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1

電影《過春天》裡,女孩佩佩十六歲,恰是青春懵懂的年紀。

她的生活,介於青春期與成年人的分界線。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為了實現和朋友一起去日本看雪景的夢想,年紀尚小、大部分時間用於讀書的女孩,每天穿梭於通往深圳和香港的口岸,隨身攜帶著幾個手機過關,從中賺取收入。

不知不覺中,她已然成為一名年幼的“水客”。

佩佩出生在香港,生活在深圳,母親是被父親拋棄在內地的“小三”。特殊的家庭背景,讓年幼的少女內心變得滄桑成熟。私帶手機買賣,明知是走鋼絲的冒險,卻依舊鋌而走險。

身份尷尬,沉默少語,內心卻是隱藏著無數的故事。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也只有在點數一張張鈔票的時候,她才能真切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彷彿在脫離腐朽、接近夢想。

佩佩的存在感,似乎在握著手中賺到的錢面前,來得更為實在。

然而,除了以身犯險,花季少女真的沒有其它實現夢想的路徑可走了嗎?

2

原生家庭的陰影下,一個人的成長到底面臨有多少的委屈?

十幾歲的女孩,在色彩斑斕生活面前,還是一張等待繪畫的白紙。

生活的畫卷徐徐展開,首先看到的是什麼,就會感知到什麼,反射在幼小心靈中,便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如同《過春天》裡面佩佩的經歷,作為父親在香港的家庭之外遺棄在深圳的“小三”而存在,母女二人的生活,一眼望去,都是昏沉暗淡。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香港和深圳,隔著一個海關的距離,除此之外,身份的認可,卻是如此遙不可及。

相比於佩佩香港的同學,她雖然在同所學校上學,但是她在香港沒有家。同學們有家,有父母,有愛……橫亙在佩佩面前的,只有一條每天往返香港和深圳之間的關口。

密集的人群,各色的嘴臉,複雜的氣息……如同一張張大網,遮住了她對未來的幻想。

幼小的身軀,只能混跡在洶湧的人潮中,被命運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

她有時候說普通話,但跟香港的同學又會說粵語。兩個語言的切換之間,是她小心維護的生活平衡,還有脆弱的自尊心。

3

有人說,你來自什麼樣的階層,就會決定你有什麼樣的命運。

這句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適用的。

曾經有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高考狀元,都自帶條件優越的家庭背景。

道理通俗易懂。經濟基礎良好,一家人不用為生計奔波發愁,自然能在經濟基礎之上為上層建築謀劃。

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在免除孩子經濟負擔之外,還能給與精神方面的正確指引。

所以說,那些社會底層的孩子,還沒有起步,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想要成功,必然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

曾經有篇文章,寫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成長差距,題目叫做《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坐下來和你一起喝咖啡》。

有人認為言過其實,反射在現實中,一點也不誇張。

在有些人看起來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另一人看來,卻是生活的奢侈。

湖南臺的綜藝節目《變形記》的初衷,是讓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孩子互換生活環境,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拓寬彼此的生活視野。

對於來自城市的孩子而言,切實達到了開闊眼界的效果,他們知道了有些地方原來還要燒柴做飯,還要喂牛餵豬,還要在炎熱天氣去農田裡幹活,冬天的家裡居然沒有空調和暖氣……十幾天的體驗過後,他們回到原來的城市,在闊別已久的舒適房間裡,細細懷念那些特殊的經歷,覺得那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同樣的事情,對於來自農村的孩子卻格外殘酷。他們原本的世界就侷限於農村,參加節目之後,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很多自己的同齡人,過著比自己幸福很多倍的生活。節目體驗結束,他們還要被打回原形,重返原來的貧困生活,這種心理落差實在太大。

從正面考慮,有些農村孩子能夠因此奮發努力,若干年後,終於有機會喝上了一杯屬於自己的咖啡。這也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就是這方面的實例,但是,她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內心的傷痕卻無法填平。在被二哥暴打住院的時候,她對前來為二哥求情的父親說,我曾經偷偷去做過DNA檢測,真心希望我不是你們的孩子。這樣,你們對我所有的不好都能理解了。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然而,還有些女孩,就像是《過春天》中的佩佩一樣,她也曾經憧憬過,努力過,到了最後,所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努力,都被殘酷的現實一一擊垮。

