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文/民生週刊

提起修行,總會讓人聯想到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山林隱士……

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更在社會中。紅塵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可以把修行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緩以養“穩”

“事急則變,事緩則圓。”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不僅可以圓滿的解決問題,還可以培養人的氣度,使人變得沉穩老練。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凡事緩一緩,三思而後行,也是一個人涵養的重要體現。說話緩,自然容易慎言;舉止緩,可以自我檢點。

《明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明朝宣宗年間,趙豫做了松江府知府。這裡的人們經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動不動就興師動眾對簿公堂,打個官司。

趙豫到松江後,實行了一個方法,凡是見到來告狀的,如果不是要緊的事,就對告狀的人說:“明天再來吧。”一次是這樣,兩次是這樣,久而久之,趙豫就有了一個外號,叫做“松江太守明日來”。

很多告狀的人,大都是逞一時的氣憤,過了一夜,或者氣就自己消了,或者經人勸,也就不再起告狀之心了。

也正是趙豫這種緩一緩的方法,松江一地好打官司的現象逐漸少了,社會也安定了許多。

處理大事、難事,不能匆忙作出決斷,還是要緩一緩,弄清來龍去脈,然後全神貫注地權衡輕重。

懂得了緩的智慧,懂得什麼叫做隨機應變,什麼叫做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謹言慎行,什麼叫遠離是非。

做事緩了,做人就穩了。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退以養“厚”

人既要有登峰造極之術,也要有勇於謙退之道。

“至剛易折,上善若水。”正人之為人處世,猶如流水相同,善於便當萬物,又水性至柔,不與人紛爭不休。

由於他們理解,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剛;能退者,方能進。懂得退讓是一種厚道,也是一種智慧。

郭子儀歷經唐朝的玄、肅、代、德四代皇帝,身居要職,但善始善終,就在於他懂得退讓的智慧。

與郭子儀同朝的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此人沒有多少才能,但卻會溜鬚拍馬,深受皇帝寵幸。魚朝恩對郭子儀的才幹、權勢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誹謗攻擊郭子儀,但都沒有得逞。

唐代宗大曆二年十月,正當郭子儀領兵在靈州前線與吐蕃軍拼殺時,魚朝恩卻偷偷派人掘了他祖墳。

當郭子儀從涇陽班師回朝時,朝中君臣包括代宗本人心都懸著,猜想郭子儀此次歸朝一定不會放過魚朝恩。所以郭子儀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動提了這件事,不想,郭子儀卻躬身自責起來。

他說:“臣長期帶兵打仗,治軍不嚴,未能制止軍士盜墳的行為。現在,家父的墳被盜,說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這是我自作自受,怪不得他人。”

“常立人前遭人妒,木秀於林風必摧。”

退讓並不是懦弱,而是留有餘地;退讓並不是無能,而是大度,得饒人處且饒人。只為一時之氣的人,永遠學不會退讓;真正的強者,最懂得以退為進,以柔取勝。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舍以養“慈”

《左傳》中有句話:“君以此始,則必以此終。”有舍才有得,捨棄虛偽,就會獲得真誠;捨棄無聊,就會獲得充實;捨棄浮躁,就會獲得踏實;捨棄功利,就能迴歸平淡。

舍是一種仁慈的德行,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蔣勳曾在一次和朋友交談中,提到自己有兩枚印章,一個是“捨得”,一個是“不捨得”,但是自己只用“捨得”那一枚。

當朋友詢問為什麼時,蔣勳說:“人生中有太多捨不得。一些喜歡的人捨不得,一些喜歡的東西捨不得,一些想去的地方捨不得,甚至有時候自己也厭煩為什麼這麼多捨不得,但等到了我這個年紀,平日裡讀一些佛經,才恍然明白一切難捨,再如何捨不得,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從“不捨得”到“捨得”的學習旅程?

縱有千般萬般的不捨,經過時間的洗禮,歲月的指導,我們都會漸漸學會“捨得”。什麼都捨不得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人生在世,無非“捨得”二字,乾乾淨淨來,乾乾淨淨走,該“舍”便“舍”,不必牽掛,便是世間自在人。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靜以養“清”

“濁而靜之徐清”,一杯本來清澈的水,不停地搖晃,它不會清澈;一杯渾濁的水,不去搖晃它,會自然清澈。

我們在世間生活,善惡禍福,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念心靜,萬般自在。

有人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心靜,是一種最好的心境。

作為湘軍最高統帥,曾國藩在戰事最艱難的時候,也免不了萬般焦慮,六神無主。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都會到小樓上獨自靜坐一會兒,這個時候他早年開始修煉的靜坐功課就發生作用了,他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做出正確的決策。

曾國藩說:“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靜在心,不在境。”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水面靜,才能映出美麗的月亮;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

心靜則清,心定則恆。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主播:毛寬語

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名而行無過矣。

文章來源:民生週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夜讀丨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裡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