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影評

剛剛開通頭條號,先發一篇許久前寫的影評,希望能以文會友,有二三知音,聞曲而來。

《芳華》影評

《芳華》影評——與一好友偶然的筆底交換

幸虧是看過了,再看你的影評,不然才是真的“避之不及”,被透個徹底呢,溫童鞋文采斐然,筆底溫柔,令我動容,老袁在去重慶的火車上給一個大大的贊,同時呢,強烈要求,以後多在朋友圈裡寫一些長的可以讓人品讀的文字嘛,如此更多驚喜的思維之光,也許可以碰撞出一些值得期許的文字火花,何樂不為?

近年來,無數位知名、不知名的導演,在無數個院線消費著人們心中關於“愛情”“青春”這個經久的話題,不論小清新風的《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還是感傷型、奢華迷醉型《致青春》、《左耳》,根號二的《小時代》,甚而麻花的扛鼎之作《夏洛特煩惱》,對,一定還有微電影《11度青春之老男孩》,凡此種種,都不曾逃出:校園、初戀、羅大佑…雷同的大時代烙印,讓這一代觀影人開始麻木。

《芳華》影評

而《芳華》如有特別,是因為她談及的不再是70、80、90後的青春,而是50、60後的芳華,且不論劇本本身是否有落俗套,但馮導膽識過人的對於“文革”“知青”“自衛反擊戰”的觸及,已經奠定了她不會太俗。

前日和之前廣州工作時的房東叔叔通電話,年近60的叔叔年輕時是優秀的舞蹈演員,應該來說也是將整個青春獻給了他的愛好和那個時代,以至於有過八段戀情,卻至今沒有築巢。

《芳華》影評

他不無激動的跟我講“你看了《芳華》沒有啊,真的是寫出了我們那一代人的記憶啊,太好了…”轉而又說:“哎,太快了…”,我在電話這頭分明能感受到一位孤獨的老人,在偌大的空房子裡,似有“老友重逢”離別時那種欣喜過後的悲涼。

從《老炮兒》到《芳華》,我們或者應該替上一輩感謝馮導,讓他們自己都漸漸忘去的青春,還能有“幾個億”的價值,這一次被消費或許值得。

《芳華》影評

社會學的專業背景,讓我特別喜歡莫文蔚《當你老了》中扎心的歌詞:“當你老了,頭髮白了,還有沒有人,愛你蒼老的皺紋”,隨著退休,50後、60後漸漸的要在歷史舞臺上謝幕了,我想他們最懼怕的不是蒼老,而是遺忘,不禁暢想,一群頭髮斑白的中老年人,手拉手的走進影院,老淚縱橫間的相視一笑,想必是幸福的吧。

如果可以,我真想飛回宜昌,只是帶老媽去看一場“芳華”,年輕的時候,她沒有跳過舞,沒有參過軍,也沒有那麼一封風中飄零的情書,但她一定有她的“文工團”,是的,每個人都有。

《芳華》影評

那麼最後,問題來了,終有一天,當你我垂垂老去,誰還會記得這個有嘻哈的時代,我們荒唐的青春呢?

——2017冬至京至渝途中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