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慶曆三年五月的一天夜裡,天降大雨,轟隆隆的雷聲驚醒了已經就寢的宋仁宗。他驚喜若狂,披上衣服,光著腳衝出了宮殿。瓢潑大雨中,我們的仁宗皇帝虔誠的跪倒,對著蒼茫的天空一次又一次的叩首,雨水混著淚水順著臉龐肆意的滂沱。他喃喃自語的唸叨著什麼,彷彿在乞求這場久違的甘霖能夠下的久些,再久些,幫他滋潤乾枯已久的天地,澤被普天之下的臣民。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這一夜,他就一直這樣痴痴的站著,一直到最後一滴雨水落下。

不怪宋仁宗失態,他實在是太難了。天災人禍接踵而至,西北的李元昊鬧得正歡,北方的遼國也在趁火打劫,就連國內也不太平,各地頻頻出現士兵譁變造反事件。而且這一年從開春起,中原大地就滴雨未降,對於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古代,這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而我們的宋仁宗又怎麼忍心呢?眼看著自己的子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他心如刀割,大雨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在那肆意揮灑的雨水中,他做出了一個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他要變革!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仁宗召集來了朝廷重臣,給與的命令只有一個,拿出自己的方案,解決國家當前的困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這居然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也許用鬧劇這個詞來形容一次嚴肅的變法行動並不合適,但是當我們展開歷史長卷,站在上帝視角仔細的審視每一個細節,你會發現慶曆新政具備荒唐鬧劇的一切要素,先天不足的開始、不知所謂的過程、荒誕不羈的結局,至於留給我們的,只是一聲嘆息。

先天不足的開始,營養不良導致動力不足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則變、變則通”。變是改變屌絲現狀,迎來人生巔峰的獨門秘籍。但是有個前提,你首先要是一個屌絲,或者說是一個馬上要活不下去的屌絲,才有動力去求變,然而在當時作為全球GPD第一的大宋,遠遠稱不上屌絲,這裡根本就沒有變革生存的土壤。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我們可以來看看慶曆新政時宋朝的國內外環境。雖說是內憂外患,但是致命的真沒有。

  • 西夏李元昊一個勁在西北邊境鬧騰,多次大敗宋軍,就在新政前一年,由宋仁宗欽點的“官二代”葛懷敏還在定川砦被李元昊設伏殺死。但是那又怎樣,號稱百萬禁軍的北宋,死萬把士兵算什麼,至於葛懷敏這樣不學無術的二世祖,死了只當為國除害。在那些高居廟堂之上的官老爺眼中,
    李元昊就是如來佛祖掌心的孫猴子,也許能撒泡尿噁心噁心你,但是永遠翻不出去。
  • 北方的契丹人,趁著宋朝應付西夏之際鍥而不捨的“敲竹槓”。這就更不算事了,多虧了富弼的努力,談判結果是每年的歲幣從澶淵之盟定下的三十萬兩增加到五十萬兩,用大宋官老爺的話說:多的二十萬就是一個州府的稅收,毛毛雨啦,我們大宋的口號是,能用錢解決的事堅決不動手,更何況這個世界上也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
  • 國內造反,這個就更搞笑了,比如五月發生在沂州(山東臨沂)的造反,頭目叫王倫,人數只有區區五十人,一路折騰到最後也才二百多,佔據了高郵後,立馬自立為帝,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過把癮就死。
  • 對了還有天災,不是缺水麼?但是經過咱們宋仁宗四處求神拜佛的不懈努力,老天爺開眼,這不是下雨了麼?

這樣一分析,我想大家都看出來了,不是不可以改革,而是這次改革的條件根本就不成熟,說句不合適的,美國這會兒疫情數確診近百萬,全球第一,但是你以此為由讓他們向中國學,轉變政府體制,這可能麼?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不知所謂的過程,“君子黨”的作死之路

我們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此次慶曆新政的重要人物,本次改革的主要綱領性文件是范仲淹上書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改革派的主要人物則是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韓琦。看到了吧,四名有口皆碑的名臣君子,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君子黨。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要學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統一戰線是我們獲勝的法寶。

不過很可惜,君子黨們早出生了一千年,沒有機會聆聽主席老人家的教誨,他們使出了層層作死手段,成功的把自己推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自絕於天下。下面咱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君子黨的作死之路。

第一步,挑戰御史臺(難度一星)

我們的歐陽修大人首先發難,直接炮轟御史臺,先是指責兩制推薦的御史臺官“多非其才”,跟著又殺人誅心的指出這些年的臺官們都不稱職,然近年臺官,無一人可稱者。簡簡單單幾句話,把兩制官員和御史臺官推到了對立面,要知道以王拱辰為首的御史臺本來可是支持改革的,這一下關係反而變成了形同水火。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第二步,挑戰全體官場(難度二星)

