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引爆全球反種族歧視抗議潮,同時掀起殖民省思,爭議性歷史人物的雕像在各地都成了抗議者喊拆的目標。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英國布里斯托,一名抗爭者在愛德華·科爾斯頓雕像的臺坐上發表演講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墨西哥墨西哥城的哥倫布雕像已經多次遭到破壞被圍板封起

為歷史人物塑像是為了紀念,表達敬仰。雕像是時代產物,是一個歷史片段的定格,而人類文明不斷演進,歷史不斷被重讀、補充、質疑、辯論,甚至改寫。歷史人物雕像因為各種原因被移除、推翻的先例不少。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當代的公共藝術設置往往被期望要求美感、空間融合甚至趣味性。然而歷史上多數的公共雕像,除了宗教主題外大多都是所謂的“偉人”題材。許多過去被定義為貢獻者的歷史人物,所代表的價值觀正在今日面臨著嚴格的重新檢視。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歐諾諾克波諾(Mary Ononokpono)說:“奴隸制對黑人來說仍是鮮活歷史,我們依舊承受後果,生活中仍有將黑人置於底層的種族等級制度。英國、歐美和非洲,必須正視他們的歷史。我們亟需真誠地討論奴隸制歷史和世代貧窮循環,而且早就該討論了。”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隨著全球反種族主義聲浪激盪,越來越多地方開始清算過往歷史,殖民主義者、君主及探險家雕像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是否拆除這些雕像引發辯論。民眾等不及當局拆除就動手破壞,讓部分領袖和學者深感不安。

澳洲前總理艾博特(Tony Abbott)表示,推倒昔日英雄雕像是最糟糕的文化破壞行為,他認為鑑古推今才是理性的做法。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表示,法國對抗種族主義之戰“毫不妥協”,但不會試圖拆除具有爭議的殖民主義時期人物雕像。由於法國曾經殖民非洲多個國家,馬克龍指出,法國和非洲必須共同找出對於地中海兩岸都可行的現況及未來。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還有人認為不該拆除雕像,他們應該要有特定的博物館放那些紀念物和雕像,描繪奴隸主的歷史。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歷史非常殘酷,這不是好事,但我們必須記得昔日發生的事才不會重蹈覆轍。接下來,我們來看下近日多國拆除雕像事件。


美國


美國警方6月10日表示,波士頓一座航海探險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雕像被斬首。地方媒體報道,維吉尼亞州的里契蒙也有一座哥倫布雕像遭破壞。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中心一座哥倫布雕像被人潑紅漆。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波士頓哥倫布雕像遭斬首

長期以來,15世紀的意大利人哥倫布在學校教科書裡的形象都是發現“新世界”的航海家,但許多人認為他是美洲原住民種族滅絕幫兇。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支持奴隸制的南方將領備受批評,哥倫布也經常受到類似譴責。

1937年,美國把10月的“哥倫布日”定為聯邦假日,但近幾年來,已有數十座城市把這天改成紀念原住民族的日子。然而波士頓和紐約都維持“哥倫布日”,這兩座城市擁有龐大的意大利裔社群。

紐約州長科莫(Andrew Cuomo)表示,他支持保留紐約中央公園附近探險家哥倫布雕像,以紀念這位意大利美國人對紐約的貢獻。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翌日也排除移除哥倫布雕像的選項。

此外,維吉尼亞州州長諾森(Ralph Northam)下令移除維州首府里契蒙市的南方邦聯象徵李將軍(Robert E. Lee)雕像,里契蒙市一座美利堅邦聯總統戴維斯(Jefferson Davis)雕像也遭人推倒。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一座Robert E. Lee的雕像被畫滿塗鴉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呼籲移除美國國會大廈內的11座南方邦聯雕像。五角大廈高層對一些以南北戰爭時南方將領為名的基地改名持開放態度,盼解爭議,但總統川普以光榮傳統為由拒絕為基地改名。


英國


英格蘭布里斯托示威群眾7日推倒17世紀奴隸貿易商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雕像,並扔到港口。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科爾斯頓的雕像被扔到布里斯托的港口

英格蘭南部普爾當局表示,將移除世界童軍運動創辦人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雕像。貝登堡2007年被票選為排名第13的英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人物,他創辦童軍活動的遠見受到盛讚。不過批評者認為,貝登堡抱持種族主義觀點,且是希特勒與法西斯主義的支持者。

