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方向——逃離存量,擁抱增量

1.年輕人選擇工作要考慮什麼?

除開個人因素,還要考慮行業因素,你所處的行業是一個不斷在擴張的行業,還是不斷萎縮的行業,判斷行業的萎縮與擴張很簡單一看相比於前幾年的平均利潤多還是少,是否出現一個不斷地持續的減少?二看行業內公司總數有沒有下降,總數不變可視為公司興衰,總數下降了證明這個行業進入競爭壓力巨大的存量經濟模式。

2.房地產公司還是一個好行業嗎?

從房地產公司的數量來看,房地產進入了存量模式,因為現在與未來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數量如此眾多的公司,我認為房地產行業不是一個朝陽行業,已經進入中午階段,這個時候越是大型集團,他的優勢會非常明顯,因為大型公司擁有的信用與小型公司的信用不是一個量級,面對需求萎靡,大型公司能夠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挺過寒冬。


就業方向——逃離存量,擁抱增量


3.一箇中午或者夕陽行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沒有增量市場,意味著不需要開拓新市場的人員需求與不斷增加的利潤去支撐員工收入的提升,因為行業不景氣導致現在工資與十年前的工資一樣,跳槽也不好跳,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所以我覺得年輕人一定要選擇自己第一份工作行業,畢竟大學選錯了,你工作的時候也能選擇一次。

4.我對房價的判斷?

我認為中國未來的剛需是越來越少並且只有一二線的房子才會有足夠的信用支撐人們購買房子,我覺得看了天津的房價之後,我覺得一些縣城的房價真的值得一萬嘛,未來非中心城市(19個城市圈與38個核心城市之外)房價最好的結果是平穩,大概率是下降。

5.中國人真的多嗎?

實際上十四億非常多,但是這十四億人除以40是0.35億,未來平均一個都市圈需要0.7億人,問題在於各個城市圈不會均勻分配,也不是十四億那麼多,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是80左右,中國現在是60,雖然還有20的差距,但房子的需求端是來自於進城的無房者,而不是城市化進程。

如果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那是最理想的情況,但是評價工作是具有個人因素,公司因素,行業因素,這個世界上是有用熱愛為驅動力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太少了。

一般人的思想就是不工作是最好的狀態,還有一點就是一旦接受了工作,那麼他的思維就很難擴展行業外或者說公司外,選擇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當然工作之後,才會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環境。

先就業,再擇業好處是習慣工作與生活,壞處就是現在人沒有那麼好騙了,對第一份工作的容忍,因為年輕人的見識寬了,就不好畫大餅了,年輕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公司畫的大餅實現不光取決於公司平臺大小,領導的喜愛,員工個人的努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於行業市場的影響,市場不斷萎縮,公司只能選擇裁員,一旦失業,你只能重新找工作。

明白那個行業市場好,十分有必要,以房地產為例,這個房地產市場在以後面臨的是存量競爭,今年已經有不少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破產了,而爛尾樓的報道也開始出現。

房地產公司從業人員薪資幾年不變證明修房子加上賣樓花的模式利潤保持不變,如果說公司總數在不斷的減少,證明市場容納不了那麼多的小公司。

而行業進入存量競爭,大多數公司都是一個樣,而非常好的公司所要求門檻非常高,有些時候並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自己不太喜歡這個方向,人做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效率,你所處的行業市場潛力也會決定你的薪資水平與跳槽是否容易。


就業方向——逃離存量,擁抱增量


中國正在面臨老齡化,而老齡化是少子化加上老年人數量增多,最重要的就是對房子的需求變化為對醫藥的需求,一個生二胎的家庭才會產生120平大房子需求。

中國房價未來會出現分化,第一是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之間的分化,第二是中心城市之間的分化,第一點在於縣城與城市的產業不一樣,就業範圍基礎底薪也不是一樣,甚至包括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更好的工作機會吸引年輕人,良好的醫療資源吸引老年人,教育資源吸引中年人。


就業方向——逃離存量,擁抱增量


第二個是中心城市之間的分化,天津應該是直轄市,但是房價是幾個直轄市裡面最低的,還需要看看中心城市在城市群裡面的首位度。

14億不可能全部在城市裡面,15億(2019年中國總人口公佈數)乘上0.8(發達國家城市化係數)除以38(38箇中心城)等於3157萬人(平均每個城市的人口極限),中國不只有38箇中心城市,還有許多縣城。

基於我的判斷,我建議年輕人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先體驗工作(當你很迷惘的時候),你明白自己喜歡什麼,並未獲得他人認同或者金錢的情況下,先擇業再就業吧。

儘量買城市裡面的房子,因為中國城鎮化快結束了,城市化還能繼續前進。

儘量別買過渡房,因為五年前買一個過渡房,三年前賣出換大房子的首付,這是過渡房模式,但是你現在買的過渡房幾年也許不夠你背的貸款,你賣出的時候就是二手房的價格,誰又願意買二手房。

以上就是對年輕人的幾個建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