家經濟條件也一般,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沒想到孩子不依不撓不說,還以死威脅,嚇得孩子媽媽當場就給女兒跪下了…

好在孩子還有一點孝心和良心,在媽媽哭哭啼啼的哀求下,爬下了窗戶,但最終這位父親還是給女兒報了名。

這件事情雖然看似“圓滿解決”了,實際上卻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小時要糖,長大要房,今天以跳樓威脅父母出國遊學,明天不知道會以什麼方式要挾父母答應她的無理要求。

教育家盧梭說過:“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不論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個東西,還是為了使別人不敢不給,都應當乾脆地加以拒絕。”

很多父母都不會拒絕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竭盡全力的滿足孩子。孩子習以為常,就會把父母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不停的伸手不停的要,把“啃老”當事業。

02 給予有度,是對孩子正確的愛

前段時間,南京一名留學回國的男子,與父親在小區大打出手,甚至持刀要砍父親。

據瞭解,該名男子回國十年,已經結婚生子,仍舊不工作,以啃老為生。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當天,父親與男子發生爭吵,一怒之下砸了給兒子買的路虎車,兒子非但不反思,竟然去把父親的車也砸了。

孩子之所以成為“寄生蟲”、“白眼狼”,是父母無條件的給予讓孩子陷入了溺愛的沼澤地。從來不會拒絕孩子要求的父母,總有一天會“升米恩鬥米仇”。

薩提亞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孩子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錯了。

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尤其是當你認為孩子行為不當,或者要求過分的時候。孩子的需求無非集中在三個方面:陪伴,探索,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而他們所有的要求其實都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展開。比如孩子在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會特別粘人,希望你陪他玩,這其實折射出孩子發現父母注意力轉移了,她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另外,當他們對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的時候,才會通過不合理行為或者要求,來挑戰甚至惹惱父母。

誠然,無論我們父母有多能幹,多耐心,我們都無法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和心願。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李玫瑾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03

那麼,有沒有一些更合理的方式,既起到拒絕孩子的作用,又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呢?

1. 用“可以”代替“不”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所以用“可以”來代替“不”,就會更巧妙。

過去我兒子總想在飯前吃零食,當我說不可以的時候,他就連飯都不吃了。後來我改變了說法,對他說:可以的,你吃好飯就可以吃零食了。

孩子一聽到“可以”兒子,情緒頓時平緩了很多,就會很願意先吃飯。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這個在應對孩子做作業方面也恰當,很多孩子放學回家就想先玩一會,假如父母開口就回絕“不可以”時,孩子會很沮喪,即便開始寫作業,也可能心不在焉。

而當父母說“嗯,你寫完作業以後,就可以玩很長時間咯”。孩子的感受就會完全不同了。

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的書裡就介紹了這樣的方法,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她一個

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得到尊重而感到很愉快。

2. 用陪伴來回應孩子的難纏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每當我們忙碌或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孩子最難纏了。

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來我家談事情,就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兒子就先後8次來打擾我,理由是:媽媽,我要喝水,我要你來看我搭積木,我要出去玩,我要看電視,甚至說我要尿尿,你陪我去。

我和朋友的談話被他一次次打斷,險些就不耐煩而對她發了火。

後來我突然想到自己剛從外地回來,已經幾天沒有陪過他了,我立即知道他不斷騷擾我背後的原因,是要引起我的關注。

於是,我和朋友商量先陪孩子玩十分鐘再過來接著聊。

當我全身心和他玩了一會之後,他就很開心地表示支持媽媽的工作,願意等客人走了之後再來找我。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要的並不多,除了陪伴以外。”當我們感到孩子難纏的時候,其實恰恰是他們需要陪伴的時候。

而我們如果一味將孩子推開,只會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或者不被愛,如果我們去回應他們的感受,並每天安排固定的陪伴時間,孩子難纏的問題就解決了。

3. 面對“過分”的要求,轉移注意力

有讀者曾問我:5歲的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怎麼辦?

有一天對我說:媽媽,我要把電視拆了,我要去把妹妹的頭髮剪下來研究一下…

其實這些都和孩子的探索需求有關,他通過探索來認識世界,甚至通過搞破壞來增加對世界的認識。

雖然,這可能孩子在探索世界,但是,這些“過分”的要求我們不能一一答應,所以適時地轉移注意力尤為重要。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好爸爸吳尊就做了個好的示範,有天早上,先起床的姐姐neinei一個人覺得無聊,就想去把熟睡中的弟弟鬧醒來玩,吳尊當然不能答應。

但是並沒有批評女兒不懂事,而是將女兒摟在懷裡陪她玩,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當孩子玩得盡興了,自然就沒有去騷擾弟弟了。

虎媽應採兒暴懟朱丹:“大錯特錯!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分享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一刀切地說“不”,也不會說謊欺騙孩子,更不會用武力責罵解決。

先摸清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幫他們建立良好的規則,並在他們有破壞行為的時候用遊戲來轉移注意力。

用“懷柔”的方法,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找個臺階下。孩子就能愉快地與我們合作,而“拒絕”的負面影響就將隱於無形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