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十二嶺村是我國西部的一個小鄉村,這裡的村民由於交通相對落後,所以收入偏低。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0~3歲的孩子多半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母親撫養。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村裡的傑傑是一個一歲九個月的男孩,爸爸和媽媽長年在外面打工,因為沒有固定的生活的地方,所以沒辦法帶著自己和姐姐到外面去。

傑傑的爸爸回家休息了幾天的時間,這不,買好車票又要準備去城裡打工了。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傑傑和姐姐一直就這樣跟著爺爺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像這樣的情況在村裡有很多。村裡的三歲以內的孩子在和爺爺、奶奶相處時,爺爺奶奶大部分把他們背在身上或者自己忙活著事情,然後盯一盯在旁邊玩耍的孩子。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整個過程他們之間很少有言語上的交流,因為有些家長總覺得0~3歲的孩子什麼都聽不懂,即使給他們說一些事情也沒任何反應。

難道真的就像有些家長所說的那樣,0~3歲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嗎?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請關注貧困鄉村的留守兒童

像十二嶺村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年輕的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到外面去打工掙錢,又因為條件不利於帶孩子,所以只能把年幼的孩子留給家裡的老年人照顧。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1、農村留守兒童是個群體

根據相關部門的報告顯示,22018年的時候中國0~3歲兒童共有5千多萬人。在這些兒童裡至少有4成是生活在農村。不僅如此,農村的留守兒童近幾年仍然在逐漸的增多。

祖國的未來是要靠這些孩子們來創造的,而大量的留守兒童在0~3歲時並沒有接受相應的教育。

2、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中,將近7成的比例的留守兒童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生活缺乏活力。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這些留守兒童像傑傑一樣非常渴望父母的愛護和關心。不光如此,有些留守兒童還因為父母沒有在身邊內心感到很孤獨,甚至有些兒童因此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表現得有些悲觀。這些兒童內心是需要和爸爸、媽媽進行交流的,由於長期和他們的分離,大多留守兒童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心理方面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留守兒童因為在性格形成比較關鍵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有效干預,所以很容易出現性格方面的缺陷。

國際衛生組織曾表示:健康包括兩個方面,身體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而大多數留守兒童面臨的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問題。

0~3歲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黃金期

許多國家研究認為:0~3歲是孩子的各種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時期在學習語言和適應環境時表現出驚人的速度。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1、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出生後,因為外部生存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這個過程也是孩子逐步建立內心安全感的過程。

有教育專家表示,0~3歲的孩子如果發生哭鬧,家長要立刻出現在孩子的身邊進行安撫,幫助孩子從小建立相應的安全感。

可別小看安全感這三個字,有些人在成年後一直在彌補內心安全感的缺失。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2、早期大腦的開發

0~3歲是孩子出生後,大腦發育是分秒必爭,雖然這個時期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的小腦袋無時無刻的在學習周圍的事情。

如果父母在這期間引導孩子進行一些智力方面的遊戲,能更大程度的幫助孩子大腦的開發。

3、語言的發展

經過科學家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孩子兩歲左右能快速的學習周圍的人說話。孩子在0~3歲聽到的語言越多,語言的潛力就越大。如果孩子錯過了這一時期,再發展語言會更加吃力。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4、親情的建立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在講座中提到:情緒起伏不定、特別是遇到一點事就容易激動的人肯定是0~3歲時沒有撫養到位。

所以李老師倡議孩子0~3歲時一定要跟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這個時期,孩子比較依賴甚至依戀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容易建立起教育孩子的心理資本,就像存錢,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多,存的錢就越多,後面用錢的時候就不會慌。

末代皇帝溥儀從小就是特別調皮,老師對此也是無計可施,但是他唯獨聽他的奶孃的話,就因為他從小是跟著奶孃長大的。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這就說明,父母和孩子早期建立好感情連接的重要性。

農村0~3歲孩子的父母應該這樣做

說了這麼多,有些父母會覺得生活對他們要求過於苛刻,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堅持正確的事情,會讓我們後面的生活更加幸福。那麼對於家裡有0~3歲孩子的農村父母來說應該怎麼撫養孩子呢!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1、把孩子帶在身邊

留守兒童的發展現狀告訴爸爸、媽媽們問題不容忽視。相對城市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農村的孩子們已經有所缺失,如果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大量的例子告訴家長們掙再多的錢也比不了將孩子培養成才。而培養的前提就是要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困難只是暫時的,努力一定會克服。

3、學習育兒知識

由於網絡的發達,我們學習知識的途徑也多了起來。科學育兒,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未來。所以作為爸爸、媽媽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

留守兒童的痛楚:看不到父母的眼神讓人落淚,父母再難也要到三歲

特別是0~3歲這個關鍵期,家長們要學習相應的育兒知識,以順應孩子的發展需要。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樊登曾給寶爸和寶媽們推薦過一本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分享有顯著效果的情感引導育兒模式。能夠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

書中介紹了風靡美國的情感引導5步法,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