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餐飲企業控訴美團提高佣金壟斷經營 專家警示 外賣平臺應告別壟斷性合作條款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線下門店客流量減少、運營成本上升等給不少餐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危機之下,開拓外賣市場成了不少餐飲企業的選擇。

3月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報告顯示,91.6%樣本企業發力外賣業務,73.2%樣本企業嘗試拓展團餐外賣業務。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成了這些餐飲企業的“救命稻草”。

然而,外賣平臺引發的爭議也隨之而來。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直指美團在疫情期間的壟斷行為給當地餐飲企業造成了傷害,並要求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減免疫情期間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5%以上。

疫情期間,美團等外賣平臺佣金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壟斷性條款?商戶與平臺應該如何共渡難關?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佣金比例引發爭議幫扶措施難以落實

《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省、市、區餐飲行業協會陸續收到幾百家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各類投訴,包括美團抽成比例太高、壟斷經營等,表達了對美團外賣諸多行為的強烈不滿。

實際上,在此之前,四川、重慶、山東、雲南等多地餐飲協會就已經公開“喊話”美團,要求考慮餐飲企業困難、減免佣金。除此之外,還有地方協會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美團提高佣金、壟斷經營等行為。

2月20日,河北省飯烹協發佈《致電商平臺的公開信》,呼籲美團等降低外賣佣金費率,“希望平臺能夠充分體諒餐飲企業之難,餐飲經營者之痛,與餐飲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城市餐飲供給”。

2月21日,南充市火鍋協會網上致信當地市長信箱,舉報美團疫情期間涉嫌漲佣金、壟斷經營及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4月13日,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曾回應稱:“美團外賣從誕生以來,持續虧損5年,即便在剛剛盈虧平衡的2019年,第4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2毛錢,佔收入的2%。”

除此之外,美團還稱其在疫情初期啟動了“七項商戶幫扶措施”,針對武漢地區商戶推出了免除佣金、延長年費、提供特殊保障金等舉措。2月17日,佣金減免措施由武漢地區升級到全國範圍。自2月1日起,美團到店對全國所有到店餐飲合作商戶、本地生活服務類商戶免除一個月佣金,2月1日至2月29日產生的佣金將統一返還。同時,到店餐飲合作商戶、本地生活服務類商戶未發佈的同城活動,可免費延長一個月有效發佈期。

不過,美團相關幫扶措施被指“內容不能落到實處”。廣東餐協稱,美團平臺的返傭不能提現,只能用於美團推廣,不能給商戶帶來救命的現金流,並指出“實質性幫扶”措施應包含取消壟斷條款、減免佣金5%以上。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表示,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如果美團沒有構成壟斷、濫用壟斷支配地位和在疫情期間加高佣金等行為,而是與疫情發生之前的佣金保持一致的話,那它就沒有義務減免佣金。但從社會責任來看,疫情期間,美團應該與商戶齊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適當減免佣金。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我認為各地餐飲協會的這些訴求基本都是合理的。美團應考慮到商家租金、水電費、工人工資等支出,適度降低佣金比例,打造一個多贏共享、包容普惠的外賣市場生態環境,實現平臺和商家雙贏。”

“在減免佣金方面,美團應弘揚契約精神,消除為了品牌宣傳所做的這些懸在半空之中的空頭支票,幫扶措施應落實到取消壟斷條款、減免佣金上面。美團既要看到有形的財產力,還要看到無形的品牌力;既要看到近期的利益,還要看到長遠的利益;既要看到平臺自己的利益,還得看到商戶和消費者的利益。否則的話,平臺難以行穩致遠,特別是在舉國上下、全球內外,共同抗擊疫情之際,只有做消費者友好型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劉俊海說。

限制條款涉嫌壟斷損害平臺商家利益

除了佣金爭議以外,美團的限制合作條款也引發質疑。

山東的餐飲店主小王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根據美團的條款,如果同時註冊美團和其他外賣平臺,美團就會限制店鋪配送範圍並提高佣金費率,只有與美團簽署獨家合作協議,才能獲得更多配送機會。

2月24日,山東省多個餐飲協會代表山東全體餐飲成員,聯名發佈關於強烈呼籲外賣平臺全面降費的公開信。公開信指出,美團外賣規定,商家一旦同時入駐餓了麼外賣平臺,則佣金費率上浮3%至7%,排他性規則讓廣大餐飲企業難以承受。

對此,劉德良認為:“作為生產者,銷售自己商品的時候,有權利選擇獨家銷售許可協議,因為它不影響市場秩序。但是如果是平臺跟它的用戶或者消費者,採取獨家合作的協議,就有可能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如果美團的市場佔有份額構成反壟斷法裡面所說的支配地位,它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強迫入駐的商家簽訂獨家銷售許可、獨家合作的話,那就可能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反了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對於其他的平臺也涉嫌不正當競爭。同時,對它的用戶還涉嫌構成強迫交易。”

劉俊海認為,關於美團是不是壟斷行為,關鍵靠數據說話。如果美團佔市場份額超過51%,並且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它就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和電子商務法。

而此前的《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至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美團涉嫌壟斷定價,並強勢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

4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妨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壟斷行為,重點查處口罩、藥品、醫療器械、消殺用品等防控物資及原輔材料,供水、供電、供氣等公用事業以及與其他民生密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經營者達成、實施的協同漲價、限制產量、分割市場、聯合抵制、固定或限定轉售價格等壟斷協議,以及不公平高價、拒絕交易、限定交易、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差別待遇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

4月18日,美團與廣東餐飲協會發出聯合聲明。對於獨家合作協議,美團稱將尊重餐飲商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支持餐飲商家自主運營私域流量的多渠道發展,美團將全面開放配送平臺服務予以對接。

尊重商家自主選擇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受疫情的影響,外賣平臺對商家來說比以往顯得更為重要。那麼,接下來應當如何維護外賣市場秩序?

劉德良認為:“壟斷性的合作條款抑制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排斥中小企業的自由進入,對小平臺不利,對商家不利,對消費者也不利,應當呼籲尊重商家的自由選擇權,競爭才是市場經濟活力之源。我們要呼籲公平競爭,反對濫用壟斷市場支配地位。”

劉俊海同樣認為,當前最急迫的是鼓勵競爭,打破壟斷,鼓勵新的平臺進入餐飲外賣行業,打造消費友好型的餐飲平臺,細水長流地掙錢,不要強調利潤最大化,要追求利潤合理化。其他互聯網平臺可以考慮參與到餐飲行業,延伸拓展自己的業務。商家們也可以合作辦一個自己的平臺,使每一個商家都是平臺的股東,共同受益。

“外賣平臺應告別壟斷性合作條款,只有鼓勵公平競爭,才能發揮激濁揚清的作用,提高市場活力,維護市場秩序。”劉俊海說。(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尹玉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