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道理,而酷愛中國古代文化,尤其重視《孫子兵法》的日本侵略軍也懂。
事實上,日軍並非都像抗日神劇中那樣愚蠢可笑,如果我們的對手真的如此愚蠢,抗戰也就不用打14年了。日軍也很注重總結,從戰後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著的《華北治安戰》一書中,即可管中窺豹。
在烽火歲月裡,敵我雙方鬥智鬥勇。你有啥招,我就針對這些招琢磨出破解之道。你變招了,我也相應變招,就看誰棋高一招,能剋制對方。在全面抗戰中,華北敵後軍民就是這樣與日軍你來我往,進行一輪又一輪博弈的。決定博弈勝負的,不僅有技術層面、精神層面、組織層面的各種主客觀因素,還有如何料敵於先,如何提前掌握對手底牌,提早作好應對準備。
在這方面,八路軍敵工部門和日軍特高課都曾不遺餘力,而且彼此防範甚嚴。最終八路軍方面在獲取日軍戰略情報方面技高一籌,卻不是情報戰線的建樹,而是源於敵後戰場上一次意外收穫。
1939年4月17日,駐易縣的日軍第110師團小林聯隊出動1個大隊,攜炮3門,出城沿淶(源)易(縣)公路西進梁各莊。5月7日,進抵梁各莊的這股日軍又西進佔領大龍華鎮。5月10日,該敵又分出百餘人返回梁各莊。接下來,兩坨日軍抓民伕搶修據點,準備打通已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癱瘓一年多的淶易公路。如果日軍一旦得逞,就將把一分區橫劈為南北兩半,接下來必定連點成線,再擴線為面,大大壓縮八路軍活動空間。
絕不能讓日軍得逞!這是一分區的共識。從偵察的情況看,駐在大龍華的日軍有300人左右,擁有3挺重機槍、10餘挺輕機槍。駐梁各莊的日軍也陸續增至300人,另有偽軍1個連130人,兩部分加起來共有輕重機槍20挺,火炮6門。八路軍向其中任何一個據點發起攻擊,不僅這兩個據點之敵可互相支援,而且周圍易縣、淶源、滿城、姚村、解村的敵軍都有可能一擁而至。尤其是大龍華與大紅門相距不到15裡,日軍可用炮火直接支援。我拔點和打援部隊都要在敵優勢炮火下作戰,如何才能減少部隊傷亡,是個極考驗指揮員智慧的難題。
不過,當地地形也有利於八路軍的一面:梁各莊到大龍華間是一條約2裡寬,數十里長的山谷。北部山丘渾圓低緩,村莊較密集,利於部隊隱蔽。南部有華蓋山、花果山、金坡山聳立在敵必經之地一側,利於我軍設伏。況且自日軍進佔大龍華後,被曾雅雍支隊日夜騷擾得疲憊不堪。當發生曾雍雅支隊力量單薄,無力一口吃掉他們後,便又放鬆了警惕。而被大龍華日軍抓去的130餘名民伕中,有不少人趁外出修路之機,將日軍情報源源不斷傳了出來。各方情況匯攏起來,居然詳細到日軍住在哪幾間房子裡,每間住了多少人。火炮放在哪裡,電臺位於何處,哪裡有哨兵,哪裡有暗崗。
有了群眾的鼎力支持,獲得瞭如此詳細的情報,八路軍的戰鬥決心就好下了。5月19日晚,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一聲令下,四路人馬趁著夜色出發,準備去送大龍華日軍去見他們的“天照大神”了。其中,林必元率1團2營,經金坡村迂迴到大龍華東南與西南面,負責主攻;1團主力及曾雍雅、梁正中支隊的2個大隊,由王道邦、熊招來指揮,直奔大龍華北面的老虎嶺地區,準備伏擊由梁各莊出動的援兵;3團3營及分區特務營、騎兵營、炮兵連、輕機槍隊、工兵連、曾雍雅、梁正中支隊主力,由獨立1師師部直接指揮,插到大龍華東面10餘里外,在淶(源)易(縣)公路南面的南、北石樓山隱蔽集結,配備團主力殲滅西援之敵;五支隊分兵前往姚村、解村方向,鉗制守軍,不使其出援;5支隊2團埋伏在梁各莊南面山嶺裡,待我伏擊主力在西面打響後,兜日軍援敵的後路,並向東偵察、警戒。
這是八路軍典型的集中優勢兵力,既拔點、又打援的戰法,但實施起來卻並非一帆風順。
19日深夜,1團2營副營長鄧南風率第7連,由幾位老鄉引路,偷偷繞過幾道鐵絲網,摸進大龍華日軍駐地。打了睏倦不堪的日軍一個措手不及。經3小時激戰,7連以5人輕傷的代價攻破日軍駐守的3間大房子,斃傷鬼子50餘人,繳獲步槍30餘支,輕機槍1挺。但剩下的日軍固守6間大房子,用密集火力頑抗,雙方打成了對峙。
