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晚清名臣張之洞祖籍河北南皮,因此被後人多稱之張南皮,但被稱張南皮的還不只是他。


還有一名人也被稱作張南皮,這個人就是大張之洞26歲的堂兄張之萬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南皮縣誌》中的張之萬像


雖聲名不及張之洞,但張之萬也是當時權勢炙手可熱的重臣。他是道光二十七年的殿試狀元(其高中狀元的金榜今天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後因平定捻軍有功,頗受慈禧器重。


歪個樓,當年張謇高中狀元的那次科舉考試,張之萬就是閱卷官之一,這其中還頗多曲折,詳情可見舊文:命運如此玄妙:張謇是這樣中狀元的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張之萬的墨跡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張之萬在當時為書畫名家


和他堂兄一樣,張之洞也是少年就已成名。少年時參加南皮縣縣試以及順天府鄉試均是第一名的成績。照此勢頭,如果再參加會試,一氣呵成再像堂兄張之萬一樣取個狀元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巧的是,23歲的張之洞要參加會試那年,主考官恰是他堂兄,按照規則,他要避嫌,遂不得參加考試,第二年又是如此情形。


張之洞只好延到27歲方才參加會試、殿試。成績為一甲第三名,即所謂的探花(據說當時張之洞為第四名,慈禧太后聽說其為張之萬之弟後,擢升為第三名)。


張之洞的軼事還有這篇:沒想到,張之洞曾經這麼小氣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張之洞的墨跡


如此,一狀元、一探花生生把名不見經傳的南皮縣捧為眾人皆知的文化鄉里。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張之萬墓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張之洞墓


本篇圖集都來自民國版本《南皮縣誌》,之所以關注到這本縣誌,當然是因為這兩位張南皮了。


志書真是神奇的物種。


翻開志書,總能發見跌宕的歷史和宏闊的世界。


再來幾張小圖: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南皮全境略圖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1931年,南皮縣警區分佈圖


歷史中的兩個張南皮

南皮縣在河北省位置圖


更多志書內容:


一套《洪洞縣誌》裡可以看到多少種傳統文體?(古籍古玩歷史)

一本古舊縣誌中,新舊婚禮的兩個歷史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