這個就要從改革的十項主張說起了,我們只看第二項,抑僥倖。

簡單解釋一下吧,宋朝時,在皇帝生日、南郊大禮或者官員退休、死亡之時,都可以為子孫甚至是門客們謀求官職。而我們大宋朝的官家們也是皇恩浩蕩,雨露均霑,有求必應。別的朝代皇帝大喜日子發紅包,宋朝皇帝直截了當的多,直接發官職。長期以往,自然是官員越來越多,最終尾大不掉,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不說,這些憑關係當官的“二世祖”們不學無術胡作非為,還把社會攪得烏煙瘴氣。

范仲淹提出的抑僥倖,就是要制止這種亂象,他大幅提高了給子孫求官的條件,比如每次大禮只能申請恩蔭一人,而且必須是親兒子,乾兒子不行,侄子更不行。

要說政策是好政策,可問題是這樣一弄就把改革派跟整個官場也對立了起來。

第三步,挑戰內部(難度三星)

鄙視完整個官場,君子黨開始了內耗,范仲淹跟韓琦互掐了起來,起因很簡單,為了要在西北邊境修一座城,范仲淹想修,韓琦不讓。過程很複雜,這裡不再贅述。反正就是在改革的關鍵時刻,不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卻要為邊境的一座城池斤斤計較。最終結果是韓琦贏了,修城工程停工,但是君子黨間的裂痕已經形成。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第四步,挑戰終極boss宋仁宗(難度五星)

這裡又要請出我們的作死大師歐陽修。他以唐宋八大家的精彩文筆,呈上了一篇千古名文《朋黨論》。核心思想是一句,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簡單點說就是小人之間是靠利益結為朋黨,君子之間是靠共同的理想信念結為朋黨。所以人君應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不知道是不是歐陽修的腦袋秀逗了,作為一個飽讀詩書之士,您不懂前朝歷史,難道本朝也不懂麼?

宋太祖在奪得政權第三年就曾下詔:及第舉人,不得呼知舉官為恩門、師門及自稱門生。意思很明白吧,少去拉關係結黨營私。

就算是宋仁宗,也曾說過:所下詔,宜增朋黨之戒

這樣的話。不難看出,宋朝歷代皇帝對朋黨都是嚴防死守,而你歐陽修居然大刺刺的宣稱君子可以結黨,理由就是我們是君子,你這不是扇宋仁宗臉外加侮辱仁宗的智商麼?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什麼叫豬隊友?范仲淹一定無數次問過自己,而歐陽修則很好的給出了答案。

荒誕不羈的結局,留下了一場荒唐鬧劇

前面的一切已經註定了這次慶曆新政的失敗,只是沒想到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如此荒誕,而君子黨在失敗中的表現又如此讓人失望。

慶曆新政雖然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但是畢竟還是有幾個小迷弟,小迷妹的。比如徂徠書院創始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就是君子黨的堅定支持者和資深粉絲。

對於范仲淹的變法,他欣喜若狂,精神振奮,認為報效國家的時刻到了,專門寫就《慶曆聖德頌》,贊革新派,貶保守派,指責反對革新的夏竦等人為大奸,這可就把夏竦得罪死了。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除了公開寫文章吹捧改革派,石介還跟富弼等人私下多有書信來往,在其中的一封信中,石介苦口婆心,勸富弼要堅持到底,“行伊、周之事”。伊是伊尹,周乃周公,都是古往今來第一等的輔佐天子賢臣。不知為何這封信到了夏竦手裡,狠石介入骨的夏竦怎肯放過這等天賜良機,唆使家中女奴模仿石介的筆跡,篡改了信件內容,其實也就是變動了一個字,把換成了霍。霍指的是霍光,最大的成就是廢立國君。這一字之差意思可就是天壤之別。信傳到了宋仁宗手裡,宋仁宗還沒有什麼表示,君子黨們自己先坐不住了,也許是預感到山雨欲來,范仲淹和富弼爭相請辭,要求巡邊。最終,慶曆新政以靈魂人物范仲淹出為陝西河東宣撫使,富弼出為河北宣撫使而結束。

讀史到這裡,我總是不由得想起戊戌六君子,想起了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想起了康廣仁的今八股已廢,人才將輩出,我輩死,中國強矣。

那夜,雨中佇立良久的宋仁宗痛定思痛,不想卻上演了一場荒唐鬧劇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沒有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談何變法。遇到挫折想到的是放棄,是遠走高飛,是明哲保身,這不能不說是范仲淹和富弼生命中的一大汙點,而作為改革的領導者,沒有犧牲的信念和覺悟,也難怪,慶曆新政會成為一場荒唐的鬧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