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的智囊團去哪了?

家有兒女uncle鍾


荀彧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三國志 魏書十》

自遷帝西京,山東騰沸,天下之命倒縣矣。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氏。察其定舉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國艱,豈雲因亂假義,以就違正之謀乎?誠仁為己任,期紓民於倉卒也。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過矣。常以為中賢以下,道無求備,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夫以衛賜之賢,一說而斃兩國。彼非薄於仁而欲之,蓋有全必有喪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

荀令君之仁,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傳》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備,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海內英雋鹹宗焉。前後所舉者,命世大才,邦邑則荀攸、鍾繇、陳群,海內則司馬宣王,及引致當世知名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之儔,終為卿相,以十數人。取士不以一揆,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曹操曰:“二荀令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曹操稱“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攸傳》注引《傅子》

司馬宣王常稱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鍾繇以為顏子既沒,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或問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顏子,自以不及,可得聞乎?”曰:“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聰明,每有大事,常先諮之荀君,是則古師友之義也。吾等受命而行,猶或不盡,相去顧不遠邪!”《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陳群與孔融論汝、潁人物,群曰:“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荀彧傳》注引《荀氏家傳》

荀攸

曹操: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

曹操: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達即其人也。

傅子: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曹操: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也。

陳群: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

曹操: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荀攸專

曹操: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曹操: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勸變,其良、平之亞欺!

賈詡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勸變,其良、平之亞欺!

程昱

陳壽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郭嘉

陳壽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個人認為此5人荀彧和賈詡並列第一,2人都是三國時期一流軍師,才智不相上下,2者才智所表現的才能不一所以不好評論。荀彧善內政,乃曹操手下第一內政高手。賈詡善計謀,乃曹操手下第一心計謀士,其陰險無人出其左右,而且是個會自保的人。荀攸和排第2,曹操攻打張繡,呂布,袁紹等強敵時,荀攸都在他身邊為他出謀畫策,並每每成功.可見他精通謀略,但是把他放在賈詡之後,並不是說他的謀略不及賈詡,而是其心不歹於賈詡。程昱,他也是個很厲害的謀士並且還會帶兵,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就是他未在曹操集團時的戰例,並在呂布舉兵來侵時和荀彧保住3城,他的謀略只是稍遜色於文若。郭嘉就是第3了,按照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此中排列可看出他在程昱之後,他被稱之為鬼才,會看清時勢並準確判斷。排在最末,是因為他沒有軍事才能,沒帶過兵,也沒有過戰績,未死之前謀略方面的功績在也沒有前4者大。但是他深知曹操之心,受到曹操極大的賞識 。


影小集


智囊團僅僅是參謀,不是最終的決策者。曹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聰明人也有其固執所在,當曹操最終決定了,智囊團也無能為力。

需要說的是軍事上兩大謀主荀彧、賈詡。在赤壁之戰後,曹操說悔不聽奉孝之言,這裡說的奉孝就是荀彧。荀彧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是身體非常不好,在赤壁之戰荀彧去世了。而賈詡這個人利害之處在於看透人心,但是因為是後來到的曹操那兒,所以非常低調、不著重表現自己。


周曉林律師


曹軍在赤壁之戰的大敗,非智囊之過,乃曹操之失。


《三國演義》本非正史,書中關於赤壁之戰的文字,對曹操的智囊團的描述都是隻言片語,而大量的篇幅都是描寫孫劉兩家的文臣武將的計謀,這與作者羅貫中“揚劉抑曹”的寫作思路有關,更是為營造諸葛亮的主角光環。

實際上曹操的智囊團,在曹操攻袁紹,滅呂布。逐張繡,取荊州的系列重大行動中都有卓越的表現,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了局面。

就如隨曹操同下江南的謀士荀攸,就曾為曹操獻奇計十二次,計計有效,如曹操征伐呂布時,出計水淹邳州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中,又獻計除掉了顏良和文丑等,有“謀主”之稱。

難道到了江南,眾智囊因水土不服,就智商歸零了。在赤壁之戰就沒有提過一點合理化建議嗎,也看不透孫劉設的計謀?

其實不是,在出徵前,曹操的謀士荀彧就建議過如何取下荊州,《三國志·荀彧傳》記載:“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還有賈詡,在曹操佔領江陵以後,就其水路進攻東吳提出過想法,《三國志·賈詡傳》記載:曹公入荊州,降劉琮,欲順江東下,以取孫氏。賈詡言於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聞,兵勢盛矣!若因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江東可以不勞眾而定也。”

那為何曹操的智囊團在赤壁之戰集體消失了?這與曹操有莫大的關係。

未能知己知彼

曹操之所以能掃平北方諸侯,那就是對北方對手做了充分的瞭解,並根據自身情況加以應對,才能打出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才可以屢戰屢勝。

而進攻江南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攻荊州時,曹操及手下人都認為,搞定荊州起碼得幾年時間,因為劉表有十多萬部隊,而且經營數十年,地盤廣闊,實力雄厚。沒想到劉表不爭氣的兒子劉琮聞曹操大名,嚇得趕緊舉荊州數百萬眾歸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曹操向來講究兵貴神速,如今輕易得了荊州,更兼自己本身實力雄厚,又收編了荊州的水軍,認為可以一鼓作氣,拿下江南半壁。就忽視對孫劉軍事部署的情報收集。

而對手卻“知己亦知彼”,《三國志·赤壁之戰》有: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過於自負而驕

曹操在稱霸北方之後,又輕易拿下了荊州,這時候的他,躊躇滿志,對江南之地誌在必得,感覺自己馬上能一統天下了,任何的消極言論都聽不進去,曹操的性格,謀士們都知道,知道如果現在進言也得不了好,《三國演義》就寫到過一件事:曹操赤壁大戰前,大宴眾將,酒後橫槊吟了首詩,詩中有句:“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結果有個不識時務的劉馥,說這幾句詩有不吉之言,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刺死劉馥,此刻的的曹操已經自負到了極點了。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眾多,其中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古語曾言“謀事在天,成事在人”,曹操在這一戰中“天時、地利、人和”皆失,失敗是必然的,赤壁之戰時謀士能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

由史鑑今,在現代的管理中,如果決策者在決策時過於的自我,不利用好自己的智囊團,曹操的赤壁之敗的故事,未嘗不會重演。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聯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