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陰陽是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構成元素,也是最古老的兩個符號,最早見於《易經》,而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說,其根源也是不離陰陽之道。可以說陰陽就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那下面,長生就仔細的為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陰陽?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1.陰陽的形成由來

要想知道什麼是陰陽,得從上古時代開始說起,相傳先祖伏羲氏每天看到太陽日出日落,到了晚上,月亮又有盈虧圓缺。伏羲就開始想太陽與月亮是什麼?又是什麼在推動著它們在變化?經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伏羲認為,有一種力量早上把太陽托起,晚上又把太陽拉下去,這一上一下,一託一拉,正好是兩種互動的力量。伏羲又發現,當太陽昇起的時候人們都感到溫暖,而到了晚上月亮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感到寒冷。於是伏羲就把太陽稱之為陽,把月亮稱為陰,陰與陽循環反覆,週而復始,這股力量使得萬物都受到它的影響而成長,這就是最早的陰陽劃分。後來,伏羲又把陰陽用在生活當中,把向外擴張,好動的統稱為陽,如天、日、男、大、高、上等。把向內縮,靜止的統稱之為陰,如地、月、女、內、小、退等。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2.陰陽的內涵

先哲認為,陰陽是相互對立而又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幼學瓊林·夫婦》裡就提到:“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故天地配以陰陽。”有男性而沒有女性,人類就無法繁衍,同樣,反過來亦是如此。另外在《內經·生氣通天論》中也提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陽雖然對立,但是是一個整體,陰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以古人才提出“一陰一陽謂之道,生生變化謂之易”的說法。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陰陽隨時都在變動,太陽有東昇西落,月亮有陰晴圓缺,海水有潮起潮落,四時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但這個變動不是胡亂變的,而是在一個大整體的情況下變動,比如人體是一個整體,那人體內的動脈血與靜脈血就是陰陽,它們相互轉換,不管這兩種血怎麼變,人這個整體是不會變的,如果血流到外面,那人就會死亡。可見變動是在整體下的緩慢轉換,如果胡亂變,那就亂套了。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陰陽雖然每時每刻的在變動,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平衡,即使短暫的平衡也會很快被打破,然後再追求平衡,這就是所謂的動態平衡,事物都是動態平衡中,如果真正的平衡不動了,那就是靜止,死亡,混沌了。也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相互對立,相互作用才是萬物生生不息的保證。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當我們用陰陽的觀念去看待事物時,就會發現所有的事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評斷事物的標準就是自然率。如果一個人每天腳踏實地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必然會得到好的結果。相反,要是天天研究歪門邪道,坑蒙拐騙那他最後的結果也肯定好不到哪裡去的。

淺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陰陽

我是新入駐的作者長生,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關注吧!長生將每天與您一起研究中華文化,反對封建迷信,弘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