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暴跌后又爆单,对想赚钱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4月2日晚,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坐实股价闪崩,4月3日,瑞幸迎来爆单,小票打印纸都没了,一杯咖啡要等2小时。用户害怕瑞幸倒闭,纷纷涌入进行挤兑消费,APP/小程序全线崩盘。

但是,中国证监会目前已高度关注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所以简单来说,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基本是凉了。

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起因: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盘前,调查委员会发现瑞幸咖啡(LK.NASDAQ)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虚增了22亿人民币交易额,瑞幸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

这一次的调查组由瑞幸聘请的三名独立董事构成,也就是公司自己调查并举报了自己,看似诡异,实乃自保,主要原因是业绩造假已经瞒不住了。

22亿对瑞幸咖啡是什么概念?2019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净收入为29.29亿,与去年同期的3.75亿相比,同比增长680%。而现在被爆出29亿里有22亿是假的,可想而知,这对美国投资者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严格说来,瑞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骗局,本质上是一个讲故事的资本游戏,不是一个踏实做事的公司,最终接盘的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以及公司的员工。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瑞星早期表示中国是咖啡的蓝海,但事实是咖啡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刚需,不说还有茶、奶茶等各种饮料都算潜在竞品,单就国人真实对咖啡的需求超过一半以上是速溶咖啡。(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71.8%的国人喝速溶咖啡,只有18.1%喝现磨咖啡,剩下10.1%喝即饮咖啡)。

所以,一开始,瑞幸的梦想“从咖啡开始,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

其次,瑞幸咖啡为占领市场,采取“大额补贴+疯狂开店”的烧钱扩张战略导致亏损严重;“烧钱+扩张规模”的盈利模式,一直被市场质疑,现在这场庞氏骗局终于被拆穿。

试问,如果一家企业做什么事情都不想着赚钱,这家企业到底靠什么持久的活下去?

瑞幸并不是以创造稳定的盈利模式而存活于市场,而是以“卖一杯亏一杯”的状态持续烧钱来获取市场份额。

别家咖啡的打折券是85折,9折,瑞幸的打折券是3折,1.8折,并且时不时还会有满30减20,买5杯送5杯的活动。他流量获取成本过高,用户粘合度却不足。

烧钱能否烧出自己的客户粘性和商业模式才是烧钱的意义。烧钱补贴的如果是刚需,能够沉淀下用户,例如滴滴;如果补贴的是伪需求,一旦补贴停止,市场也会跟着消失,比如当年的洗车O2O。

另外,瑞幸过度追求扩张速度,2017年瑞幸在北京银河soho开了第一家店,截止1019年底已经4500多家门店,要知道海底捞和星巴克都是在创立20年后,门店数才突破100家。

既要维持低价,又要高速扩张,有规模却没有用户粘性,瑞幸这种急速烧钱的模式,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只想急速颠覆性的成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最后,瑞幸咖啡本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星巴克有其品牌的吸引力,瑞幸的吸引力主要靠价格。瑞幸咖啡标榜星巴克,实质上却是外卖咖啡,对标711等连锁店。

论b格瑞幸比不上星巴克,论横向拓展上,巨额亏损的瑞幸短时间内又无法与行业内深耕多年的连锁便利店相比,多元化发展道路基本无望。

任何一个能够迅速蹿红的品牌,一定要有其无可匹敌的优势,或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特点,或是超强水平的服务能力。

但是瑞幸都没有,瑞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炒作和上市上,他没有选择脚踏实地深耕行业,而是选择了一条捷径,而捷径往往才是那条最远的路。


瑞幸的崩盘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示?


1.凡是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能力的积累,产品的打磨,用户忠诚度的培育,品牌的沉淀,无法一蹴而就,又有那一样能在一两年之内可以完成?所以,你要有耐心,要静下心来花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2. 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飞上天的“猪”是会掉下来的!

3. 要准确认识而理性地认识市场需求,不能盲目自信,定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4.保持工匠精神,创造真实价值

Ps.最后问一句,如果从前不要钱的咖啡现在收钱了,你还会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