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用户65268786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好下场吗?

戊戌变法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

首先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性质入手。维新派又称改良派,其实质上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正是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将改变封建统治,必将改变自然经济。这从他们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中可见端倪。而取缔封建统治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皇帝。相反,他们倡导皇帝的独尊地位。他们需要依附光绪帝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在当时那种封建势力还十分顽强的年代里,他们不可能像后来的孙中山那样去搞民主共和。

其次,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依旧根深蒂固,守旧派的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的势力。且中国的民众也未受启蒙,民众更适应有皇帝的存在,就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虽是资产阶级改革,但也只是推翻幕府统治,保留并加强天皇的权力。在维新派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中,都出现了光绪帝的身影,其政策的落实,也都需要光绪帝的认同与支持。此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贵族,即使能退一万步,允许改革,放弃自身的多数既得利益,但也绝不可能做出交出皇权这一底线。

此外,经过西方半个世纪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已经悄然发芽。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张謇为首的实业家开展的实业救国运动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发挥历史作用。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亦即资产阶级政治派别。故维新派必然的措施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以君主立宪制为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然后,从维新派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角度来讲。经济上,维新派倡导发展商业,在各省成立商务局,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科技,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允许民间办工厂等。这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举措。政治上,维新派提倡广开言路;精简机构;任用新人;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非但没有提出取消皇帝制的理论,反而有肯定,巩固的理念。另外,在文化上,废八股,建新式学堂;社会风俗上破除迷信等等措施,都是在试图改变封建制度,建立于资产阶级政权相配套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生活习俗。而只有完善这些与资本主义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才能满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需要。

最后,从当时整个世界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当时英国是世界上头号大国,中国早期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士首先观察的亦即英国。而且,作为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英国是诸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德国是后起之秀,实力不断增强,其在诸强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向英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其对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影响较大。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迅速成长为东方第一强国,跻身世界诸强之列。其通过甲午战争证明了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日本,均实行君主立宪制。可以说,当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好的政治模式。又由于当时美国还未真正卷入瓜分中国的行列中,对中国影响甚少,且美国当时只是诸强中很普通的一员,对世界的影响远不及英法德,因此,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

综上论述,我认为,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一定会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但由于当时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维新派实力过于弱小,资产阶级内在的软弱性,依赖性,决定了戊戌变法必定会遭受失败。



中国长史


戊戌六君子指的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为啥称他们为六君子呢?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他们没撒丫子跑路,而是甘心上了断头台。

说实话,这六个人在戊戌变法中,对光绪皇帝的影响,真的没有康有为那么大。不过康有为多聪明啊,带着一兜票子提前跑路了,连自己的弟弟康广仁都没通知到位。

戊戌变法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清朝后期最后一场自救的失败。那么如果当时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好下场吗?

按照谭嗣同这一类人的性格,也不会有好下场。

自古变法之人,基本上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给秦国变法的商鞅,后来被秦惠文王车裂。宋朝变法的王安石,被手下人出卖,罢免相位。

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清朝士绅一体化改革的雍正皇帝,成为了当世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1. 为什么变法没什么好下场呢?因为变法就是得罪人。说到实质之处,变法就是给大多数人寻求一定的公平,剥夺少部分特权者所拥有的特权。
  2. 因为整个国家的进步,所依靠的永远都是广大百姓,而不是那一小撮好吃懒做的贵族。可惜贵族们在高层,他们完全会直接影响到清朝政局。
  3. 为此变法一定会受到这帮人的阻挠,戊戌变法一旦成功,这帮人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连光绪皇帝本人都会受到君主立宪的掣肘。

光绪只是皇帝中的一个,他不能代表后世皇帝们表态,所以这帮贵族们觉得攻击变法,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力,也是在维护皇族们的权力,因此他们才会有十足的底气。

谭嗣同这帮人性格强硬,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变法成功以后,与这帮贵族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发生各种矛盾。

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唯新进骤起,机事不密,遂致害成。时传将以兵围颐和园劫太后,人心惶惑。上朱谕锐等筹议调和,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语,语具锐传。於是太后复垂帘,尽罢新政。---《清史稿》

一旦光绪皇帝失去权力,即使戊戌变法得到认可,那么谁也保不住谭嗣同这帮人。比如说光绪死了以后,接班人上台,他会不会像秦惠文王对待商鞅那样对待谭嗣同呢?

