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夜市,我想读书了

去了趟夜市,我想读书了

逛夜市是每个吃货的最爱,尤其是大学校园门口的夜市。

在这样的夜市里,你能遇到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清新文艺的校园感召力。

一家三口正在逛夜市,孩子把刚刚吃完的食物包装盒随手扔在地上,走在孩子身后的妈妈看见了,大声叫住孩子,

“你糊涂了吗,怎么能往地上随手扔垃圾呢,赶快捡起来扔垃圾桶里。”

孩子回过头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

我下意识看了一下夜市的卫生环境,整条长街,一个挨一个的美食档口,挤着一个挨一个走路的人,每个人几乎手上都捧着热乎的食物,路中间,每隔两三米,就摆放一个垃圾桶,整条热闹的夜市路面上没有一个垃圾。

正好走到了大学的校门口,我抬头看了看学校牌匾,忽然觉得自己应该重拾读书的爱好,以适应这校园夜市的气氛。

1、无论什么时代,读书都是最有用的

有人这样说,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是读过很多书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话。

补充一下,那也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才会说的话,比如面对失败、挫折时,随口表达的一种情绪。

读书学习,即使是学习一门已经无人使用的语言,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William Johnson Cory对教育本质的定义中这样说:

“ for the shadow of lost knowledge at least protects you from many illusions”

“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

去了趟夜市,我想读书了

读书多了,你的思维方式变宽广了;表达和沟通更顺畅了;逻辑思维变强了。

与之相应,是你的个人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又上升一个层次。

知乎上有人这样说:

胸中有丘壑之人,总是格外清楚自己该作何选择,怎样去做。这种隐然的自信,就是一种气场。它意味着你即使不跟随众人也不会惴惴不安。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一部分人认为爱读书的人是内向而不合群的,有人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内向其实并不会对一个人的存在感造成多大的损害,真正让一个人存在感淡薄的,是平庸。

读书,是任何时候都最有用的。

2、千万不要把读书和赚钱紧密相连

“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赚大钱。”

这样的话你一定听过,这句话的逻辑是,读书是为了以后赚大钱的,读书以后没赚大钱就是没出息。

认为读书和赚钱是有联系,带着功利的思想去读书,那么一定会受到挫败。

去了趟夜市,我想读书了

曾有着美国硅谷女版“乔布斯”称号的伊丽莎白·福尔摩斯,从小就立志做亿万富翁,作为斯坦福的高材生,她为了赚钱,斩钉截铁地告诉鼓励她继续读博深造的父母:

“我对博士没兴趣,我想挣钱。”

投资商都愿意为她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投注融资,支持她的创业项目——微量血液检测。而她不顾身边教授对她提出微量血是没法做出准确检测的质疑,继续游说融资,实现她的亿万富翁之梦。

在她身家300亿,公司市值600亿之时,她的微量血液检测终于被人证实是毫无作用的造假垃圾,瞬间从巅峰跌入谷底,成为了一名身败名裂,面临牢狱之灾的女骗子。

在这个故事里,伊丽莎白所有努力都放在了如何挣钱上,名校高材生的身份只是她用来快速挣钱的必备要件,而被金钱迷住双眼的她,最终也毁在金钱上。

知乎上有人提问:自己小学文化,经营淘宝店,年入500万,朋友读了重点大学,相比之下月薪微薄可怜,读书不能实现赚钱,读书还有用吗?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读书,我的境遇恐怕比不读书会更糟。

你不读书就能赚到钱,说明你是真正聪明,如果你当初读了书,一定不限于此。

读书对强者是如虎添翼,对弱者是雪中送炭。

但是,一旦你以钱衡量人生价值,那你会活的痛苦无比。

因为总有人比你更有钱,

钱是保证你衣食住行跟社会地位的。

思想才能让你真正的活着。

有文化的屌丝,和没文化的屌丝,并不是一种丝——他们一种只是暂时的,而一种却是永远的。

3、读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去了趟夜市,我想读书了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放在古代,读书是富贵人家的特权。如今,却是一个普通人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并有机会实现人生的超越。

读书没有门槛,决定你能不能读的了书的,是你观念的门槛。

高晓松说:“人生的下半场,敌人只有我自己。”

让自己开始读书,只有你可以说服自己。

开始读书,有一天你会发现,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正在努力的去做。

当所有人在迷茫的时候,你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三点,证明了你读过的书开始对你发生了最有益的作用。

读书是不断积累的精神财富。

当你遇上一个经验、阅历和学识都比你更丰富的人的时候,再也不会胆怯的开不了口,因为你知道读过的书,给了你话语权。它让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也让你的心智和你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