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痛定思痛,調整人員改變戰術,但依舊在芬蘭受挫

自1939年底冬季戰爭爆發開始,因為蘇聯的自大與芬蘭人的堅毅勇敢,使得蘇聯軍隊一再受挫,更因為不接受國際調解,蘇聯被趕出了國際聯盟。於是蘇聯領導層開始調整部署,為接下來的攻勢做準備。

參加過瓜分波蘭的謝苗.鐵木辛哥將軍,被任命為蘇聯的新國防委員和芬蘭戰場的指揮官,他曾是北高加索、基輔和哈爾科夫軍區的指揮官,經驗豐富。

蘇聯痛定思痛,調整人員改變戰術,但依舊在芬蘭受挫

謝苗.鐵木辛哥

鐵木辛哥向斯大林保證,可以拿下芬蘭的主要防線——曼納海姆防線,但絕不輕鬆,會犧牲很多士兵。斯大林承諾,他無需對傷亡數字負責。鐵木辛哥的參謀長是朱可夫,曾在哈拉哈河擊敗日本人。

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因指揮不利,被降為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基里爾.梅列茨科夫被降職為西卡累利阿地峽上的第7軍軍長。部隊也重組為第7軍和第13軍。

蘇軍變化最大的是戰術,之前各單位之間不夠協調,開炮沒有明確的指向,地面部隊無法呼叫火力支援,甚至還有誤傷友軍的事件存在,因此蘇聯軍隊再次進行訓練。新的戰術主要是拉伸芬蘭的防線,被稱作“啃咬”,裝甲部隊先刺穿曼納海姆防線,然後步兵跟上,最後打破整段防線,使芬蘭軍隊被迫後撤。

蘇聯痛定思痛,調整人員改變戰術,但依舊在芬蘭受挫

蘇軍經過訓練得到了緊密的兵種協同,並且炮兵也拿到了正確的測繪圖,空中偵察也確定了芬蘭人大部分的防禦工事。蘇軍痛定思痛,全面修改問題,可謂是萬事俱備。但實際戰鬥又出現了問題。

“……情況非常符合邏輯,隨著北方道路的激戰,芬蘭人發現敵軍被一片片的孤立起來……像蠕蟲一樣蜷縮起來,他們擁有裝甲和炮兵,但只是停下來防禦,芬蘭人別無選擇,只能包圍他們,不久,西方記者向全世界報道芬蘭人的新型戰鬥策略,但對芬蘭人來說,mottis是令人反感的,但卻是必要的邪惡之舉。”mottis可以理解為包餃子。

蘇聯痛定思痛,調整人員改變戰術,但依舊在芬蘭受挫

蘇軍被分割包圍,有些是坦克部隊,有些是步兵部隊,有些是補給隊,甚至有些是司令部。如果是卡車或坦克部隊,彈藥充足防禦力強,芬蘭人就在他們四周修築陣地,圍困至敵軍斷糧,即使可以空投食物,大部分也都被芬蘭人攔下。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高層的命令,所有拿下的領土,都必須堅守到最後一個人,不準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