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变法大成以后,谭嗣同这帮人手握大权,肯定是权倾朝野的那种人,势必会遭到君主和贵族集团的集体炮轰。

康有为是个务实派,变法只是他上位的途径之一罢了。

相比较而言,康有为的性格就非常有务实派的特点了。他看问题看到了本质,光绪皇帝哪里是想要变法?他是想要通过变法掌握实权。

  1. 抓住皇帝的这个想法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康有为一味地向光绪皇帝传输变法的好处,使得光绪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从慈禧那里夺权的好办法。
  2. 至于对戊戌六君子,康有为只是觉得他们就是枪杆子,在变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枪杆子,才能够实施变法。而这六个人也是有目的的,有些真的为了富国强兵,抓住他们的目的性,操控起来就更方便了。
  3. 等到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想都没想,提前就跑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早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变法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关键是自己的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变法上位,如果走正常的通道,非得二三十年,还不一定混的上去。可是变法就不同了,康有为可以一下子从新科进士,变成朝中重臣,这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自称自己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跑到日本和东南亚各种募捐,搞了不少钱不说,他还害了光绪皇帝。

时传上已幽废,且被弑,有为草遗言,誓以身殉,将蹈海。英人告以讹传,有为始脱走,亡命日本,流转南洋,遍游欧、美各国。所至以尊皇保国相号召,设会办报,集赀谋再举,屡遇艰险不少阻。尝结富有会,起事江汉,皆为官兵破获,诛其党。---《清史稿》

康有为在海外各种鼓吹光绪和慈禧势不两立的局面,而且讲述了很多慈禧的恶毒罪行,并且鼓动各地军阀造反,这种行为让慈禧非常不安。

即使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慈禧也是不可能再让光绪皇帝掌权了。如果变法成功了,康有为将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会从工部主事一下子成为了军机大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戊戌变法成功的前提是,光绪皇帝得硬起来。

戊戌变法最大的障碍,其实不是慈禧太后和清朝贵族们的阻挠,而是光绪皇帝自身的问题,因为他不够硬,所以做事情总是软趴趴的。

他喊慈禧叫亲爸爸,有这么称呼老太后的吗?这简直就是跪舔到了极点。当然了有人说光绪皇帝这是无可奈何,毕竟不是亲生的,这么喊一下,或许会变成亲生的。

以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职逮捕。有为先走免,逮其弟广仁及杨锐等下狱,并处斩。复以有为大逆不道,构煽阴谋,颁朱谕宣示,并籍其家,悬赏购捕。有为已星夜出都航海南下,英国兵舰迎至吴淞。---《清史稿》

慈禧看他比较乖,就放权给他去管理朝政,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想着掌握兵权,而是一味地寻求变法。

没有兵权,就没有实权,没有实权,你还变个毛线的法呢?所以说光绪皇帝根本分不清主次关系,做事情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这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到了最后关头,光绪皇帝忽然想到了掌握兵权,就直接笼络上了袁世凯。可是这个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呢?你刚对人家好,人家就要为你卖命吗?显然是太天真了。

这就好比,平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作业不想完成,临到考试的时候,这才把所有知识点拿出来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实在是无奈之举了。

总结:戊戌六君子,死的浪费了。

这场变法注定已经是失败了,可是这六个人没有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甚至谭嗣同在得知消息以后,居然不想着逃跑,而是留下来等死。

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用一两个人的鲜血,怎么可能唤醒整个国家的民众?你很重要吗?就算你重要,你的思想没有传播出去也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活下来,绝对比这么去死,要有作用的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都是有见识的人,如果保存下来,将来依旧还是国之栋梁。


江湖小晓生


不会有好下场。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上位者杀功臣的例子。如果变法成功,那么新的当权者为了平复安抚朝廷的反对派,一定会找替死鬼。而六君子无权无势且是反对派恨之入骨的人物,恰好是做替死鬼的好人选。就算当权者不对六君子怎样,反对派也会想方设法陷害他们的。

其实就算变法成功了,没过多久清朝还会是一样的,每个朝代皆是如此。

而且可以肯定的说是不流血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