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利率明顯下降,存款基準利率或成下一關注點

LPR利率明顯下降,存款基準利率或成下一關注點

核心觀點

本月1年期LPR利率下降20個基點,為LPR改革以來的最大降幅;而LPR報價利率曲線進一步的“陡峭化”我們認為也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在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激勵銀行加大對基建投資的信用支持力度。後續存款基準利率的調降仍然可期,最早二季度有望落地。

事項

2020年4月20日,央行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 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分別較上月報價下浮20BPs和10BPs,符合我們預期。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正文

4月LPR報價的下降幅度創LPR定價改革以來的最大降幅。本月,1年期LPR利率跟隨前序OMO及MLF的降幅,等幅下降了20個基點至3.85%的水平,而5年期LPR則延續了過去幾次操作中“減半操作”的規律,下降了10個基點至4.65%,下降幅度與我們在上個月末報告中的預測(具體可參見3月30日外發報告《OMO利率下降20個基點,將推動4月LPR利率明顯下降》)一致,這也是去年8月LPR改革開啟以來最大的單月降幅(圖1)。我們認為這充分體現了新的LPR定價模型的可執行性及運轉效率,預計後續的降息還將圍繞這一傳導機制繼續落地。

不等幅的短期和中長期降息,也有“一箭三雕”的效應,能夠幫助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同時激勵銀行加大對中長期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還能夠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針。在本次LPR報價下降後,可以看到利率報價的“斜率”在進一步拉大,從“加點端”考量,5年期LPR較MLF利率的點差已經達到170個BPs,而1年期的相應點差仍然維持在90個BPs。我們認為這有三重含義:1)1年期LPR利率更多對應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報價利率的下降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幫助企業“減負”;2)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而言,由於5年期LPR利率對應的是以地產融資、基建投資及部分製造業投資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圖1),因此較陡峭的“斜率”也可能引導銀行從增厚自身利潤的層面增加對中長期貸款的供給,加大對基建投資的資金支持力度;3)由於現階段房貸利率已掛鉤5年期的LPR報價,因此較小的5年期LPR降幅也能夠進一步落實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針,不從需求側給予購房者過多的政策刺激。

下一步怎麼看?我們預計降存款基準利率大概在二季度的宏觀政策選項當中,提示近期可能迎來調降的可能。

在上週五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中,會議對貨幣政策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提及“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其中,針對“降息”的表述,除進一步降低OMO、MLF、LPR利率外,我們認為大概率也將對應到對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降息上。在目前的LPR降息週期中,從淨息差角度,短期銀行面臨一定壓力。儘管從時點上看,新發放貸款利率對銀行貸款收益率影響相對遲緩,但拉長來看,若LPR利率今年還將進一步下降,那對銀行體系而言的衝擊還將進一步顯現。通常,政治局會議對季度層面的宏觀政策指引較大,因此我們認為降存款基準利率應在二季度的政策選項當中,近期有望迎來存款基準利率的下降,幅度預計在10-15個基點,從供給端發力,促進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貨幣政策節奏展望:進一步降準、降息均可期,重申二季度為政策密集的窗口期。我們認為二季度是財政政策發力、CPI通脹壓力下行而PPI仍處低位的時間窗口,是一個較好的貨幣政策加力時機。具體到工具組合上,在數量上,我們認為全年仍有約100個基點的準備金率下降空間(或等幅的其他長期流動性投放措施),可能分兩次落地,具體時點預計將匹配財政政策的落地時點(如後續地方專項債進一步下達額度的時點、特別國債的發行時點等),可能在5月和7月前後,從而幫助平抑債券市場供給加大所帶來的流動性壓力,與財政政策的逆週期政策形成合力(圖2)。而在價格層面,我們認為後續OMO及MLF利率均有望進一步下降2次左右,有15個基點左右的下降空間,進一步帶動LPR利率下降,到三季度LPR利率有望降至3.7%左右水平。

LPR利率明顯下降,存款基準利率或成下一關注點

LPR利率明顯下降,存款基準利率或成下一關注點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0年4月20日發佈的報告《2020年4月20日LPR降息點評:LPR利率明顯下降,存款基準利率或成下一關注點》,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特別聲明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