理想與現實,似乎隔著一層玻璃,一切看上去清晰透明,卻並不容易找不到跨越的出口。

4

香港作家亦舒在小說《阿波羅的神壇》中,講述了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少女的故事。來自富裕家庭的女孩伍模和身世複雜的女孩戚圓,因為同班同學的緣故,逐漸熟悉,併成為好朋友。

兩個人年齡相近,一個是出身富家,一個出身貧家;她倆的命運是完全不一樣的。

兩個女孩先後遇見了同一個英俊的男人,但一個享受了他良知的一面,另一個遇見他無恥的一面;

女孩戚圓心裡聰敏,處事成熟果斷,愛上男孩,為對方懷孕,卻被對方嫌棄拋棄,最終悲慘收場。

女孩伍模生性單純,愛上同一個男孩,雖然最後沒有走在一起,卻有機會走出失戀陰影,開啟了嶄新的旅程。

她的背後,是雄厚的家庭財力加持。

這個時候,不能不驚歎於家庭在女孩成長中發揮的作用。

前者失戀,遭到前男友的奚落,只能在髒亂的出租屋裡流眼淚,還要為未來幾個月的房租和生活費長吁短嘆。對她而言,生活的悲慘一眼就能看到穿。

後者失戀,只是源於對方的不告而別。雖然情緒悲傷,但是錦衣玉食,還有父母給她安排的出國留學機會,轉換環境,很快就走出了失戀的陰影。

5

迴歸現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小說中女孩那樣的好運氣。

90後一代,可謂生逢其時。沒有經濟負擔,還有父母的經濟和精神支持,可以放開手腳去做很多感興趣的事情。這種輕鬆自在的情境下,輸贏顯得並不重要,他們反而更容易收穫幸福和成就。

反觀大部分的70後和80後,就沒有那麼的幸運。

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子女等待撫育。當自己還是幼童的時候,受限於出生年代相對的落後條件,並沒有能夠享受到雄厚經濟實力帶來的放鬆和自由。感受到父輩的生活壓力,更是不敢停滯不前,反而肩上揹負了沉重的負擔。不但要依靠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善父母的生活,為下一代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

有些男人下班後喜歡在車庫的汽車裡靜靜待一會,充分享受做回自己的感覺。因為他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太多了,在家裡,他是孝順兒子、是嚴厲父親、是溫暖的老公;在公司,他是工作骨幹,身披堅硬的盔甲,口袋裡備有多個面具,很難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獨處時光。

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與社會產生暴力對抗,謹小慎微地駕駛著家庭的小船,在社會的海洋中穩妥慢行。

也只有在車庫這個沉默清冷的地方,他能暫時摘下面具,做回一分鐘的自己。

如同電視劇《都挺好》中的大哥蘇明哲,在美國被公司裁員,明明生活在求職失敗的恐慌和房貸壓力的催逼下,給國內的父親和兄妹打電話時依舊擺出大哥的高姿態,絕不吐露半句自己生活的不堪。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未來自己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他不得而知。他只知道,有一份應盡的責任,讓他時刻扮演屬於自己的社會角色,無論內心快樂與否。

6

《過春天》堪稱一個孩童生存狀態的剪影。

香港和深圳,分別代表了理想與現實。

理想很美滿,現實很諷刺。十六歲的女孩,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穿梭行走,有時候覺得理想很近,卻又不得不面對冰冷的現實。

這是都市森林中,每個人生活中的兩條路啊。

上一代人的情感恩怨,本不應該由年幼的孩童來承擔,但是誰都無法選擇父母和家庭。

有些孩子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終於邁出泥潭,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但是,那些沒有走出泥潭的女孩呢,她們才是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群體。

社會上,也許還有千萬個佩佩等待被救贖,關乎物質,更在於精神。

過春天:花季少女何必捨身賺錢?

試著為她們打開一扇窗,在陽光灑進來的那一刻,她們終會明白,要學會在這個看似薄情的世界溫暖地生活,努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