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现代人感觉都读的少了?

~初~


现代和古代有太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古代社会唯一的优势恰好也就是《四书》、《五经》。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没有像现在我们这样的经济结构的转化,而衍生出来的这若干行业。在讲究阶级地位的“士农工商”的古代,对于古人来说除了去了参加国考没有别的出路。

从汉武帝时期,便被奉为正统的儒学开始成为主流思想,而且那个时候选拔官员的“察举”制度多面对的是儒生,于是代表了儒学思想最高集成的《四书》、《五经》成为士人阶层的必读经典。

后来,随着始于隋朝科举制度的产生,更是将《四书》《五经》拔高到了更为巅峰的高度。

科举———这源于汉、创于隋、确于唐、完于宋、盛于明、清的选官制度,相继延续了1300多年,而且当时考试的内容全都一脉相承地出自《四书》、《五经》。

上面说了,古代人不像现代人这样有很多的工作门路可供选择。只留下了“士”这一条出路。

做士的第一步就是十年寒窗苦读,然后再去参加科举考试。

在唐朝,科举常见的是“明经”和“进士”,明经主要考的是记忆,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填空,抽个文章,把文章里面空缺的填上。这个可不像现在似的,有老师给划重点,全凭背诵。20多万字的文言文要全部背到脑子里,不读能行吗?

宋朝科举延续唐制,但是因为很多政治上的包括王安石变法等原因,考试方式有变化,但是内容也全部是《四书》《五经》。

所谓兴盛于明清,最代表性就是成化年间的八股文的出现,不但八股文的题目全部出自四书五经,而八股文以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所以对于四书五经的内容不但要烂熟于心,还得跟牛似的不断的反刍品咂。

这些古人想必也不像我们理解中的那么情愿地去读那些书,只是当时的环境和社会不允许他有别的情愿,只能靠读书做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没有那么禁锢,人们的成名方式很多,路子更广。所以对于现代人,不单是四书、五经,就是一些传播了一整个古代的国学经典书籍,也变得可有可无。

从工业革命开始兴起的那一天开始,直到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我们就见识到了一个封建王朝只注重四书五经的文化和文明的落后。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无论求名还是求利的机会更是繁不胜数,除了文史方面的学术和教学外,其他行业就是做公务员,也跟四书五经的关系不大。

我们应该更庆幸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多行业并举共兴的年代里,如果生在那个时代里,四书五经少读了一个字,都得扛着农具去种地。

当然,作为现代人还是应该在闲暇时间多读点国学书籍,不为传承,至少可以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多一些修身之法。


田园学书


沙沙小观园,我来试试答。

读得少是正常,多得多是不正常,中国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国家,重科技和工商业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已经不是孔夫子的儒家学说为主体了。

举列说,中国古代读书人,不学四书五经,称不上有文化知识人,到了明清时,那得必须会全背下来才可参加科举。

而现代人读书,从小学须要去用现代语言方式学语文,而且要学好算术,甚至要学会英语,这样才会升中学到大学,就连文言文在学文化知识时,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何况去完整的去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对现代人的学习和工作及生活,影响力远低于封建时期的中国。就连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也不是今天占主要地位思想体系,只有间接的影响力。

不可否认孔子的文化思想到今天仍有一定价值,但仁、爱、德已不如以人为主和法制约束等,对现代中国更重要。

所以现代人四书五经读的少,或者许多人根本就没读过,正常合理,如大多数都去读四书五经,那不正常。



沙沙小观园


古代人要读书认字,似乎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为启蒙教材开始的。随着认字的增加,开始阅读《四书》与《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成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用书。

五经,即五部儒家经典。始称于汉武帝时。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保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并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根据。

通过以上分别对“四书"“五经”的简述,想必大家已经对“古代人为什么都要读‘四书’‘五经’有一大概了解。

用现在最形象的比喻就是高考指定用书,也就是说古代凡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四书”“五经”是必考内容。

自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以后,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引进西方办学经验,废除了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用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一定的史料意义,作为专门研究历史文化的参考用书还是有一个的使用价值。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高考的指挥棒作用还是巨大的。至所以现代人不读或很少读《四书》《五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考不考这些内容,它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熟读《四书》《五经》也解决不了水与火发电的基本原理。

但是,作为社会科学范畴,别说《四书》《五经》,包括宗教、哲学等仍然是专门人才研究的对象。古为今用仍不失为一种科学。

总之,既然在古代中国,作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主要考试内容《四书》《五经》,作为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精髓。所以既要批判又要继承,吸取其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2020/07/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