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當聽到村裡下決心關掉石礦,停掉水泥廠,開始搞生態旅遊,從“賣石頭”轉為“賣風景”,習近平同志予以高度讚揚:“這些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15年後,“兩山”理念在實踐中日益豐富完善,並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2.96%;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成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滿目的綠色,正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良好的生態,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兩山”理念引領中國走出了一條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新路子,這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是對原有發展觀、政績觀、價值觀和財富觀的全新洗禮,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更令人欣喜的是,“兩山”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共為,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湖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囑託,積極踐行“兩山”理念,一以貫之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扛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堅持汙染防治攻堅的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生態強省建設,統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其他標誌性戰役,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踐行生態文明理念還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現象,一些幹部仍然存在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GDP增長是硬道理”的誤區,持之以恆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還任重道遠。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正在不斷地接受“壓力測試”的情形下,我們更應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信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將先進的理念轉化為現實的行動,還需相應的制度保障,必須充分發揮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與此同時,要用制度建設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各級領導幹部應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強化制度執行,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建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以久久為功的精神走生態發展之路,我們就一定會擁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詩意棲居,一定會讓對綠水青山的堅守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碩果,也一定會繪出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畫卷。

(選自《新湘評論》)

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點分享

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辛聲: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