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報數據是否適用創業板退市規則新變化?深交所過渡安排表示2020年算起,存量改革不搞一刀切

新修訂的《證券法》直接授權交易所對終止上市情形制定具體規定。因此,本次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交易所規則層面。

總體上,本次創業板退市改革充分借鑑了科創板制度成果,按照註冊制理念,從提升存量上市公司質量的角度出發,在退市程序、標準及風險警示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安排。例如,簡化了退市程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了退市標準,取消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引入“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設置了退市風險警示暨*ST制度,強化風險揭示。

對於此次創業板探索的退市改革,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

  • 我國上市公司曾存在退市率低、反覆“戴帽摘帽”、退出渠道不暢等問題,甚至有ST上市公司通過調整財務淨利潤、資產重組、政府補助、虛增收入等方式達到規避退市的目的,也有少數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手段“突擊增加利潤”,這樣一方面降低了我國上市公司退市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也破壞了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產生了一定的負外部性。

  • 如今創業板在退市制度上的積極探索,實現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市的指示意義大於具體數值,條款設計是創業板積極探索多元化退市指標的重要實踐,實現創業板上市公司多種形式退市渠道,在把好入口的同時,積極深化存量改革,拓展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優化存量市場,推動資本市場生態良性循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現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和良性循環,退市率低、反覆“戴帽摘帽”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此次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恰逢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那麼註冊制新的規則對今年的創業板存量企業有多大的影響?

根據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共807家,其中805家已經披露2019年業績或主要經營業績。依據創業板改革的新增退市指標來看,符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有5家(包含一家市值低於5億元且暫停上市的公司)。另外,還有2家上市公司延遲披露了年報,但這兩家公司截至目前都尚未聘請審計機構。

不過,記者瞭解到深交所並非要一刀切推進退市制度的適用 ,對存量改革的推進是循序漸進的。近日深交所也公佈了退市制度改革為過渡期安排:

具體來看,由於改革前後的退市指標、實施流程均有較大變化,且恰逢2019年年報披露期間,涉及存量公司的實施安排,為確保新舊規則銜接平穩過渡,深交所將為退市制度改革設置過渡期,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對新規發佈前已暫停上市的公司,適用原《上市規則》實施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

二是按照原《上市規則》,2019年年報觸及暫停上市條件的公司,包括連續虧損、淨資產為負、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未在法定期限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等情形,仍舊適用原《上市規則》,對公司股票實施暫停上市,以及後續的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

三是新《上市規則》規定的“淨利潤+收入”、淨資產、審計意見等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以2020年度為第一個會計年度起算。

也就是說,前述公司今年將鬆了一口氣,不過個別公司在2020年年報披露期間會面臨考驗。。

截至目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相關政策框架落地10天有餘,今日深交所高層也透露創業板改革的最新消息,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輝在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透露:

當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這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之作,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是貫徹落實新《證券法》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承前啟後的重要步驟。改革後的創業板將繼續高舉服務創新創業的大旗,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更好的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期,創業板改革相關規則正在公開徵求意見,我們衷心希望市場各方建言獻策,共同將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成好,將資本市場樞紐作用發揮好,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積極貢獻力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