20日日上三竿後,我打援部隊與大紅門出援之敵接上了火。大龍華殘存日軍見狀立即分成兩股,一股拼命向東突圍,一股留下來玩命掩護。7連隨即也兵分兩路,分頭窮追猛打。東逃的百餘名日軍竄至小龍華附近,被埋伏於此的1營指戰員合圍在一片樹林中。經2個小時激戰,日軍死傷大半,殘敵又一分為二。繼續向東突圍的那股被分區特務營和曾雍雅、梁正中支隊層層截殲,最終無一漏網。向西回竄的那一股還沒回到大龍華,也被1營、2營層層截殲在歸途中。帶隊指揮官穴田少佐也被我軍生擒。
大龍華里死守待援的日軍,久不見援軍到來,又聽見八路軍指戰員們不知疲倦地用生硬的日語開展勸降攻勢,士氣漸漸垮了。一個十五六歲的日軍“少年兵”把槍一扔,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頓時引發了雪崩效應。趁他們哭得昏天黑地,氣都喘不上來之機,我軍指戰員衝了進來,不費一槍一彈抓了17個日軍俘虜。
此次大龍華攻堅尚算順利,打援部隊卻遇上了麻煩。20日8時,梁各莊日軍在5輛裝甲車引導下出援。打援的五支隊因陣地過於突擊,隱蔽工作做得不到位,故而被敵提前發現,致使我打援計劃落空。日軍朝我打援部隊陣地發起正面強攻,楊成武急令1團火速迂迴大紅門,從敵人背後出擊;同時令3團3營、騎兵營、特務營從側翼出擊,亂敵陣角。雙方纏鬥一番,援敵丟下百餘具屍體和大量槍支彈藥,逃回梁各莊。八路軍也不戀戰,即行撤離。
此戰,八路軍共斃傷俘敵400餘人,繳獲山炮、92步兵炮各一門,迫擊炮5門,輕重機槍6挺,長短槍百餘支,子彈5萬餘發,各種施工機械、土木工具600餘件,還有大批毛毯、大衣、手套、指揮刀,以及堆積如山的糧、油、餅乾和糧等。大龍華的區長趙鵬飛連夜動員了100多匹騾馬和上千群眾,才將這些戰利器運走。
不過除了這些,負責主攻大龍華的1團2營,還在穴田少佐的指揮部裡,發現了兩個沉重的大鐵箱子。打開箱子一瞧,居然是幾十冊裝訂得整整齊齊的厚實文件。這些文件被抬進軍分區司令部後,楊成武一瞅,通過那些文件中夾雜的漢字,大體能把文件性質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他讓被俘的朝族日軍翻譯金範俊指認,這個金翻譯沒敢耍花招,老老實實地供稱:這堆文件中有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頒發的《關於剿匪與警備的指示》、《使用特種器材(毒氣)之參考》、對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一九三九年一、二、三期肅正作戰概要》,以及指導各地佔領軍如何對我進行經濟、文化侵略的指導性文件、關於如何建立偽組織,如何開展對八路軍情報工作的文件,甚至還有第110師團頒佈的《對山區方面匪團封鎖計劃》。
從平型關大捷到1939年,八路軍殲滅日軍大隊級別部隊的勝仗不少,但卻極難繳獲日軍文件。這是因為日軍在預感到末日來臨後,都會依據日軍條例燒燬機密文件和軍旗。而這一次,大龍華日軍指揮官穴田少佐以為,八路軍武器孱弱,彈藥奇缺,是攻不下他的指揮部的。因此他留少部分人馬固守待援,自己率主力突圍去迎接援軍時,打的是不用多久就能殺個“回馬槍”,徹底擊潰圍攻大龍華我軍的如意算盤。因此突圍前,他並未遵照條例燒燬這些絕密文件。可是,事情的最終發展卻沒像侵略者想像的那樣。這些珍貴的文件最終落到了楊成武手中。
身為軍分區司令員的楊成武,心裡當然清楚這批絕密文件的價值。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將其連夜護送到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處。沒幾天,聶榮臻興奮地給楊成武打來電話:“你們繳獲的這批文件,比繳獲敵人幾百支槍、幾十門炮的價值還要高得多。敵人大量核心機密都被我們掌握了。我已經寫了報告,隨文件一起上送延安。”
後來,毛主席對此事曾經給予肯定和讚揚,說晉察冀軍區送來的這批日軍機密文件,對延安制訂對敵作戰的方針、原則,起到重要的決策參考作用。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