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1

电影《过春天》里,女孩佩佩十六岁,恰是青春懵懂的年纪。

她的生活,介于青春期与成年人的分界线。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为了实现和朋友一起去日本看雪景的梦想,年纪尚小、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的女孩,每天穿梭于通往深圳和香港的口岸,随身携带着几个手机过关,从中赚取收入。

不知不觉中,她已然成为一名年幼的“水客”。

佩佩出生在香港,生活在深圳,母亲是被父亲抛弃在内地的“小三”。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年幼的少女内心变得沧桑成熟。私带手机买卖,明知是走钢丝的冒险,却依旧铤而走险。

身份尴尬,沉默少语,内心却是隐藏着无数的故事。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也只有在点数一张张钞票的时候,她才能真切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仿佛在脱离腐朽、接近梦想。

佩佩的存在感,似乎在握着手中赚到的钱面前,来得更为实在。

然而,除了以身犯险,花季少女真的没有其它实现梦想的路径可走了吗?

2

原生家庭的阴影下,一个人的成长到底面临有多少的委屈?

十几岁的女孩,在色彩斑斓生活面前,还是一张等待绘画的白纸。

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就会感知到什么,反射在幼小心灵中,便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如同《过春天》里面佩佩的经历,作为父亲在香港的家庭之外遗弃在深圳的“小三”而存在,母女二人的生活,一眼望去,都是昏沉暗淡。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香港和深圳,隔着一个海关的距离,除此之外,身份的认可,却是如此遥不可及。

相比于佩佩香港的同学,她虽然在同所学校上学,但是她在香港没有家。同学们有家,有父母,有爱……横亘在佩佩面前的,只有一条每天往返香港和深圳之间的关口。

密集的人群,各色的嘴脸,复杂的气息……如同一张张大网,遮住了她对未来的幻想。

幼小的身躯,只能混迹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不断向前。

她有时候说普通话,但跟香港的同学又会说粤语。两个语言的切换之间,是她小心维护的生活平衡,还有脆弱的自尊心。

3

有人说,你来自什么样的阶层,就会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命运。

这句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适用的。

曾经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考状元,都自带条件优越的家庭背景。

道理通俗易懂。经济基础良好,一家人不用为生计奔波发愁,自然能在经济基础之上为上层建筑谋划。

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在免除孩子经济负担之外,还能给与精神方面的正确指引。

所以说,那些社会底层的孩子,还没有起步,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想要成功,必然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曾经有篇文章,写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成长差距,题目叫做《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喝咖啡》。

有人认为言过其实,反射在现实中,一点也不夸张。

在有些人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另一人看来,却是生活的奢侈。

湖南台的综艺节目《变形记》的初衷,是让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互换生活环境,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拓宽彼此的生活视野。

对于来自城市的孩子而言,切实达到了开阔眼界的效果,他们知道了有些地方原来还要烧柴做饭,还要喂牛喂猪,还要在炎热天气去农田里干活,冬天的家里居然没有空调和暖气……十几天的体验过后,他们回到原来的城市,在阔别已久的舒适房间里,细细怀念那些特殊的经历,觉得那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同样的事情,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却格外残酷。他们原本的世界就局限于农村,参加节目之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自己的同龄人,过着比自己幸福很多倍的生活。节目体验结束,他们还要被打回原形,重返原来的贫困生活,这种心理落差实在太大。

从正面考虑,有些农村孩子能够因此奋发努力,若干年后,终于有机会喝上了一杯属于自己的咖啡。这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就是这方面的实例,但是,她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内心的伤痕却无法填平。在被二哥暴打住院的时候,她对前来为二哥求情的父亲说,我曾经偷偷去做过DNA检测,真心希望我不是你们的孩子。这样,你们对我所有的不好都能理解了。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然而,还有些女孩,就像是《过春天》中的佩佩一样,她也曾经憧憬过,努力过,到了最后,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努力,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垮。

理想与现实,似乎隔着一层玻璃,一切看上去清晰透明,却并不容易找不到跨越的出口。

4

香港作家亦舒在小说《阿波罗的神坛》中,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少女的故事。来自富裕家庭的女孩伍模和身世复杂的女孩戚圆,因为同班同学的缘故,逐渐熟悉,并成为好朋友。

两个人年龄相近,一个是出身富家,一个出身贫家;她俩的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个女孩先后遇见了同一个英俊的男人,但一个享受了他良知的一面,另一个遇见他无耻的一面;

女孩戚圆心里聪敏,处事成熟果断,爱上男孩,为对方怀孕,却被对方嫌弃抛弃,最终悲惨收场。

女孩伍模生性单纯,爱上同一个男孩,虽然最后没有走在一起,却有机会走出失恋阴影,开启了崭新的旅程。

她的背后,是雄厚的家庭财力加持。

这个时候,不能不惊叹于家庭在女孩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前者失恋,遭到前男友的奚落,只能在脏乱的出租屋里流眼泪,还要为未来几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长吁短叹。对她而言,生活的悲惨一眼就能看到穿。

后者失恋,只是源于对方的不告而别。虽然情绪悲伤,但是锦衣玉食,还有父母给她安排的出国留学机会,转换环境,很快就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5

回归现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小说中女孩那样的好运气。

90后一代,可谓生逢其时。没有经济负担,还有父母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很多感兴趣的事情。这种轻松自在的情境下,输赢显得并不重要,他们反而更容易收获幸福和成就。

反观大部分的70后和80后,就没有那么的幸运。

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子女等待抚育。当自己还是幼童的时候,受限于出生年代相对的落后条件,并没有能够享受到雄厚经济实力带来的放松和自由。感受到父辈的生活压力,更是不敢停滞不前,反而肩上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但要依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要改善父母的生活,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有些男人下班后喜欢在车库的汽车里静静待一会,充分享受做回自己的感觉。因为他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太多了,在家里,他是孝顺儿子、是严厉父亲、是温暖的老公;在公司,他是工作骨干,身披坚硬的盔甲,口袋里备有多个面具,很难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

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与社会产生暴力对抗,谨小慎微地驾驶着家庭的小船,在社会的海洋中稳妥慢行。

也只有在车库这个沉默清冷的地方,他能暂时摘下面具,做回一分钟的自己。

如同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大哥苏明哲,在美国被公司裁员,明明生活在求职失败的恐慌和房贷压力的催逼下,给国内的父亲和兄妹打电话时依旧摆出大哥的高姿态,绝不吐露半句自己生活的不堪。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未来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不得而知。他只知道,有一份应尽的责任,让他时刻扮演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无论内心快乐与否。

6

《过春天》堪称一个孩童生存状态的剪影。

香港和深圳,分别代表了理想与现实。

理想很美满,现实很讽刺。十六岁的女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穿梭行走,有时候觉得理想很近,却又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现实。

这是都市森林中,每个人生活中的两条路啊。

上一代人的情感恩怨,本不应该由年幼的孩童来承担,但是谁都无法选择父母和家庭。

有些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迈出泥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是,那些没有走出泥潭的女孩呢,她们才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

社会上,也许还有千万个佩佩等待被救赎,关乎物质,更在于精神。

过春天:花季少女何必舍身赚钱?

试着为她们打开一扇窗,在阳光洒进来的那一刻,她们终会明白,要学会在这个看似薄情的世界温暖地生活,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