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顏寧教授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並且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發佈,題目為《Cryo-EM structures of apo and antagonist-bound human Cav 3.1》,她在解構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上取得新的突破。
該項研究表明,Cav介導鈣離子進入細胞,參與多種重要的生理過程,包括基因表達、分泌、細胞死亡等,Cav功能異常或紊亂,可導致神經、心血管等多種系統的疾病,因此,Cav成為了重要的藥物研究靶標,對其結構和功能特徵的全面瞭解,可以為研發人員發現新藥提供指導。
如今,在哺乳動物細胞上已經鑑定出的Cav有10種亞型,可以分為Cav1、Cav2和Cav3三個亞家族,其中對Cav1.1亞基結構的分析早在數年前接連發表於《科學》和《自然》;Cav1.1結合不同拮抗劑和激動劑的高分辨率結構,則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於《細胞》。這些工作均為理解Cav的機理打下基礎。
在這次研究中,研究團隊聚焦Cav3.1通道,與高電壓激活的Cav1不同,Cav3.1屬於低電壓激活通道的代表成員,其活化、失活和離子傳導特性有其獨特的特徵,而且Cav3在序列的一致性和相似性上與其他兩大Cav家族只有20%和45%左右,預示著在蛋白三維結構上也可能有明顯差別。
研究團隊藉助先進的冷凍電鏡,測定了重組表達的人類Cav3.1蛋白的結構,分辨率達到3.3埃,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為疾病相關的Cav3突變體提供結構檢查的框架。
此外,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高度選擇性的Cav3阻滯劑Z944,捕獲了Cav3.1與Z944相結合時的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分辨率達3.1埃。Z944是一種已進入2期臨床試驗的候選藥物,用於治療癲癇和神經痛,然而其特異性結合位點和亞型選擇性的分子基礎過去並不清楚。此次獲得的複合物結構顯示出,Cav3重複摺疊間的膜內開口是特異性的可成藥位點。
弓形的Z944分子在孔結構域的中心腔中傾斜,寬端插入重複序列II和III之間的界面的窗孔中,窄端像塞子一樣懸在細胞內門上方。這些結構為比較研究不同Cav亞家族之間不同的通道特性提供了框架。這是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顏寧教授1977年出生于山東萊蕪,原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5月,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2019年9月21日,榮獲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會議推薦:
第二屆生物質資源化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將於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提供有關生物質資源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創新和工業化的信息,讓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可以通過該論壇傳播思想,併為可持續的未來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於創新卓越,致力於加強合作,將提供機會並吸引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對生物質資源的創新和產業化以及再利用產生積極影響。本次會議的報名通道已經開始了,想要參會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報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