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人來人往的世界

能遇見你真好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他是個宦官,他位高權重,

開啟了後期唐朝宦官專權的先河,

但他卻時忠於主上,一輩子在君側,

是個忠貞不二的宦官。

他就是高力士。

對於高力士,

更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給李白脫靴這件事上。

李白醉酒,得意忘形之間,

竟要讓唐玄宗最看重的太監高力士親自給他脫靴。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這件事凸顯了李白的狂傲不羈,

卻鮮少有人清楚的知道,

這個事件中,另一個當事人,

也就是高力士的一生。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高力士原本叫做馮元一。

馮元一其實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

一門三代,均為朝廷官員。

曾祖父叫馮盎,唐朝初年被封為耿國公,

祖父馮智玳曾任潘州刺史,

父親馮君衡,為潘州府的參軍,頗有實權。

母親麥氏,出身於名家,

她的祖父是隋朝大將麥鐵杖,

追隨隋煬帝和楊素轉戰南北,

戰功顯赫,位居一品。

這樣的家庭在潘州是數一數二光祖耀宗、

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

照理說該是吃喝不愁,

瀟灑自在度過一生的。

但是功高蓋主就會引起朝廷的忌憚,

祖父馮君衡因為當時的監察御史的誣告受到牽連,

被指控為“心懷怨望,袒護族人,圖謀不軌”,

朝廷藉此打壓馮家的勢力。

緊接著,馮君衡被處死。

彼時馮元一隻有十歲。

封建社會從來都是株連九族,

一人遭難,全家遭殃。

母親只能與馮元一分開,各自逃命去。

從未受過一丁點苦的兩個人因家道中落,

竟流落到只能分離,各奔生路的田地。

分別時,母親抱著馮元一的頭,痛哭不止,說道:

孩兒,現在咱們就要分別,日後不知還能否相見,但要記住你胸前有七顆黑痣,人說這是富貴之徵兆,若母親不死,能與孩兒相逢,此即為憑證,你一定要記住。

母親的話,似乎預言了馮元一步步高昇的後半生。

與母親分離後的馮元一境況並沒有好多少。

官員犯罪後,通常會被沒收入官府,

這些官員的後代大多眉清目秀,

有點文化底蘊,

各地官府為了討好帝王后妃,

會將他們閹割後送進京城。

馮元一就是其中之一。

被人拐賣後,

馮元一到了唐太宗的孫子李千里手上,

李千里為了討好武則天,

閹割了他和另一個男孩,

取名叫“金剛”和“力士”,送進宮裡。

一刀下去,他就從馮元一變成了馮力士。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馮力士在武則天身邊時,曾犯過一個小錯。

武則天卻震怒,將他逐出宮外。

只不過很快馮力士就回來了,

這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高延福

高延福是高力士的貴人,

如果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高力士,

也就沒了李隆基和高力士長達幾十年的情誼。

高延福動用關係,

將被逐出宮的馮力士調回宮裡,

順便還收了他作養子。

在唐朝,宦官雖然沒有生育能力,

但是地位極高的宦官一樣可以娶妻生子。

高延福就是地位極高的宦官,

雖不能生育,但有妻有兒也享得了天倫之樂......

高力士有權有勢之後,

也娶妻了,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馮力士被宦官高延福收養,

成了他的兒子,自然就改名為高力士了。

重新回到宮中任命的高力士,

遇到了讓他可以追隨一生的男人,

這個人就是李隆基。

雖然在追隨李隆基之前,

他服侍過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三任皇帝,

但只有李隆基帶給了他無尚的榮耀與權力。

此時的高力士20歲,李隆基25歲。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照理說,李隆基是沒機會當皇帝的。

當朝皇帝是唐中宗李顯,

李隆基是李顯弟弟李旦的三兒子。

李顯死後應該是李顯的兒子當皇帝,

再不濟也該是李顯的弟弟,

也就是李隆基的老爹當皇帝,怎麼也輪不到他。

但李隆基野心大得很,

這也許是高力士看中李隆基,

助他上位的根本原因。

李隆基心夠狠,在登基前發動了兩次政變。

一次是唐隆政變:

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發動政變,

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扶上皇位,自己成為皇太子。

第二次是先天政變:

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

殺死之前與他聯手的太平公主,

自己成為皇帝。

這兩次政變,高力士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為此,李隆基常說:

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這兩次政變,

高力士從內弓箭庫使成了三宮使,

又步步高昇成為知內侍省事,

最後成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左監門衛大將軍是負責皇帝安全的,

同時也是皇帝的貼身侍衛,

高力士一步步成為皇帝最為親信的,

最得皇帝寵信的宦官。

他的地位一度超越他的養父高延福,

可見李隆基對高力士的寵信。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李隆基對高力士有知遇之恩,

高力士對李隆基自然是忠心耿耿,蒼天可表。

位高權重,但不專權,

高力士是一個有謀略有智慧,

只在一旁出謀劃策,絕不幹政的宦官。

開元十四年,宰相張說被李林甫彈劾貪汙。

張說脾氣暴躁,生性貪財,同僚對其多有不滿,

但在政治上,還是頗有見地。

李隆基不好直接定罪,

便派高力士去看看張說,看他是否悔過。

這個檔口上,

高力士可以說張說認罪態度極好,

也可以說他不知罪無悔過之心,

但高力士選擇了救人一命。

他回去後對李隆基說:

