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保守派議員以及倒戈議員開始聯合鎮壓民眾運動

隨著"長期議會"內部政治派別的進一步分化,激進派方面的政治勢力不斷萎縮,而那些紛紛臨時倒戈向封建政治勢力的反王權派議員們,卻成為了向昔日戰友猛烈進攻的敵人。

而隨著社會民眾政治運動的不斷高漲,其已經對封建勢力的核心利益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議會當中的保守勢力同樣將這些中下層民眾,作為了日後加強鎮壓的對象。

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儘管當"長期議會"召開初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議會政治局勢,但是反王權派以及資產階級政治勢力,始終保持團結鬥爭的精神,並且聯合社會大眾的力量,最終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限制王權的法案,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但是此刻這些議會保守政治勢力以及倒戈派,在面臨民眾不斷伸張民主與自由的政治願望,不斷想要收回自己曾經被強行霸佔的權益的政治運動之時,他們似乎並沒有將當初民眾對他們的政治支持記在心上,而是反過來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運動。

隨著中下層民眾反抗運動的持續進行,"長期議會"的下院開始討論一系列鎮壓民眾的法案,並且通過了得到上院的支持。

而國王查理一世在看到議會開始注重維護王權,將鬥爭目標轉向了廣大民眾之時,心裡自然就樂開了花,果斷簽署國王法令,將鎮壓民眾運動的法案付諸於實踐。自公元1640年至1643年的短短三年中,英國審判農民運動所謂的"主犯"多達246人、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農民運動對倫敦的政局發展影響愈發重大

"長期議會"在發展到了公元1643年之時,其所存在的政治革命意義已經微乎其微,因為在議會內部的激進派政治勢力,面對強大的保守勢力之時,很難取得實質性的勝利果實,因此他們不得不開始走出議會這個封閉的政治空間。

他們需要尋求廣大社會中下層民眾的輿論和政治支持,這是使得民眾運動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原因。

當然,議會中的保守勢力以及封建統治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跟不不會允許英國民眾運動,再如此肆無忌憚的進行下去。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這種鎮壓民眾運動的行動在公元1643年之時,發展到了頂峰,社會階級矛盾也在此時達到了一個峰值,隨時都可能會被激化,造成進一步的社會動亂。

廣大民眾的反抗運動所展現出來的影響力之大,在公元1642年封建政府逮捕了五名激進派議員之時,得到了充分體現。

由於查理一世難得地發現,議會居然能夠開始維護自己的王權,以及封建統治集團的政治利益,因此他開始結束了之前保持沉默的狀態。

為了進一步伸張王權、加強對激進派政治勢力的鎮壓,查理一世於公元1642年初強行將議員漢普頓、皮姆等人逮捕。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此次強制行為,再一次將王權專制的本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為此引發了社會輿論的一片譁然,民眾運動發展到了高峰。

五位激進議員被政府逮捕之後,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向倫敦集中,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武裝的群眾。

查理一世迫於壓力不得不選擇釋放這五位議員,民眾運動取得了巨大勝利,隨後他們開始進入到議會,成為倫敦的控制者,查理一世不得不選擇出逃。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迫於政治壓力,國王不得不出逃

"長期議會"內部的政治派別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分化,實際上是導致此次議會最終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政治舞臺的重要原因。

那些在滿足自己政治、經濟等利益的法案通過之後的反王權派勢力,紛紛倒戈向了查理一世以及腐朽的封建政府。

如此一來,議會中真正具有反王權政治革命思想的政治勢力越來越單薄,以至於他們在政治決策、主張以及投票之時,處處受到那些保守政治勢力的掣肘和控制。但是激進派勢力並沒有放棄,相反他們加緊了和他們背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繫。

在主要的反王權派勢力與資產積極勢力分道揚鑣之後,英國社會的中下層民眾成為了資產階級的強大支持者。

查理一世想要重塑王權,卻引發大規模抗議,落得個出逃倫敦的下場

規模越來越大,衝擊力越來越猛的民眾反抗運動,與資產積極在議會中的政治運動相互配合,給予了封建統治集團沉重的打擊。

而查理一世當得知"長期議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分歧之後,他終於可以開心地繼續進行自己久違了君主專制統治。

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旦之前的君主專制統治被破壞之後,隨著社會政治趨勢的發展,想要重塑王權幾乎是不可能的,最終查理一世還是在民眾反抗運動的打擊下,不得不選擇出逃倫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