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已然大幅下滑,如何才能實現擴張?

困難期不僅僅是三個月

疫情爆發之初,歷經春節假期延長和全國性延期復工,雖然老闆們都倍感壓力,但下意識裡大多認為,疫情將在兩三個月內很快過去。

然而,疫情在國外的迅速蔓延,卻讓這些都變成了假設。

自3月中下旬以來,隨著部分歐美髮達國家紛紛採取停工、停產、居家措施,海外市場大範圍停擺,國內很多外向型企業幾乎一夜之間由積壓訂單做不完,變成了客戶紛紛撤單、減單,以致無單可做。

目前,從見諸媒體的報道看,廣東、浙江等地已經出現玩具廠、服裝廠、手錶廠等,因海外訂單大面積取消,而停產、放假或老闆跑路的情況。

對印刷圈來說,外向型企業的訂單壓力也與日俱增。據有行業群未經證實的消息,深圳、東莞等地已有主做外單的印刷企業,開始裁員、降薪或長時間放假。還有企業人員表示,國外客戶詢單、下單量明顯減少。

“收縮”還是逆勢“擴張”

全球疫情大爆發意味著全球防疫戰線無限拉長,對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深遠影響!

需求下滑,訂單減少

需求下滑與企業收縮,從基本邏輯來看順理成章,在真正的商業操作中卻未必如此。

在名片、單頁、宣傳畫冊等明顯處於下滑期的商業印刷市場中,為什麼有些企業選擇的不是收縮,而是繼續上設備、擴產能?

這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性在於:雖然市場總量在下滑,但相對分散的市場格局和快速拉開的效率差距,為部分有“野心”的老闆提供了以整合促擴張的機會。

然而,由疫情引發的需求下滑與市場的自然縮水,並不完全相同。

相對而言,前者可能只是階段性的,下滑曲線卻很陡峭,用略顯誇張的說法就是:斷崖式的。後者可能是趨勢性的,下滑曲線卻相對平緩。

在後一種情況下,企業顯然有更充分的時間來確定目標、規劃戰略,並推進實施。而在前一種情況下,幾乎每一家企業都難以置身事外,經受階段性衝擊在所難免。

也就是說:疫情重壓之下,收縮可能成為多數印刷企業的選擇,卻不會是全部。

對部分企業來說,為什麼短期內大幅收縮並不容易?

最基本的原因很好理解:印刷是重資產行業,老闆們的投資很多都砸到了設備上。

當疫情突然來襲時,老闆們或許可以通過暫時性裁員、降薪減少人工成本支出,設備和產能卻基本只能閒置,短期很難退出或變現。

對有些印刷企業來說,除了部分臨時用工,即使是裁員恐怕也要思量再三。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多數老闆不是為人多,而是為“招工難”發愁。

既減不了設備,也減不了人,收縮也就無從談起。

市場需求已然大幅下滑,如何才能實現擴張?


所以,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比如:像部分外向型企業面臨訂單大面積取消或延期,多數老闆的想法會是堅持一下,節衣縮食在所難免,大幅收縮卻不容易。

如果真到了像有些企業長時間停工、放假的地步,那就不僅是收縮的問題了,而是要做好隨時退出、解散或破產的準備了。

即使幾個月後市場好轉,人心散了,想再聚攏起來並不輕鬆。

此外,在疫情重壓之下,還有的老闆既難以收縮,又不願硬抗,試圖以股權轉讓、賣身自救的方式實現良性退出。

問題是:市場如此恐慌,有多少老闆敢於出手暫且不說。即使能賣出去,身價恐怕也會大打折扣。畢竟,“地主”家裡怕是也沒有太多餘糧。

收縮不易、退出艱難,對仍有財力與心氣的老闆來說,採取更為進取,甚至略顯激進的擴張型策略便成為一種可能的選擇。

市場需求已然大幅下滑,如何才能實現擴張?說到底,就是採取各種辦法讓正在變得稀少的訂單,儘可能流向自己這裡。

如此看來,危機之下,通常也是市場整合的良機。

市場需求已然大幅下滑,如何才能實現擴張?


昔日河南包裝龍頭連傳負面消息!

近年來,河南華麗紙業包裝可謂是“厄運連連”,先是業績持續虧損,後是流動資金匱乏,而由此引發的借款逾期、銀行賬戶資金被凍結、土地被法院裁定查封等事項,更是讓無數業內人士對這座昔日的河南包裝龍頭產生悲涼之感。

據筆者統計,河南華麗紙業包裝2018年度合併財務報表及母公司財務報表淨虧損分別達7729.05萬元、5046.90萬元,2019年上半年合併財務報表及母公司財務報表淨虧損分別達3569.50萬元、2753.19萬元。

截止2020年1月份,該企業還存在逾期借款共19筆,合計借款3.23億元;被凍結銀行賬戶資金餘額合計約253.05萬元;位於許昌市魏都民營科技園區北區宏騰路中段的土地已被法院裁定查封。

2020年1月10日,河南華麗紙業包裝發佈公告稱,由於缺乏流動資金,導致原材料無法得到保障,開工不足,生產持續萎縮,進而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已瀕臨停產,公司員工的工資、福利、社保、公積金等已無法及時足額髮放及繳納。

為降低損失,減少風險,河南華麗紙業包裝決定在現有尾單根據資金配置情況生產完畢後實施停產,僅保留必要經營管理人員配置以降低管理成本,待外部資金及業務合作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後,公司將再行適時恢復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