倫敦市中心6月7日抗議活動中,有人在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雕像塗上“種族主義者”字樣。批評人士稱邱吉爾在二次大戰期間採取的政策,導致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數百萬人死於饑荒。也有人指責邱吉爾在長期政治生涯中,一再對白人以外族群表露偏見和歧視。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倫敦一座丘吉爾雕像被人用噴漆塗上“was a racist(曾是種族主義者)”的字眼。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警告,英國的反種族主義抗爭已被極端分子把持,他們破壞國家的紀念碑與雕像,意圖嚴審我們的過往。約翰遜說:“矗立於國會廣場的丘吉爾雕像永遠提醒世人,他挽救英國與整個歐洲免於法西斯與種族主義暴政的成就。”他推文寫道:的確,他表達的意見,有時令當時的人難以接受,也讓今天的我們難以接受,但丘吉爾是英雄,而且他完全值得我們緬懷。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法國


法國北部城市裡爾出現移除費德爾布(Louis Faidherbe)雕像的呼聲。費德爾布辦事果斷,使用武力確立法國的霸權,曾發動一系列戰役,費德爾布1840年代參與阿爾及利亞殖民化並任殖民地塞內加爾總督。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對抗法國新殖民主義的組織Survie一名人士說:“他恐怖統治塞內加爾,燒村殺人,但在里爾卻一直被美化。”

意大利


意大利名記者蒙特烈裡(Indro Montanelli)在米蘭的雕像13日晚間被潑紅漆,還被寫上「種族主義者、強姦犯」字樣。

反法西斯團體I Sentinelli di Milano呼籲米蘭市長移除這座雕像,因蒙塔奈利自願參與1935年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入侵衣索比亞殖民行動後,娶了自己買來的東非厄立特里亞女童。但米蘭市長朱塞佩·薩拉(Giuseppe Sala)拒絕移除雕像,此舉獲得意大利外交部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支持。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蒙特烈裡於2001年逝世,他是20世紀最著名且最具影響力的意大利記者,創辦右派媒體《意大利日報》(Il Giornale),並曾任職於意大利報紙《意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

比利時


比利時港市安特衛普的一座19世紀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雕像遭到反種族主義抗議人士塗漆,市府9日將雕像移走。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利奧波德二世雕像長久以來是活動人士攻擊目標,因為他在非洲中部留下殘酷的殖民歷史,尤其是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利奧波德二世由1865年至1909年為比利時國王,在位期間對非洲剛果進行殖民統治,而且手段殘酷,有指近1500萬剛果人更因此慘遭屠殺。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第一大城雪梨海德公園(Hyde Park)的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銅像14日清晨遭人塗鴉破壞,新南威爾斯州警方接獲通報,隨即逮捕兩名年近30的女性。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庫克船長是18世紀的英國探險家、航海家,他三度航行太平洋,首度發現澳大利亞、新西蘭,夏威夷群島等地,對於航海技術、營養學、科學調查,都有很大的貢獻。許多太平洋的地點是庫克命名的,比如北美洲阿拉斯的庫克灣,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以及紐西蘭北島與南島之間的庫克海峽。

新西蘭


新西蘭第4大城漢密爾頓市(Hamilton)在反種族主義者威脅要推倒殖民時期英國軍事指揮官漢密爾頓(Captain John Fane Charles Hamilton)的銅像後,當局已把銅像拆除。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這座城市名稱就源自漢密爾頓,抗議者指控他當年犯下謀殺行徑。英國19世紀向外拓展殖民地時期,漢密爾頓奉命到新西蘭對抗捍衛土地的毛利原住民。

面對這波全球拆雕像浪潮,或許英國知名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的幽默建議值得參考。對於家鄉布里斯托的奴隸貿易商科斯頓雕像被丟入水中,班克西在Instagram上寫道:“我們將他從水中拉出來,放回基座,在他脖子纏纜線,並且委託人製作一些真人大小的抗議者銅像作勢將他拉倒,皆大歡喜。”

向左轉的新潮流?疫情期間全球名人雕像也跟著躺槍

雕像的本身可以承載文化的象徵性和集體意志。而在西方世界,為數眾多的爭議雕像正在被推倒。象徵著當代社會的多數人已經具有足夠的思辨能力,去質疑甚至挑戰當政者的宣傳與利益。隨著這些形象指標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轉變的過程也讓群眾重新思考在統治者價值觀之外,不同群體的立場。

目前全球有許多的國家,都正面臨著如何處理過去錯誤的課題。2020年這一波從美洲延燒至全球的種族議題,相信也將會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關鍵。無論是就公平正義而言,或就文化發展而言,相關的議題也向身處亞洲的我們,提出了諸多值得反思的觀察點。

移不移民跟錢沒關係,主要看決心。瞭解海外華人真實生活,關注最新出國動態。低成本快速移民、留學指南,有態度不忽悠。歡迎關注聯繫我們:西洋參考(iwestwor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