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且徐行

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讲她当广播员的经历,如何打开广播,播放什么内容,怎样选择歌曲……小小的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奇妙且有意思的职业,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广播员。现实中我没能如愿,可是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便以朗读为媒介,与学生共筑属于我们的“小种子朗读教室”。

记得刚接班时,孩子们还未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打了上课铃没进教室是常有的事,即便有些孩子坐在了教室里,心思也还留在教室外。于是,我设计了课前5分钟读古诗活动。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班每天晨读和语文课前5分钟,雷打不动地朗读诗歌。我一首首带读,孩子们模仿。慢慢地,一批“小种子”开始冒芽,我就选小老师带读,最后才是全班齐读。

春暖花开时,我们还会进行“春天,我与古诗有个约会”主题朗读活动,让孩子遨游在春光旖旎中。我还策划了“亲子诗词大会”,家长用方言、孩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大PK(对决)。3年来,孩子们轻轻松松记下了150多首诗,有的孩子还走进了文学的世界。

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2018年末,我开通了“小种子电台”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学生作品。开始时毛遂自荐者少,我便与一些孩子商量先行试水,并且在选文及录制上给予指导。每次推出学生作品后,我都收到许多家长和朋友的反馈,我也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们。“小种子电台”有了一批忠实听众,就像作家有了读者。

如果说孩子爱上朗读在我的意料之中,那么一个失聪的孩子也能爱上朗读并且通过朗读扬起自信的风帆,则带给我大大的惊喜。

李明是三年级转来的,刚来时极不适应:晨读时,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在教室里跑;上课诵读接龙时,他站起来咿咿呀呀引起哄堂大笑……渐渐地,他的眼神黯淡下来。

许多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摸摸他的小脑袋,让他感受我的善意。我们约定,李明每天给我读一篇文章,终于这颗倔强而孤独的“小种子”冒出了第一个“芽”。

在疫情这段特殊时期,孩子们居家学习,“小种子电台”照例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纷纷发来录制的朗读视频,兴趣极高。一天,一个声音让我为之一振,是李明的读书声,如此清晰、熟悉。李明妈妈告诉我,他天天在公众号里听同学朗读,跟着同学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虽然他读的内容不多,发音听起来也有些吃力,但他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开始。

那一期,我将“最闪亮小主播”头衔给了李明,他看着同学在班级群中为他点赞,还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录下一期。隔着屏幕,我仿佛看到了李明那双清亮如水的眼睛。

细数流年,我与孩子们沉浸在朗读的世界中。课堂上、放学后,我为他们朗读曹文轩、金子美玲的作品,为他们朗读《岳飞传》,为他们朗读唐诗宋词;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在家里读,在微信里读,在高兴时读,在生病时读……

这不就是小种子发芽的故事吗?不只是发芽,还有生长,幸福地生长,不可遏制地生长。因为朗读,学生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因为朗读,我获得了更多认可和机会;因为朗读,在人生的灰暗时刻,我们依旧懂得吟啸且徐行。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俱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润物有声,因爱朗读。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29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