說蓬首垢面,席藁,食以瓦器,惶惶待罪。

聽了高力士的話,李隆基頓時心生好感,

高力士又說:“說曾為侍讀。又於國有功。”

為了這兩句話,

李隆基僅僅給了張說“停兼中書令”的處分。

如果不是高力士的實言相告,

張說能不能活命也是個問題。

正因為高力士的中立,雖權重,卻不專權,

史冊對他評價頗高,說他:

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閒言,遠無橫議。

李隆基帶給高力士榮耀和權力,

高力士就鑽進李隆基肚子裡,

成了他肚子裡的蛔蟲。

武惠妃是當時最受李隆基寵愛的妃子,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總是鬱鬱寡歡,不上心朝政。

高力士就為李隆基找到了楊玉環,

以慰藉李隆基的落寞。

有野史記載,楊玉環和武惠妃樣貌相似,

這是高力士選擇她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楊玉環只是個小女人,

沒有野心,不幹政。

這成就了李隆基和楊玉環這一段絕美愛情。

高力士對李隆基忠心耿耿,

從20歲到65歲,他把生命都奉獻給了李隆基。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這兩人本該功成名就退居幕後的,

結果臨了又發生了“安史之亂”。

讓這兩個老頭子不得不拖著殘軀來處理叛亂。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受到重創,是因為楊玉環。

在馬嵬驛,楊國忠被殺,楊玉環被指紅顏禍水。

臣子要求皇帝誅殺楊玉環,李隆基無奈,

賜死了曾經與自己共舞《霓裳羽衣舞》的楊貴妃。

一個皇帝,被叛軍追殺,

還不能保全自己心愛的女人,

李隆基在此之後,整個人備受打擊。

此時此刻,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是高力士。

高力士陪著李隆基度過了四處流離,

最難熬的一段時期,之後回到了長安。

彼時的皇帝是李亨,李亨膽小多疑,

李隆基在位時深得民心,現在雖為太上皇,

住在興慶宮,但宮牆外的百姓都看得見這位老皇帝。

宮牆外百姓對李隆基的稱頌讓李亨非常不安。

他軟禁了李隆基和高力士,但還是心裡恐懼,

加上李隆基曾經發動過的兩次政變,

想起這些,他就夜不能寐。

為了徹底斷絕這位老皇帝與百姓之間的關聯,

李亨狠毒地逼著李隆基“遷宮”,

遷到封閉的太極宮。

強遷之時,彼時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

率全副武裝的五百騎兵,

刀刃外露,氣勢洶洶,名為迎接,實則示威,

把老邁的李隆基嚇得幾乎從馬上摔下來。

這個時候,高力士挺身而出,

怒罵道:“李輔國何得無禮!”

相比已經是退居二線的高力士,

李輔國風頭正盛,對高力士的怒罵不管不顧,

甚至,揮刀斬殺了高力士身邊的侍從!

劍撥弩張之時,高力士不卑不亢,

不損玄宗的威嚴,化解了士兵的殺氣,

護衛李隆基平安到達太極宮。

事後,李隆基握著高力士的手說:

“沒有將軍的話,我就成為刀下之鬼了!”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李輔國在高力士這裡吃了癟,

隨後就找了罪名,把高力士逐出宮,

流放到巫州。

高力士感念李隆基,想最後見一面主子,說:

“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願一見陛下顏色,死不恨。”

就是這個小小的要求,也沒能被滿足,

他更沒想到,和李隆基的這次分別,竟成了永別。

兩年後,李隆基和李亨相繼去世。

在李亨臨終時,詔命所有的流放者赦免回京。

高力士在回京途中聽說李隆基逝世,

“悲從中來,絕食七日,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20歲之後,高力士一直陪在李隆基身邊,

兩人亦師亦友,共同度過了幾十年的時光。

雖說李隆基過度看中高力士這個宦官,

開啟了唐朝後期宦官干政的先河,

但不可否認的是,

高力士自始至終對李隆基的忠心,未曾變過。

高力士被流放後,在流放地,

看到滿山的薺菜,心生感慨,做了首五言詩: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

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

意思是說,自己原來在皇帝身邊時,

風風光光。

被流放後,有很大的失落感,

雖然落差巨大,但自己對李隆基的忠心不會改變。

這首表自己忠心的詩,

卻是高力士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首詩。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他雖是宦官,卻不專權,和君王一輩子的情誼讓所有人汗顏!

人人都說宦官宦官,最是無情,

而這位高力士,卻是與眾不同。

明代的李贄評價高力士說:

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這麼看來,高力士遠比那些自稱真男人,

背地裡玩弄權術的“忠臣良將”強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